APP下载

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的分析和建议

2019-12-30王新丽

棉纺织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棉纱行业标准产品质量

王新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棉纺织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基础最好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全方位进步,特别是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棉纺织行业通过推进技术进步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完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技术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纱线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

尽管我国棉纺行业发展形势较好,但随着外部环境与市场的变化,纺织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产品普遍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国内纺纱企业既面临国内同行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也面临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代表的进口纱竞争,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纱线产品的质量。因此随着形势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棉纱线质量水平又不滞后于国际先进标准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合理确定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对提高我国棉纱线质量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十分必要,同时利于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改进工艺,满足下游产品技术要求,为贸易双方规范技术合约、避免技术纠纷提供支持。

1 我国棉纱线标准现状概述

纺织标准一般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三大类。我国的纺织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采标工作的不断完善,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先进纺织标准,有关术语及检测方法逐步统一,测试数据可比性提高,标准与贸易需求的关联性有所加强。

目前常用的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协议标准等,也有国际上普遍认可通用的USTER统计值。其中按产品品种和生产工艺不同常用的有《棉本色纱》、《针织用棉本色纱》、《转杯纺棉本色纱》、《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等,除此之外,USTER统计值也是目前各企业在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常依据的重要标准[1]。企业为更好地评价产品质量、控制工艺参数,也会制定产品内控标准,或者和用户签订协议标准。

我国棉纱线质量评价的产品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存在纱线现行标准滞后于生产实际及市场需求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快速发展,纺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引进,纺织品质量档次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暴露出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端。一是我国纺织品标准化体系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的模式,标准的制定以指导生产为主要出发点,技术要求与生产工艺联系较多,个别指标定的过细过死,与后道产品的技术需求联系不够紧密[2]。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品种的覆盖面过窄,考核的指标不够全面,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三是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滞后于产品的发展速度。企业普遍认为标准水平太低,不能合理反映现有纺织产品质量水平,不利于推动和引导企业技术进步。四是以前采标时受限于当时国内的设备和工艺条件,忽视了纺织工艺、设备的国际整体水平,与国外标准体系存在一定差距。五是我国按生产型标准理念制定的标准,参与贸易活动的作用不够明显,在贸易交货验收中确定考核依据较为困难。

2 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存在的弊端,中国纺织标准委员会自2006年起,开始修订纺织品标准,特别是大批标龄比较长的标准,并加强了采用国际标准。这些工作的进展对推进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的进步无疑是积极的,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标准理念与国外先进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加上我国国情现状,现行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纺织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其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客观层面上,企业综合实力参差不齐,技术装备水平高低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生产同样的产品,质量差异也会较大;二是主观层面上,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不同,同样的品种,有做高端市场的,也有做低端市场的,所控制的质量水平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一些生产优质纱线的企业普遍感觉标准制定水平太低,难以有效指导企业的生产。

(2)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不衔接,如上下游标准不衔接,方法标准与产品标准不衔接,标准术语不衔接等,给标准的理解和具体操作带来不便。

(3)纺织产品品种较多,技术要求各不相同。以棉纱为例,按种类分,有针织纱、机织纱、转杯纺纱、集聚纺纱、涡流纺纱等;按终端用途分类,织成的织物有服装用、床上用品用、针织内衣用、巾被用等。因此,不同用途对纱线产品的技术要求也会各不相同,换言之,用一个技术标准衡量所有的产品也是不符合市场现状的。

(4)考核指标的确定与企业实际脱节。如棉本色纱标准,确定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棉结、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断裂强度、强力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为考核指标,但仍缺少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一些重要指标,如棉纱管间变异、捻度变异、毛羽变异等指标[3]。这些指标影响棉纱质量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后道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市场及用户关注度较高。

(5)标准技术数据存在严宽、松紧尺度不一的情况,衡量的标准、分等等次对应数据的覆盖面不够全面。由于标准制定时要考虑各个层次生产企业的状况,因此在制定标准技术参数时,难以体现各指标之间的平衡,质量评等中存在指标瓶颈问题。

(6)一些质量指标技术参数仍不够严格,与后道产品的质量需求不够一致。如普梳棉本色纱,一等品百米重量变异系数要求不大于3.5%[4];实际上,该项指标高于2.0%,在布面外观上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不匀现象。

因此,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在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与企业生产实际及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所有纺纱企业和用户的实际需求。

3 棉纱线产品质量考核标准的问题分析

客观原因:一是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不同,质量水平存在差别;二是后道产品用途各不相同,技术要求存在差别;三是生产工艺各不相同,质量管理存在差别。因此制定标准时,对于确定考核指标及技术要求的水平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制修订纺织标准过程中权衡的难点,同时也是争议较多的内容。

历史原因:由于我国现行的棉纱线产品标准仍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形成的标准体系以原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是根据产品的原料、品种及生产工艺制定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需求,即使标准以后被修订,也没有走出原有的老套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用户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的标准提出新的需求,要求以产品的最终用途来制定考核指标,可是我国纺织标准却未能满足这种需求,纱线标准也不例外。

也正因为以上原因,有关部门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非常慎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虑了来自不同层面上的声音,本着既要反映共性,又要体现个性的原则,以期更客观、实际地制定纺织产品的评定等级,既不能盲目求高求严,也不能过于保护落后。因此,在制定产品标准时既考虑国际水平,又兼顾国内实情。这也说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考核的更多是产品质量共性的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企业的质量考核问题。企业要合理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补充相应的企业标准或协议标准,发挥标准服务于生产、服务于贸易、服务于交货和验收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标准引导企业改进技术,而不仅仅是约束。

当然,解决这种现状是需要一个产业整体情况的改变,需要一个纺织消费市场整体的提升,在短时间内,我国标准制定的整体状况还难以根本转变,纺织标准还须立足于国情。

4 合理选择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的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标准中考核指标的确定、评等等级的分类、技术数据的水平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要求,也不能解决所有产品质量考核的具体问题,这就建议企业要正确认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能,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企业自己的标准考核体系。

4.1 合理选择评价棉纱线质量的考核标准

概括地说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作用:一是作为判定产品质量的基准,为生产、贸易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及市场关注相关的质量指标;三是统一所引用的检测方法;四是力求技术数据反映国内现有实际水准,为正确衡量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五是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部分质量指标;六是为企业生产制定内控标准及贸易协议标准提供依据。

企业标准是指导企业生产过程的技术依据,协议标准是规范产品贸易活动的技术依据,企业标准和协议标准不能脱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际技术要求。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的标准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能,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侧重于基础或方法,企业标准或协议标准则可制定具体产品的标准,企业在使用国家标准时,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

4.2 补充企业内控标准以完善考核技术参数

结合棉纱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本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内控标准,重点关注与后道产品用途相结合的指标。

内控标准中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尚未考核但市场有要求的项目,如毛羽变异、条干管间变异、捻度变异等指标应予以关注,关注的程度要结合市场需求,既不提倡质量过剩,也不能放松要求。关注影响棉纱线质量稳定性的指标,并要在具体的日常质量控制过程中,关注质量数据的稳定,不能起伏太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指标和用户关注的指标,需适当收严,体现企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常见的棉纱线内控质量指标应包括: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50%细节、+50%粗节、+200%棉结、条干管间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数、2 mm毛羽变异系数(或毛羽H值)、捻度变异系数等十二项指标。其中,2 mm毛羽变异系数和毛羽H值两项指标可任选一项[5-7]。

4.3 补充质量考核协议标准,规范技术合约

协议标准是在企业贸易实践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所遵循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不同,在出现质量争议时,双方往往对对方的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不予承认,从而引发旷日持久的诉讼。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双方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可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棉纱线质量标准在贸易中,通常会结合后道产品的需求在合同中规定具体考核的标准,常见的有提供具体参数的技术要求,如描述具体的考核参数,提出具体的技术数据。如用于针织品的棉纱线,需要在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关注纱线细节、管间变异、捻度、毛羽指数及最小断裂强力等指标;用于机织服装面料的纱线,需要关注粗节、棉结、有害疵点、重量变异等指标;用于牛仔面料的转杯纺纱还需要关注纱线强力性能指标,并从严控制;此外,还有一些会引起布面疵点之类的指标;这些考核要求可以作为协议标准由供需双方共同制定。

4.4 用好市场通用技术规范,与市场需求接轨

企业可以以市场通用的USTER统计值为考核依据。

USTER统计值为国际质量标准、商贸通用标准。对于棉纱加工企业,生产方习惯于用本企业产品达到USTER统计值的水平值体现产品的质量水准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于棉纱贸易方,也常常使用USTER统计值的水平代替合同中的具体技术要求。但要注意的是,运用USTER统计值水平时要结合产品的用途、产品的质量成本、产品的原料质量及加工设备状况,适当确定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需要说明的是,USTER统计值提供的测试数据是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取得的。为确保数据的可比性,试样的平衡和试验都应在恒定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同等测试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比对的一致性与可信度较高。

4.5 借鉴国外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国外相关标准重在统一术语、试验方法和评定手段,使各方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形成的是以基础标准为主体,再加上以最终用途相配套的相关产品标准的标准体系,在产品标准中仅规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引用的试验方法标准[8]。对大量的产品而言,主要由企业根据产品的用途或购货方给予的价格,与购货方在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产品的规格、性能指标、检验规则、包装等内容,这种贸易型标准的技术内容规定的比较简明、笼统、灵活。

我国是棉纱出口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贸易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可以借鉴国外标准体系,完善企业自己的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生产工艺、产品品种、用途等分别制定产品内控指标;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对推进标准化国际接轨及企业贸易活动有一定意义。

5 结束语

随着国内新型装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纺纱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装备及技术覆盖面不断扩大,棉纱产品的结构及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棉纱线作为纺织品中重要的半成品,考核标准是衡量企业生产纱线质量的技术依据,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正确理解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协议标准的关系,合理选择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引领作用,有助于使标准真正成为企业生产、加工及贸易的依据,并在推进企业贸易活动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棉纱行业标准产品质量
15项行业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15项纺织行业标准复审结论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2020年7月1日将实施的55项纺织行业标准(表4)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单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对棉纱毛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短纤纱经编产品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