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谢灵运之悠然
——从其山水诗谈南朝刘宋士风
2019-12-30周仁富
周 仁 富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引言
诗人喜欢寄情山水的缘由是“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气味恬淡。”①这勾起了诗人瞻万物而思纷的情怀,他们应物斯感,感物吟志,物语情语相互交融,加之大自然本身就是华丽精美的文章,这种美,是不加雕饰的自然之美,“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②“龙凤、虎豹、云霞、草木”皆是美文,识文者,放眼望去,自然万物皆文气缭绕,用诸笔端即为诗篇。山水清幽,草木葱茏,只有走近她,才能体悟到那种渗透骨髓的美,美到让人窒息,流连忘返。山之蓊蓊郁郁令人着迷,水之幽幽淡然动人心魄,花之盎然绽放着人狂喜。谢灵运为南朝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他的诗“钩沉素隐,而一归自然,山水间适,时遇理趣,匠心独运。”③“一归自然”即走向山水,寻求清新自然的诗意人生。“匠心独运”即用独特的审美观念审视世间万物。除谢灵运之外,鲍照、颜延之等人皆情系山水,当时众多文人士子也是如此,因而南朝刘宋的士人风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风尚,这种精神风尚隐藏于其山水诗中。
一、青山绿水萦绕之下的诗情画意
谢灵运怀有一颗热爱山水的心,“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④“废丘壑”即为远在京城也不忘绿水青山,心与绿水青山相连接,造就了其诗歌语言风格的清新明丽,新颖的创作笔法“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节后昆。”⑤“兴会标举”即诗风兴会高超明丽,能与往代优秀诗人相媲美,更是为后世诗人树立了很好的模范。倾心于山水之秀美,草木之繁茂,诗风新颖畅快爽朗,使当时士人学子争相追逐,“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⑥“贵贱、士庶”等争相抄写,可知当时谢灵运诗歌的影响力极大。另“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⑦颜、谢为当时文化名人,文章之美轰动文坛。且“所著并传于世”当时士庶皆知其名,谢灵运之诗能有如此影响力,原因在于:“谢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⑧“追琢、自然、新、俊”体现出其诗风新颖明丽,因此确立了其山水诗的地位,谢灵运被视为山水诗派的开山之祖,称为“谢灵运体”,也称“康乐体”。山水诗涌现的缘由还在于:一是由于玄言诗在东晋末刘宋初已淡然无味,文学创作急需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呼吸新鲜空气,为诗歌注入新鲜血液“宋人诗日流于弱,古之终而律之始也。无鲍、谢二公,恐风雅无色。”⑨鲍照、谢灵运支撑起了当时文坛的大梁,成为当时诗学发展的顶梁柱;二是士族豪门权贵们自魏晋以来不断遭到杀戮,士人朝不保夕,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而不得不隐居山林,他们知道:“故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⑩流露出对生命的担忧,只有山水能给文人士大夫们焦灼的心灵带来慰藉。因此隐逸宴游之风逐日渐长,他们开始大量地描山慕水,抒胸中之情。爱慕山水已成一时之风气,有甚者如孔淳之“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俊,或旬日忘归。”11名士宗炳“好山水,爱远游,西至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12山水可以容纳人生所有的不快,畅游于青山绿水之中,可以任思想遨游于九霄云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诗人即为乐于山水的智者、仁者,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皆喜欢宴游唱和,寄情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安享管弦之盛,饮酒咏物,他们将万种风情寄于青山绿水任其思想自由驰骋。因此,魏晋以来的宴游隐逸影响了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文学自身的发展加上谢灵运、鲍照、颜延之等大量优秀诗人的涌现,成就了刘宋文学的繁茂。“近者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复。”13虽然南朝刘宋存在只有将近六十年的时间,但是文学创作颇丰,这不仅受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还得益于当时文人士子间笑傲山林而诗情涌现。
谢灵运凭借祖先创下的功业,家产丰厚,放荡不羁的他更是毫无顾忌地纵情于山水,人生的失意,仕途的坎坷,生活的无奈,内心的惆怅,百无聊赖之下,山水就是灵魂的寄托之所,是心灵的归乡。山,能给予心灵温暖的抚摸,让灵魂得以升华;水,能给予灵魂殷切的慰藉,洗涤心中无限的惆怅,驱除内心绵绵的感伤。“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14看眼前之美景,蓝天与绿水之间鲜澄一色,云日相互辉映之下,天地间明朗无余,令其心旷神怡。作者内心深深的孤寂在明媚的日光照耀之下惆怅满怀,只能将满腔愁情寄托于草木繁花。“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15“赤石、帆海、芳草、川后流水”即初夏的一次游玩,这些物象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虽然感到身心疲惫,有“倦”游之意,但是山水可以给他新的感受,能抚平他失衡的心,意在自然,则真情必将不泄而自露。“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息。”16“遇物难可息”实为迷恋青山绿水,秋林能理解诗人的满怀惆怅,给予他最温情的安慰。“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17初春的朝阳与山水之美镶嵌在一起,鸟鸣山更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以景来衬托内心的感伤之情。谢灵运本人也是性本爱丘山之人“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輒为诗咏,以致其意焉。”18“山水、肆意游遨、诗咏”。诗人寻求的恰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山水之美令其无心于凡尘俗物,致使其诗歌语言及风格达到“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19的境界,“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诗歌辞采高超,这种境界源于其对山水情趣,须体察入微方能达到,谢灵运的诗歌在当时可堪称绝妙。面对世间万物,山川河流,这是因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20“宇宙人生”此乃天地万物,诗情与物象必须紧密相连,加之细心观察,将世间万物收揽于心,对自然景物细心的观察无论是“入”还是“出”都必须细致入微。“何者善入?天下山川形势,人心风气,土所宜,姓所贵,皆知之 ”21要让诗歌达到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的境界,天下山川形势必须了然于心,方能让青山绿水凸显其诗意美,同时其诗之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方能显现出诗歌的生气之所在。山川伟丽,绿水潺潺,草木繁花这些意象使谢灵运的诗生气盎然,具有生命性,绿水青山之中饱含着其悠然之心,谢灵运文章之美轰动当时文坛,诗人与诗人,诗人与士子及士庶之间必然因这种文学风气而互相影响,谢灵运起着桥梁作用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士人学子,影响着他们的精神需求。
二、山灵水秀滋养下的南朝刘宋士风
根据以上综述,谢灵运笑傲山水之情对当时文坛影响甚大,“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乐。”22丰厚的家业着实为谢灵运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使其吟风赏景,闲游畅饮毫无顾虑,“灵运因祖父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业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23丰裕的生活条件满足了他游玩山水的需求,加之谢灵运本人奋发求学,“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24他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文章之美,当时江左一带无人能超越,江左一带的青山绿水滋养了其心灵。面对山灵水秀,诗人有感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25自然景物是心灵最好的寄托。“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26“山沓水匝,树杂云合”对诗人的心境影响极深,“春日,秋风”使诗人感物而兴起。山水不仅可以怡情养目,更有助于寄托胸中无限事,所有的情仇爱恨与山水相容,忧心惆怅将会烟消云散。在《山居赋》中他言到:“山川涧石,州岸草木。既标异于前章,亦列同于后牍。山匪砠而是岵,川有清而无浊。石傍林而插岩,泉协涧而下谷。渊转渚而散芳,岸靡沙而映竹。草迎冬而结葩,树凌霜而振绿。”27山川、草木、林石等激发了他热爱山水的心性。其次寄情于山水的另一缘由在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谢灵运与当时的慧远大师即为好友。自东汉末纷争混乱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道路崎岖坎坷,许多士人学者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南朝刘宋时也不例外,只是各自逃避罢了,如王敬弘、孔淳之、羊欣、谢灵运、谢混等,他们形成了极高傲的性格和心境。如“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28谢混虽然在朝为官,可也寄情于山水,喜欢宴游。当时还有诸多这样的文人雅士,均喜好山水。如名士羊欣,“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三十年,游山玩水,甚得适性。”29即使身居官位,也不忘山水。再如王微“王微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年十六,州举秀才,衡阳王义季右军参军,并不就。”30心性极为高傲,始终不肯为朝廷效命,“微素无宦情,称疫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对以南琅邪,兴义太守,并固辞。”本性在山水,无心仕途。其余者则如“王昙首,琅邪临沂人也,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31再者还有“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性恬静,乐山水。初为中书侍郎,始携家累自作唐还京邑。久之,传黄门侍郎,不拜。”32。王僧达,在孝建三年,授予太常之职,感觉不满,于是上表请求解职,“除太常,意尤不悦,顷之,上表解职曰:臣自审庸短,少阙宦情,兼宿抱重疾,年月稍甚,生年素念,愿闲衡庐。”33此乃对人生仕途的不满所致,“愿闲衡庐”,愿意闲居,还事耕牧,他自言道:“性狎林水,偏爱禽鱼。”纵观这时期的士风皆如此,不甚枚举,或辞官不就,或不愿意踏入仕途。极为重要的是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情系山水,放任自我,悠然自在,着重体现了这一时代士人相互间影响,流露出他们的心不在仕途而在山林泉水之间,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山水诗体现士人精神的名篇佳作及著名诗人,莫过于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三人,“元嘉三大家”代表了南朝刘宋时期的整个诗坛风气,他们都爱游,如鲍照诗言:“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巃嵸高昔貌,纷乱袭前名。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34面对千岩万壑,诗人“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点出其远游之本性,他们的诗中也凸显出当时的士人风貌,可以说引领了时代风尚,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学子热爱山水的精神风貌,如孔淳之、羊欣等皆爱远游。再者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倚岩听绪风,攀林结留荑。跂予间衡峤,曷月瞻秦稽。”35“倚岩、攀林、衡峤”等显现出诗人也同谢灵运一样,热爱山水。《入彭蠡湖口》:“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趁着月夜出游,露水沾衣,聆听猿猴的哀啼,闻着芳草的浓香;景色怡人,放眼望去,大地在天空的映照下,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悠悠白云,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构成了两幅恬静优美的景色。“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36作者手持美酒,游玩于胜景之中,心乐之,面对花草松柏,有感于“涓涓群松,下有漪流……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37这道出了诗人的本性,谢灵运山水诗创作成就斐然,孤清之中含有闲适的情调,其诗意境幽深,明丽,内在的平静与外在的踌躇相结合,对山水进行细致刻画,境界巧妙。白居易《读谢灵运诗》:“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38“泄为山水诗”将愤懑之情倾吐于山水之中,把山水写得意趣盎然,“玩景物、摅心素”,游戏山水,寄情于景,悠然乐之,这是情系山水景物的深刻显现。谢灵运开了山水诗之先河,其诗歌风格反映了当时众多诗人热爱山水的精神风貌即游山戏水,观木赏花,眺望山川奇秀,该精神风貌也延续了上千年,不仅影响了南朝刘宋时期的士人学者。还影响了盛唐时期的孟浩然、王维,以及北宋大诗人林逋等等,或更远。谢灵运的这种山水情怀依然影响着我们当下的众多文人墨客,当下很多文人学者皆喜爱山水,采风观景,虽然不如古人所游必赋诗,但是也体现了他们热爱山水的心性,谢灵运的这种情系山水之风可谓影响深远。
结语
南朝刘宋时谢灵运可以堪称引领了时代之风骚。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生活皆极具个性,“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39不仅文风震撼当时文坛,就连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当时士庶,成为众多佳人才子的偶像。谢灵运作为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其本人及文学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究,去细读其诗,透过其诗,知人论世,走进谢灵运,我们才真正地明白他的内心世界,透过谢灵运的内心世界,我们方能更进一步地明白当时士人热爱山水的风气,弄懂当时的时代风气,便明白他们的山水情怀,便能清晰知道这一时期的士人士风、士人生活,及社会经济理念、文学风貌等等。
注释:
①故宫博物院编,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影印本)·悦心集(卷三),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年版,第27398页.
②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原道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3版,第10页.
③(清)沈德潜撰,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96页.
④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168页.
⑤沈约(撰),宋书·谢灵运传(卷六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55页.
⑥(南朝·梁)沈约撰,宋书·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160-1161页.
⑦沈约(撰),宋书·颜延之传(卷七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87页.
⑧(清)沈德潜撰,古诗源(第二版)[M].北京:中华书局,1963(2015年,重印),第196页.
⑨同[7],第187页.
⑩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第1397页.
11沈约.宋书·孔淳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520页.
12沈约.宋书·宗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517页.
13(唐)刘知幾(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14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162页.
15同[2],第1162页.
16同[2],第1195页.
17同[2],第1161页.
18(南朝梁)沈约撰,宋书·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753-1754页.
19(南朝梁)钟嵘著,徐正英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00页.
20王国维著,施议对译注,人间词话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35页.
21李敖主编,龚自珍全集/盛世危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87页.
22(宋)郑樵撰,通志·卷一百三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90页(上).
23(南朝梁)沈约撰,宋书·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775页.
24同[2],第1743页.
2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物色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14页.
26同[4],第418页.
27同[2],第1768页.
28沈约.宋书·谢弘微传(载)[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第1050页.
29沈约.宋书·羊欣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第1097~1098页.
30沈约.宋书·王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099页.
31沈约.宋书·王昙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第1109页.
32沈约.宋书·王敬弘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第1143页.
33沈约.宋书·王僧达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第1291页.
34(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页.
3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233页.
36沈德潜著,古诗源(卷十)·谢灵运[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重印版),第202页.
37首都师范大学文献研究所编著,四库家藏·二十四诗品[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页.
38全唐诗·卷四十三·白居易[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2016年重印)第4752页.
39(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版,1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