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铜鼓纹饰研究
2019-12-30◇王菲
◇王 菲
铜鼓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粤、桂、滇、贵等地区最多,铜鼓的功能在古代以祭祀、军事、娱乐等为主的。广西是铜鼓的重要发源地,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地区在特定的节日启用铜鼓,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尤其是广西西北部地区,以河池市为主,在春节、丧葬、婚庆等重要时节或场合仍会敲响铜鼓,以传达美好的寓意。目前,铜鼓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而存在,在河池市东兰县的民间铜鼓博物馆展出了600余面铜鼓,铜鼓的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铜鼓纹饰作为铜鼓的重要装饰,其最初的实用性功能减弱,转化成了纯装饰的纹样,这些纹样无论是在造型、布局、题材上都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审美特征。
一、壮族铜鼓社会功能研究
壮族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铜鼓是壮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和“活化石”。壮族铜鼓功能经历了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的过程,在早期,铜鼓是作为一种炊具出现的,因为敲打时的声音响度大,兼具了乐器的功能,早期的铜鼓是集炊具与乐器一身的一件青铜器。随着不断发展,铜鼓从炊具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乐器,具有了娱乐功能,铜鼓可以独立演奏,也可以和其他器乐合奏,最常用的场合是为歌舞伴奏。目前在壮族传统节日、庆祝集会、婚嫁庆典,都有敲铜鼓跳舞的习俗,这是铜鼓的第一个功能。
第二个功能是神器功能。从铜鼓起源的各种传说中,可以看出在壮族人民的观念中,铜鼓是神赐之物,具有驱凶避邪、招福纳吉的功能,作为以农业民族,壮族人民在宗教活动中使用铜鼓,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不使用铜鼓时,用铜鼓来装米,在壮族人民的心中其也是可以保佑丰收的。
第三个功能是重器功能。在古代,铜鼓是权力的象征,只有有威望的权力者、领导者或者是有功者才能拥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目前,在河池市传世铜鼓使用地区,铜鼓仍被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村落拥有一面铜鼓,被认为是极其光荣的,令人刮目相看。
第四个功能是集众功能,铜鼓在敲打时发出的声音低沉,在空气中传播得较远,基于这种音色,铜鼓具有了召集部众、传递信息的功能。在古代战争时期,利用铜鼓声召集部众、指挥战斗,鼓舞士气。在壮族《红铜鼓》传说中用铜鼓指挥军阵,铜鼓遭到敌人破坏,士兵失去指挥,恢复铜鼓指挥,战争转败为胜。现在,在壮族传统节日蚂拐节的葬蚂拐环节中,将铜鼓抬到高处敲打,用铜鼓的声音号召民众前来为蚂拐送葬。
二、壮族铜鼓纹饰功能分析
对于铜鼓的外形,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现代学者通过对铜鼓的详细观察,将铜鼓的特征概括为:“通体皆铜,平面曲腰,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壮族铜鼓的鼓面是铜鼓装饰的中心部分,鼓面上绘制有大量的、种类丰富的纹饰,中心配以太阳纹,从内向外依次铸有翔鹭纹、云雷纹、青蛙塑像等多种多样的纹饰。铜鼓上的纹饰是远古先民有意识的艺术创作,不同的纹饰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是壮族人民信仰的体现。如壮族铜鼓上的太阳纹、云雷纹体现了先民对天象、大地的崇拜。青蛙,壮族人民又称为蚂拐,是壮族的图腾,现在有很多地方仍保留有蚂拐节,这与壮族的信仰是分不开的,青蛙被壮族人民视为保护神,用以祈求人口的旺盛、物产的丰收,因此在部分铜鼓上绘有青蛙塑像。
铜鼓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生活器皿,演变为祭祀的神器,铜鼓的纹饰相应地成为一种图腾的符号,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铜鼓的宗教功利性功能日益减弱,娱乐审美性的功能逐渐加强,铜鼓的纹饰造型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艺术家、设计师、雕塑家的青睐,铜鼓的纹饰为现代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现在的铜鼓纹饰对于壮族人民来说仍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对于现代社会,审美功能在逐渐加强,铜鼓更多是成为代表广西地域特色的标志性艺术品,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产物。
三、壮族铜鼓纹饰研究
壮族铜鼓鼓面上的纹饰种类繁多,既有精美的圆雕、浮雕,又有各种精细的几何纹样和动植物纹样,这些装饰纹样展示了本区域少数民族的生活、劳作、娱乐、风土习俗等文化艺术,使铜鼓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一)几何纹饰
1.太阳纹
太阳纹是铜鼓重要的装饰纹饰之一,通常位于鼓面的中心位置,铜鼓上的太阳纹由光体和光芒两部分组成,光体呈圆形,是铜鼓敲打时的位置所在,光芒是从光体中辐射出的光线,芒数以12道最为常见。古时的铜鼓只有光体并没有光芒,之后,演变为有光芒,芒数每个地区略有不同。壮族铜鼓的太阳纹光体和光芒连为一体,光芒是锐角三角形的形状,以12芒为主。后来,太阳纹呈现略微鼓起的状态,增加了美感,也更加利于敲打。铜鼓上的太阳纹源于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阳光雨露的需求。
2.翎眼纹
翎眼纹是壮族铜鼓太阳纹芒间的重要装饰纹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带旒的,一种是不带旒的,一种是呈复线三角形状的。从造型看,翎眼纹呈倒三角形的形状,在三角形内由对角线分开,左右对称,形状像鸟的尾巴,故称为翎眼纹。
3.酉字纹
在壮族铜鼓装饰中有酉字纹,一般情况下,酉字纹位于鼓面第二晕,紧靠太阳纹,壮族铜鼓上的酉字纹一般为单线酉字纹,中间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工”字形,外面是一个上不封口的方框。
4.游旗纹
游旗纹是壮族铜鼓的重要纹饰之一,一般位于鼓面的第五晕即主晕上。河池地区铜鼓上的游旗纹造型较为简洁,以简单的线条绘制而成,用线条绘制出飘带的形状,造型简洁而有趣,概括力较强。
5.云雷纹
云雷纹是一种连续图案,云纹的造型是由漩涡状的云纹对称组合而成的,云纹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卷曲云纹、S形云纹、如意云纹、兽面云纹、S形勾头纹等。雷纹是由几层菱形相互套在一起的回形图案组成,有小方回形雷纹、菱形雷纹等种类,河池市麻江型铜鼓所饰的雷纹是一个由菱形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
6.其他几何纹饰
叶脉纹又称羽状纹,因形似树叶叶脉或鸟的羽毛而得名;栉纹是鼓面上较为显眼的纹饰,造型简单,是由排列整齐的短竖线构成的;陶纹是由几股曲线盘绕而成,形似麻花;乳钉纹是在鼓面上的圆状小突起,乳钉纹在壮族铜鼓中是区分铜鼓公母的重要标志;符箓纹形似“凤”字,左右对称;龟背锦纹的外形形似乌龟的外壳,由双层六边形为外轮廓,里面填充梅花造型的图案。还有形似古代钱币的“四出”钱纹;形似一片树叶或花瓣的圆心垂叶纹;由上不封口的复线三角形构成的复线角形纹等。
铜鼓上的几何纹是以点、线、面以及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为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构成了装饰性的图案,它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抽象化概括的产物,具有简单抽象的符号化性质,由于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长短、方向上的变化和交错运用,几何纹饰整体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与形式美感,体现了壮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动植物纹饰
1.翔鹭纹
翔鹭纹是铜鼓纹饰中最主要的动物纹饰之一,在河池地区石寨山铜鼓的纹饰中,翔鹭纹是以具象写实的形象出现的,长长的尖嘴,头上有纤细的羽冠,羽冠下有圆圆的眼睛,翅膀不太宽,呈三角形,在身躯两侧平展,尾羽展成扇形。在河池冷水冲型早期铜鼓上的鹭鸟不是飞翔状,而是合翅引颈伸长嘴走动状,鹭鸟较为写实,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河池冷水冲型晚期铜鼓中的鹭纹为飞翔状,造型简洁,呈图案化。
学者认为在铜鼓上绘以翔鹭纹,与图腾崇拜有关。清人陈矩说:“以鹭饰鼓,是因为鸟鹭均能排阵,似战士之有序,若鸟鹭也。”古代君子,“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是表示“鸿仪鹭序”的意思,代表了百官的形象。
2.鹤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在河池麻江型铜鼓上多见鹤纹,鹤的形象一般为长腿、长喙、长颈、纺锤形身,做单腿站立,扭头回望状。鹤纹多与龙纹、鱼纹、人物纹、钱纹共同组成复合纹,表达富贵长寿的含义。
3.龙纹
龙纹分独龙纹与双龙纹两种,独龙纹一般与鱼纹结合在一起,形成鱼龙之戏。双龙纹以一雌一雄,头面相对,或共戏一珠,或共捧一匾,形成双龙戏珠、双龙献寿、双龙献印或双龙献匾图案。这些龙纹把龙描绘成身体弯曲的游动状,龙的角、须、爪、尾、鳞都刻画得清晰醒目。
4.鱼纹
鱼纹多与水波纹相衬,表示富贵有余,或是与龙纹、钱纹、畜禽纹等组合成主纹,象征吉庆有余。鱼纹多采用鲤鱼或桂鱼形象,口、须、眼、鳃、尾、鳍都清晰可见,造型生动、写实。
5.十二生肖纹
十二生肖纹多出现在麻江型铜鼓鼓面上,是铜鼓的主要纹饰。十二生肖纹按照制作手法分为浮雕式和线刻式两种。浮雕式是以剪影为主,通体为黑色;线刻式是用细线勾画出生肖的外部轮廓,造型简洁、概括,形象逼真。
6.青蛙塑像
青蛙是古代骆越人最崇拜的图腾,传说青蛙是雷神之子,是雷王派到人间掌管凶吉之神。它神力无比,可以调节阴阳,吞食日月,降福人间;可以驱赶鬼神,保佑人们出入平安;可以呼风唤雨,使人间五谷丰登,富贵常在。壮族称青蛙为蚂拐,广西河池市天蛾、东兰一带流行的蚂拐节,正是人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祭祀青蛙,敬奉青蛙,以祈求青蛙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贵长寿。在蚂拐节时人们必定敲响铜鼓,铜鼓作为壮族神器,在铜鼓上装饰青蛙塑像,是民间生活和文化精神支柱的艺术化再现。在冷水冲型、北流型、灵山型、后期的麻江型铜鼓鼓面上都装饰有青蛙塑像。
河池市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鼓面上有4只青蛙塑像,塑像呈逆时针、等距离环绕在鼓面边缘,形体硕大,空身扁腹,嘴前伸,两眼圆突,四足挺立,腰身下沉,后臀圆鼓,制作精致,栩栩如生,是现实青蛙的美化形象。
7.家畜家禽纹
家畜家禽纹是以农家常见的家畜为花纹装饰在铜鼓上,以马、牛、羊、猪、狗、鸡最为常见,图案是以剪影的方式呈现。
8.人物纹
单独的人物纹只出现在麻江型铜鼓上,有徒手人物,半立半蹲式人物,有时单个或成双出现在鼓面花纹中,有时三五成群排在一起做跳跃状。还有有劳作状,或荷耙或持叉,间杂在家畜群中,反映了农村的劳作生活情景。
9.植物纹
壮族铜鼓里的植物纹主要有折枝玫瑰花纹、花草植物纹。在东兰县巴英2号铜鼓的第6晕上有折枝玫瑰花纹,花纹以剪影的方式出现。在河池群众艺术馆01号鼓的鼓面上第3晕是花草植物纹,花草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辨认出兰花、牡丹花等。
在铜鼓纹饰中,飞禽走兽、家禽鱼虫这些动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铜鼓上的动物纹饰与壮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在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时期,原始先民们希望通过借助动物所具有的超人力量,来达到对抗外界残酷的生存压力和祈求种族繁衍的美好愿望。在铜鼓的鼓面上既有写实的具象动物,也有具有想象成份的各种非现实动物,壮族先民赋予动物纹神话的色彩,使其成为与原始宗教和历史观念传承的附加体,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铜鼓上的植物纹是民间艺人祈盼丰收的吉祥纹,植物纹的造型美观,承担着鼓面上的装饰作用,植物纹以花纹居多,创作的源泉来自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壮族人民喜爱的花纹。
(三)生活画像纹样
河池壮族铜鼓上铸有生活画像的纹饰,这些画面生动而朴实,反映了当地生活习俗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场面。
目前仍在使用的东兰县长江乡的一面铜鼓上,绘有一组图案,称为出行图,此图绘制在鼓面内壁上,图案中共有15个人物,以一座檐式亭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呈环形排列,图案描绘了官员出行的场面,有骑马的,有扛旗的,有挑着财物的,有演奏乐器的。在图案的下方写有“如有此宝,世太为官,万贯家财”的字样,进一步说明此图案蕴含的意义。这样的生活场景的纹饰既是对当时现实的一个描绘,也是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此外还有孔明将军出行图、人畜间团寿图、万宝家财线刻图、房屋图等,这些纹饰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壮族铜鼓上的生活画像纹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和民俗习惯,既有装饰在鼓面上的,也有装饰在鼓腰处的。壮族先民拥有卓越的创作精神,除了特定的生活场景的纹样,还创作了大量具有一定主题的画像纹样,如东兰铜鼓纪念馆里的驱神除恶神女征战鼓,描绘了女子去战场杀敌的场景,既有祈求战事成功的美好意愿,又歌颂了女子的英雄精神;还有为岳父祝寿的祝寿喜庆地理风水鼓,女婿为岳父送铜鼓,铜鼓上的花纹承载着对老人的祝福与孝敬之意。由此可见,铜鼓在壮族人民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承载着壮族人民美好心愿的吉祥物,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壮族铜鼓纹饰的古为今用
铜鼓作为广西的文化符号之一,是最具有感召力的视觉元素,是壮族文化的视觉载体。在一些重大事件或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中,都会看到铜鼓纹饰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而出现。这些传播活动有利于壮族文化符号的呈现,不断推动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一)铜鼓元素在现代视觉设计上的体现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宣传海报上(图1),左下角醒目的印着铜鼓的图案,上面有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纹、翔鹭纹、乳钉纹等。这些鲜明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壮族的文化精神和广西的时代风貌。
河池市每年都举办铜鼓山歌艺术节,铜鼓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被多次运用在舞台背景设计上,对于传播壮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河池是铜鼓数量最多的地区,河池学院依托这样的优势,将铜鼓文化贯穿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铜鼓的文化精神。河池学院的视觉传达专业历年毕业设计有大量的学生利用铜鼓元素创作了具有桂西北特色的铜鼓文创产品。通过对铜鼓元素的提炼与再加工,将铜鼓纹饰运用在现代产品中(图2),借助青年人的创新力量,利用传统的铜鼓元素进行现代设计,有利于让年轻人继承铜鼓精神,有利于宣扬与发展壮族文化传统。
(二)铜鼓元素在室内设计上的体现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整体空间环境是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功能空间,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也是室内空间表现的重要因素。在营造某一地域风格的室内环境时,选择最具特色的视觉符号和元素是设计师较为常用的手法之一。
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在2008年荣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区的会议厅,其必须要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设计师采用最具广西特色的铜鼓、壮锦、花山岩画、广西山水等元素营造了一个独具广西民族特色的空间。铜鼓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室内空间中出现了多次,如:广西厅的铜鼓门;软装织物地毯的设计也创新性地运用了铜鼓图案;在灯具的设计上将花山岩画中的蛙人形象与铜鼓结合在一起,设计了独一无二的石雕壁灯《蛙人举铜鼓》;在陈设品的选择上,将小型铜鼓作为主要陈设品置于墙边。这些元素的运用成就了整个空间的神韵,体现了壮族的风格特征。
河池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桂西北特色家居饰品的课程中,学生将铜鼓元素融入在室内软装织物中,制作了含有铜鼓元素的沙发靠垫及室内陈设品。
(三)铜鼓纹饰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由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在广西的多个城市中,都可以看到以铜鼓为元素的景观设计。例如南宁市五象广场的地面设计,雕刻了巨大的铜鼓图案,使用了翔鹭纹,路灯与路标使用太阳纹,广场四周有精美的石刻铜鼓,彰显了广西民族特色。
广西百色火车站进站大道处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雕塑——句町铜鼓,这是百色市标志性的景观雕塑。鼓面上有太阳纹、乳钉纹、云纹、翔鹭纹、栉纹、叶脉纹等,鼓身上铸有生活画像纹。
(四)铜鼓纹饰在服装设计上的体现
河池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立足于当地民族特色,在2019届毕业设计中,创新性地在现代服饰中运用铜鼓纹饰,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如图3中运用了栉纹与云纹,图4中运用了回形纹、雷纹、太阳纹、翎眼纹、酉字纹、云纹等铜鼓纹饰,将铜鼓纹饰与现代服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了壮族人民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现代的年轻人传承壮族铜鼓纹饰之美,通过设计创新,将铜鼓纹饰运用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使铜鼓纹饰重新展现其魅力。现代设计提升了铜鼓纹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铜鼓纹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壮族文化得以延续,对于提高文化自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