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树
2019-12-29楼涵月

我怀疑,我的屋顶上有一棵树。
那天,我推开九十九层的窗户向下遥望,看到游行的人群一圈又一圈地绕着大楼示威,就像一队络绎不绝的蚂蚁。忽然,有什么东西被卷入了我的房间。我低头拾起,原来是一片叶子。
俯视窗外,光滑的玻璃幕墙倾泻而下,最近的水平面在遥远的低处。我企图仰头向上观察,但玻璃角度的阻碍和颈部传来的不适感很快就打消了我的好奇心。只有那璀璨的蓝天与白云,以及反射下来的刺目阳光,在我的视网膜上留下了痕迹。
因此,我只能怀疑,我的屋顶上有一棵树。
我有时会感到惊讶,这个怪异念头的萌生,竟然给我带来了许多惊人的启发。比如说,我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假如大楼的屋顶有着一个下表面,也就是我的天花板,那么与此同时也必然有一个上表面,也就是这个巨大长方体的顶面,一个巨大的天台。这显而易见,但我似乎已经长久地忽略了这一点。
我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奇思妙想,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那一天,我在等待我的女朋友。
我当时正站在屏幕前检查着我的设计图,将三维模型上下转动、左右转动、拆分又拼合,直到最后我调到的每一个位置都是已经审视过的旧角度。可是,我的女朋友还是没有来。关于上表面的杂思,便是在此时跳出来的。
我于是打开房门向外打量,然后发现电梯旁边还真的有通向天台的楼梯间。我走了上去,平生第一次爬到了这盘绕了一千多米长的楼梯的顶端,转动通向屋顶铁门的门把手。不出意外,门锁了。我只能原路返回,推开了第九十九层的防火门,打开了9902号公寓门上的智能锁,然后回到了我的屏幕前。
我那天想到了很多,想到了阳光下闪耀的屋顶,想到了屋顶下容身的公寓,想到了公寓所在的绿叶公司的大楼,想到了使绿叶大楼傲立其中的建筑群,想到了建筑群牵动着的地球市,想到了地球市下方那颗孤零零漂浮在宇宙中的小星球。
然而,我的女朋友始终没有来。
而且,她之后再也没有来过。
九十九层,对于一棵树来说可能不算太高。毕竟,它只要将水吸上由根系到树梢的三四米高度就可以了。但是人就不一样了。当我坐在匀速下行的电梯里,盯着手表上的读数从08:59缓缓跳到09:00、再跳到09:01时,如此任性的想法在我的心里发芽。
果然,当电梯门不紧不慢地打开时,大厅的玻璃大门外已经闹作一团。在保安们竭尽全力的控制下,高唱着《雨林之歌》的人群才止步于台阶之下。看到我从中步出,那些碧绿的条幅“哗”的一声举高了,各式各样的抗议牌更是骄傲地挺立了起来。
“三,二,一!”
“还我雨林!还我雨林!贪得无厌的绿叶公司,请你们尊重人类,尊重生命!”
“还我雨林!还我雨林!贪得无厌的绿叶公司,请你们尊重人类,尊重生命!”
……
其实,我倒是更希望他们唱歌而不是喊口号。说实话,那首《雨林之歌》还是相当朗朗上口的,听他们高歌了这么久,我大概也会哼两句。不过,作为绿叶公司的代表,这就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了。将亚马孙平原上的最后一片天然林砍伐干净,并用效率更高的光合作用发生装置取而代之,这浩大的工程量难免会招致许多反对的声音。但是,只要处理得稍微合情合理一点儿,就无可厚非了。
“各位朋友早上好,我是绿叶公司的特级工程师杨少勇。很抱歉我刚才迟到了,为此我向你们致以诚挚的歉意。”
九十度弯腰鞠躬十秒,以此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心里明白,愿意劳心费神、用宝贵的时间在这里发出声音的诸位,一定都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你们心系着的是全地球的利益。”
肯定对方的动机与人格,以此软化对方的态度。
“不过,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时候,都很容易被自己的视角所局限。对于亚马孙工程存在的种种弊端,包括诸位提出的许多问题,我们的科学家团队已经仔细地研究过了,并且给出了一份详尽的答复。大家可以去绿叶公司官网上下载这份文件,希望自己它能够深化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最后,我用被逐字修改过的文字材料回应一切实际问题,并且用温和的笑容回应一切人身攻击。然后,又一个半天的工时就过去了。我本来是打算去九十五层的那个餐厅吃午饭的,结果刚要走就被抗议人士中一位慈眉善目的男子叫住了。
“杨老师,我能请您喝杯茶吗?”
茶叶在清澈的水中缓慢地旋转、下沉,一片氤氲在水面上方升起。面对着这个形式古朴的杯子,我开始思考,该如何晃动或吹气,才不会让茶叶在液面流动时飘进我嘴里。
“杨老师,我对您慕名已久。我对人工光合作用这一领域也算略有了解,光合作用机制在人工条件下的重构,您为这项技术突破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还是您本科期间完成的项目。再想想,我本科时期都在做什么?自愧不如啊。
“我也出于好奇了解了一下您到绿叶公司之后的成就。您对发生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多次可观的优化,也提出了一些利用碎片空间的应用方案。很可惜的是,您的方案被李致远老师的‘大型集成光合作用发生装置’取代了。
“李工的方案,效率确实高。大型装置本来就有集中管理的优势,他又解决了水资源与光照资源供应的问题,所以就把光能利用率提升到了20.13%。一想到那份天才的设计方案,我便感到深深的敬佩。
“但是,您有没有想过,我们要这么多的能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地球市的生活消耗大概占总能量的40%,其他的主要还是大型计算机的能耗。如果要启动更多的宇宙探索项目,那么火箭燃料的能耗可能会从15%进一步上升。
“可是,探寻世界背后的真相、宇宙深处的奥秘,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都还是对生命的敬畏啊!但我们对能量的贪婪掠夺,真的没有背离这条道路吗?我们获得的不只有能量,还有令人恐惧的傲慢……”
他打开手机,向我展示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李致远正在结束亚马孙工程敲定后的发布会。“……因此,我们可以骄傲地宣布,我们的第七代人工光合作用发生装置,已经全面地超越了神奇的生命!”
他的脸上焕发着惊人的光彩,台下掌声雷动。我还注意到,他走下舞台后和他拥抱的,似乎是我曾经的女朋友。
“……您不感到担忧吗?我们真的超越了生命吗?或者说,我们真的还是生命吗?
“我们杯中的茶叶,每一片都形状规整、气味醇厚,这是基因编辑与精细化管理的结果。但是,您见过真正的热带雨林吗?在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灵魂,努力地生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对于李老师这样一位从未离开地球市的人,这可能很难想象吧。”
他的目光穿过茶水上方的雾气,向我投来一种写满了秘密的、炽热的、深意的眼神。
我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凝视着显示屏上不断延展变形的数字。奇怪的是,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并不是关于太平洋供能基地的最新设想,而是一个公司内网中曾经风传过的理论。那篇文章说,即使遭到人员上的重创,只要每个层级上的员工都有20%以上的留存,那绿叶公司就可以凭借高度标准化的规章制度迅速重建体系,并且维持基本的事物运作。我当时深深地为之赞叹,但不知为何,在官方的迅速辟谣之后,我就再也没能找到和它有关的消息。
20%,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在足够的科技水平下,没有什么不可替代,就如同雨林的生态效果一样。
当电梯“叮”的一声停在九十九层时,我颇花了一阵子才把我的心绪收回到这仅容有五套宽敞居室的顶楼。当我经过李致远铭刻着9903的房门时,我忍不住转头多看了一眼。当然,一切如故。
开门,步入,关门。熟悉的屏幕在眼前出现,我拉开我最喜欢的椅子,很快沉没在柔软的靠垫中。
可是这并没有阻止疯狂的想法侵略我的大脑。
不知何时,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挥之不去的壮烈画面:一栋高楼,闪闪发亮的高楼,闪出耀眼的光芒,发出咆哮般的声响,然后自上而下地爆裂开来,在风中哀号……
哀号,哀号,哀号……哀号。
在这哀号声中,在黑烟与火光之中,我嗅到了一条震耳欲聋的河流,听到了遮蔽天日而又婆娑摇荡的树影,还感受到了那仍然颤动在空气中的时间……
当我闭上凝视大楼的眼睛的时候,我似乎惊悟了,却又全然不明白。
我越想,就越不明白。
睁开眼睛,迷雾越搅越浓。相比那漫长的岁月,这短短半天内的一切逐渐变得如此虚幻与荒谬,直到在那梦境的末尾,在最后的火光中,我看到几片炭黑的树叶顺着焦灼的气流猛然升起,在血红色的光影中飞扬。
这些疯狂的想法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再联想起那个男子微妙的眼神,我的心底慢慢升起一种不妙的预感。我为了平息这种心慌的不快,站起来从九十九层的窗户向外眺望,只见白云不着边际地飘动着,静止的蓝天则一直伸展到目力所及的尽头。
我忽然听到一阵奇异的响声。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小鸟,停在了我的窗框上。这不禁让我大为惊讶,因为我还从来没有在绿叶大楼,更何况是绿叶大楼的第九十九层,见过任何一只动物。它发出类似金属相擦的声音,瞭望着我所司空见惯的远方。
“小鸟,你好。”
我才开口,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是,我便更加喜欢我屋顶上可能存在的那棵树了。
一分钟后,我开门离开,乘坐电梯来到了四十九层的理事会,告诉了他们可能会有恐怖分子在明日的开工仪式上进行袭击。尽管这只是我的预感和猜想,但由于这次开工仪式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安保委员会进行了彻夜的紧急排查,还真的在大楼里找到了几枚威力吓人的自制土炸弹,还有与抗议人士联系甚密的几名员工。爆破专家声称,假如未能及时解除,这些来自上个世纪的粗暴火药足以将九十七层以上全部炸得稀烂。幸而在充足的证据下,十二位恐怖分子当晚就锒铛入狱,大楼崩毁的阴谋降格成了一次小插曲,第二天晚上的开工仪式也得以顺利进行。
开工之所以在晚上,主要是时差所致。我们坐在四十九层楼的会议大厅里,心满意足地鼓着掌,看着大屏幕上南美洲的阳光洒遍大地。我曾经的女朋友也容光焕发,看来她主管的气候修正项目进展相当顺利。讲话后,亚马孙河中奔腾不息的水资源在屏幕中呈现,然后我们便看到精神抖擞的工人们钻进他们的驾驶舱,轰隆隆的机车声与磅礴的水声相得益彰。
镜头中的南回归线上,沉重的工程车正在朝雨林缓缓推进。我不禁想到了那些参天大树下方一万两千七百公里的深厚岩壤,想到了那地壳另一端黏附着的地球市,想到了地球市上倒悬着的建筑群,想到了建筑群中最为修长的绿叶大楼,想到了绿叶大楼末端那间小小的公寓,想到了公寓底下的正在闪闪发光的屋顶。
我忽然又想到了我屋顶上可能存在的那棵树。乘电梯回到绿叶大楼的第九十九层后,我又一次上去。这次,我发现通向天台的门没有锁。我推开门,一阵大风猛然涌入。环顾四周,我看到风雨斑驳的水泥地上有几台嗡嗡旋转的空调外机,但是没有发现任何一株植物。
当天,我订购了一盆樟树苗。第二天,我在送货人员惊异的目光下将它推进了电梯,带上了九十九层,然后搬到了天台上。
现在,我的屋顶上有了一棵树。
【责任编辑:邓越】
小雪说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起空气质量,常常我们就会听到有人说今天雾霾比昨天更严重了,PM2.5指数又上升了……诸如此类,让人不得不摇头顿足,感叹一句还是要保护树木,不然这环境也太差了,日子还怎么过啊。然而楼涵月同学的这篇小说却向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值得思考问题:如果并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花草植被的作用甚至可以被更高效的科技所取代,我们还需要保护它们吗?我们还需要保持自然的原样吗?
不得不说,人类的天性是利己主义。大多数人宣传着“要绿水青山”的同时,我们其实想的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不是生命的平等与尊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多少动植物才是这个地球的“原住民”,而我们人类只是后来者,却在上万年的进化中渐渐忘却了这个事实,开始肆意对自然进行改造,改造成只符合人类生存的样子。诚然,这是目前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的,有些也是迫不得已,但是当我们到了像文中一样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这样永无止境地汲取能量吗?我们探寻世界背后的真相、宇宙深处的奥秘是为了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再一次思考。小作者文字优美,作品意象独特,特别是最后“我”真的在屋顶上种了一棵树的举动,更是让这篇小说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