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十年蝶变 二次破局
2019-12-30汽车人管宏业
文 / 《汽车人》 管宏业
十载砥砺奋进,北汽新能源不仅走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沿,更抓住了自主转型升级的契机,树立起一面代表中国智造的旗帜;十载创新进取,在经历了一系列研发扩容、模式创新后,北汽新能源已行至一个关键节点——它开始具备内生驱动力持续发展,强化了核心竞争力领跑未来,更重要的是,在体制机制创新,焕新国企活力方面,提供了一个提振信心、可资借鉴的样板。
所有的不凡,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40年前,当比尔·盖茨毅然从哈佛大学退学时,没有人预料到他日后创建微软帝国;20年前,当埃隆·马斯克大胆打造SpaceX,梦想把人类送上火星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
时光回溯到10年前,2009年,当北汽“第一个吃螃蟹”成立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时,没有多少人表示理解,事实上,当它启动销售的第一年,全年仅卖 出去1600辆。这也难怪,虽然都是四个轮子,但从用户定位、运行流程乃至售后服务等,纯电动车与传统汽车大相径庭。对于北汽新能源这样一个白手起家从零起步的后来者而言,探路之坎坷、开拓之艰难可想而知。
2009年也是风雷鼓舞、万物萌芽的一年。那一年里,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那一年,美国通用破产重组,大众收购保时捷,克莱斯勒与菲亚特结盟;那一年,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北汽新能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生。之所以敢于尝鲜,源于北汽集团领导者的敏锐和通达。成立之初,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提出,将北汽新能源作为北汽集团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随后,北汽不断调集最优资源、最强力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集团战略中最重要的事业,提出了“三年 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三年创一流”的三步走发展规划,正式驶向“换道超车”的全新轨道。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从投建全国首个独立运营的新能源车企,到摘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从获批全国首张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到启动全球高端智能工厂;从打破市场坚冰,到连续六年摘取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冠军……自汽车发明130年以来,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源于中国、起于青萍、源于北汽的企业,能够抢了诸多跨国巨头的风头。
能够代表自主品牌实现“换道超车”,自然值得北汽人骄傲自豪。北汽新能源成立10周年,徐和谊喜上眉梢,热情洋溢,他评价:“深圳是中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充满了朝气、活力和干劲,北汽新能源之于北汽集团,就像深圳之于中国。”
十载砥砺奋进,北汽新能源不仅走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沿,更抓住了自主品牌转型升级的契机,成为一面代表中国智造的旗帜。十载创新进取,在经历了一系列研发扩容、技术升级、模式创新后,北汽新能源又行至一个关键节点——它开始具备依靠内生动力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强化了作为行业先驱者领跑未来的决断力,更重要的是,在如何应对市场淘汰加剧、国企如何焕新活力方面,提供了一个提振信心、可资借鉴的样板。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从北京市中心向东南方向行驶约10公里,眼前的景象与城里截然不同。整洁宽敞的街道,比比皆是的高科技企业,让这里成为北京的科技硅谷。北汽新能源正坐落于此。自它成立伊始,外界就对这家公司产生了好奇。习惯性思维,诞生于京城、受制于体制的国企子公司,多少总会有一些国企那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风格。以观察者视角来解读还显得边缘的新能源公司,疑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家完全聚焦于新能源的汽车公司,竞争得过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公司吗?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客户、技术及市场资源的后来者,能不能在汽车业里拼出一片天地?
10年过去了,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担心似乎显得多余。从2013年正式启动销售,仅用五年时间突破了不少企业追逐多时的年销10万辆大关, 北汽新能源人总是由衷地说:倘若当年没有徐和谊董事长顶层设计把新能源业务独立出来,或许如今的北汽和大多数企业差不多,依然还在围着传统燃油车打 转。
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速达到顶峰。也就是在那一年,北汽注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万事开头难,在当时市场环境下,北汽新能源面临着一个从未遭遇的难题:到哪儿去找用户?
在北汽新能源正式启动销售的第一年,当时电动车市场完全不被用户所接受,从消费者的认识到产品的质量,从社会充电配套服务甚至到上牌照,都没有过先例。北汽新能源决定以北京市场为突破口,冒着可能亏损的风险,主动拉低价格,接近用户需求。直到2013年8月27日,北京市首批10名私人用户完成E150EV电动车辆上牌和车辆交付。当年,北汽新能源汽车卖出了1600多辆。
经历了万事开头难,2014年变得从容了不少,北汽新能源面向全国发起了“卫蓝先锋行动”,为用户提供国家、地方、企业三级购车补贴。当年6月5日恰逢世界环境日,北汽新能源在北京世纪坛邀请濮存昕等知名人士,举办200名车主交车仪式,这标志着国内纯电动汽车对私市场破冰起航。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当年销量达到5510辆。
2015年进入了融合发展的阶段。针对用户痛点,北汽新能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率先实现了从概念设计、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到租赁服务等全价值链的联盟化布局,国内首个由车企主导创建的产业生态圈诞生。那一年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20129辆,同比增长269%。
2016年,北汽新能源发展再提速。在保持领先的同时越跑越快。销量突破了5万辆(52187),同比增长160%,远高于其他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20.6%,蝉联国内纯电动汽车产销冠军。更主要的是,北汽新能源获得了资本市场认可,完成了A轮融资,获得了国内首个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建立了德累斯顿等海外研发中心,从这一年开始,北汽新能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17年,北汽新能源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当年产销双双突破10万辆,成为国内第一家跨越10万大关的纯电动汽车企业。与此同时,它还维持了近100%的增速、行业最大的工程研发规模和能力,行业内占有最大数据资源、最大资金规模、最大用户总量和全产业布局,实现了多方位领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实现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53%。实现营业收入约164.38亿元,同比增长43.02%。公司先后推出了EH、EU、EX、EV、EC、LITE等六大系列十余款纯电动车型,构建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矩阵。
2019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又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累计销售65159辆,同比增长21.57%。更值一提的是,销量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大幅升级,向中高端发展势头明显。2019年,北汽新能源产品平均售价超过12万元,中高端车型占比达80%,产品向上成果明显,高质量发展成效初现。
随着“三电”技术日趋成熟,电动车部分取代燃油车的趋势更加明显。用10年时间浓缩燃油车百年历程,北汽新能源已经拥有了与燃油车短兵相接、直面竞争的能力。
以技为媒 中国智造
2018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售量为200万辆,其中中国销售125万辆,占比再次超过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达62.5%。很显然,以政策推动市场,市场反过来促进产业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形成良性循环。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判断, 2025年左右,电动车成本有望降低至汽油车水准,综合性能不输于汽油车。
很显然,推动产业大发展的最核心动力在于技术进步。北汽新能源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从“三电”核心技术入手,构建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整车体系化能力。同时,把握时代潮流,加紧推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的深度融合,全面进入整车人工智能时代。这一路径的形成,与国家战略指引、行业及企业不同阶段发展特征紧密相关。
从采育起步,10年时间,北汽新能源已构建起“六国八地”的全球研发中心,建立起一支以“三电”团队为核心的1500余人的研发队伍,完成4397项专利申请, 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63项,逐步建立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完成企业标准1583项,参与8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荣获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行业大奖,并成为惟一入榜中国汽车企业创新排行榜TOP20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
这个过程中,北汽新能源已掌控了集“三电”技术之大成的e-Motion Drive超级电驱技术,形成一体化动力总成、高压系统、高性能电机和高速减速器等系列化产品,覆盖全系整车产品。在前沿科技方面,除了继续完善轻量化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外,还将在全面实现超级智能网联技术升级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机屏互联、生物识别、一机多屏等技术,实现智能驾驶从Level2到Level3的升级。
不仅是硬件突破,软件上也更有底气。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累计超过53亿元,打造了“达尔文系统”技术品牌,推出了EMD3.0一体化智能电驱、全天候电池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黑科技,建成启用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并牵头组建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为北汽新能源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后盾。
国企改革 创新样板
一定程度上,相关北汽新能源的实践与探索,其成功与否已经不限于自身,甚至超出北汽集团层面。它以国企角色参与充分市场竞争,在并不擅长的领域内渐渐成长为行家,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变革,经过多轮次的商业模式创新,最终打造成国企改革的一块新样板。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 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近10年来更是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
北汽新能源作为“首都国企排头兵”、北汽集团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从2009年国内第一家独立运营的新能源车企,到2014年国内第一个实现股份制改造的新能源车企,再到2016年北京首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2017年北京首批实现员工持股的市属国企、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10年来,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各项方针,不断提高现代化企业治理水平。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在国企改革的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众多地方国企、中央国企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北汽方案。
北汽新能源率先启动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2016年,它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完成30亿元A轮融资,共吸引22家非国有资本进入,持股达到37.5%。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再次深化国企改革,引入央属企业、京津冀企业、地方企业、产业链伙伴四方面投资者,认购超过20亿股股份,募集资金111.18亿元,顺利完成了B轮增资。在B轮增资完成后,北汽新能源共计有33家股东,仍然是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北汽集团等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67.55%股份,23家社会资本股份合计持有公司32.04%股份。
在Amos 24.0中输出标准化路径系数图,结果显示,免费开放感知对公园满意度、地方依赖以及地方认同有正向影响,公园满意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有正向影响,但是“免费开放→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地方认同”的路径系数太小,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正向影响且路径系数最大,与预测测量模型大致相同.在研究后对模型进行修改,将“满意度→地方认同”以及“免费开放→地方认同”这两条路径删除,得到现模型(图3)以及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表3),并进行拟合度检验,所有指标都达到标准水平(表4).
与增资同步的是,2017年7月试点完成员工持股,深化企业所有制改革。公司96名管理、技术、营销和专业方面的骨干员工,通过两个有限合伙公司作为持股平台,与外部投资者同期同股同价,认购B轮增资发行的219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41%。通过试点推行员工持股,建立了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更加紧密结合。
所有变革中,难度最大、也是效果呈现最好的变革在于人才使用和管理。在这方面,北汽新能源完全秉承了北汽集团“聚贤”的优良文化,不拘一格降人才。北汽新能源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传统的用人机制,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向来用人,薪酬市场化,考核市场化,干部任用提拔市场化,以这几个市场化让企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一个工作环境。
与成立之初相比,北汽新能源研究院人数翻了4倍。涵盖了从整车到“三电”系统的所有的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全覆盖,更重要的是这其中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和各个优势企业的专家,包括来自于奥迪、大众、宝马、奔驰、特斯拉、松下、现代等中高级技术管理者,形成了一个跨国技术核心团队。如今在北汽新能源高级经营管理团队中,外籍专家就占了近一半。
“企业发展最核心要素还是人,可以说,在‘人才’这个问题上,我们下了大力气、花了真功夫、投入了大量资源。如今我们已初步搭建起一个汇聚五湖四海的人才高地,打造出一支能上能下完全市场化的管理团队,这也是北汽新能源最核心竞争力。” 北汽新能源负责人表示。
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20车企
体系再升级,两个世界级
2019年年中,北汽新能源又迎来发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7月22日,北汽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落成启用仪式在此举行。该中心由北汽新能源斥资20.51亿元打造,试验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促进北汽新能源体系能力升级。
当天下午,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大会。万钢对北汽集团在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积极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北汽新能源在短短时间内利用一个旧厂房腾笼换鸟,建成一个世界领先、国际最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全新试验验证体系,充分体现了北汽集团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随着实验中心建成,北汽新能源再度领先半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是我们聚力创新、面向新时代发展打造的一把利器,将为北汽集团的全面新能源化2.0时代、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迭代升级,夯实创新基础。”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考察北汽新能源
据了解,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共有88个实验室,全面覆盖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关键核心领域,是电动汽车行业标准最先进、验证最充分的作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一款新产品需要开展378项整车试验、407项系统试验、4774项部件试验,从而保证产品研发交付质量。
在兴致勃勃地参观过程中,万钢注意到悬挂的一幅标语:“用试验来探求真理”,对此他表示特别认同。万钢嘱咐:“我们就是要在不断实践中追求真理、验证真理,真正走到科技创新的前沿。”
如果说10年前从零起步的北汽新能源体现了北汽探索真理的雄心,那么10年后,随着试验中心建成,北汽新能源则拥有了进一步验证真理的能力。徐和谊表示,建成启用的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就是北汽聚力创新、面向新时代发展打造的一把利器,对于推动技术进化、升级产品品质、控制开发成本,乃至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迭代升级、全产业链共同成长,都具有相当价值和意义。
试验中心建成使用的同时,德国 莱茵集团向北汽新能源颁发了ASPICELEVEL-2流程认证证书,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的“三电”软件开发管理能力已经与国际一流企业同步;此外,包括国创中心、宁德时代、戴姆勒奔驰、英飞凌、罗姆、菲仕等14家合作伙伴与北汽新能源分别共建的联合试验室,也正式揭牌,涉及电池、车控、电驱、材料、质检等多个领域。
正如徐和谊所言,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的启用,不仅是北汽以创新开创新能源汽车“品质2.0”时代、全速迈向“两个世界级”目标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北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新作为。
市场逆势下还能收获增长,部分原因在于,历经多年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有望进入放量增长阶段。
自2015年提出“换电模式”,并开始布局换电出租车业务以来,北汽新能源目前已在北京、厦门、广州等七个城市投放了超过12000余辆换电出租车,累计建站148座。这种车电价值分离模式直击纯电动汽车普及的行业痛点,真正为用户解决充电效率问题,以及对电池使用寿命及未来不确定性问题的顾虑和担忧。
北汽营销业务委员会主任李一秀透露,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模式已得到多方认可,仅在公共出行领域,累计获得订单8万辆。面对2019年车市寒冬,北汽新能源将聚焦运营车市场,同时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对私人领域市场销量翻倍。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北汽新能源还聚焦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成功对接智能制造、电力、新能源、储能等多个行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从早期的产品推广到“互联网+”售后服务模式,从打造共享出行平台到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再到构建全新的智慧城市商业业态,北汽新能源在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关联行业的产业变革,率先实现了从概念设计、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到营销推广、租赁服务等全价值链的联盟化布局,孵化出20余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加速行业壁垒的破除,实现商业模式的跨界融合、跨领域发展,充分发挥出“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
一切过往 皆为序章
前不久,北汽新能源举行成立10周年庆典,北汽集团当家人徐和谊代表北汽,向10周岁的北汽新能源表示祝贺。他形象地说,深圳是中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充满了朝气、活力和干劲,北汽新能源之于北汽集团,就像深圳之于中国。“每次看到我们北汽新能源的干部职工,我都由衷地感到特别有朝气、特别有活力、特别有干劲,非常令人欣慰!”
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20车型
能在短短10年内取得这样巨大成就,徐和谊认为,这既得益于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推进,也得益于广大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合作伙伴的通力协作,还得益于举集团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推进。
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也在发生变化。对中国品牌而言,“卡脖子”的技术短板仍然突出,核心资源掌控力度依然不足,整体体系能力仍需增强,特别是补贴退坡、市场变化带来的生产经营压力,正与日俱增。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10周年既是成长的里程碑,更是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新起点。今年10月,北汽集团召开2019战略研讨会,提出北汽事业进入“高、新、特”发展新时代的新历史定位,这也为北汽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航向。徐和谊提出,在当前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刻,必须深刻认识大变革时代带给北汽新能源的机遇与挑战。一是要打造技术硬核,以持续创新翻越“雪山”;二是要推进产品进化,以聚焦市场抢夺“大渡河”;三是要夯实合作成果,以扩大开放巧渡“金沙江”;四是要强化体系建设,以能力升级跨过“草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10年,是北汽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满怀豪情的新起点。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