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分析及预防研究
2019-12-28舒春利
舒春利
宜宾市江安县中医医院ICU
ICU 病房患者多数都具有病情较重且免疫力低下等特征,而在ICU 患者中介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但基于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具有一定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好预防相关血流性感染,本文对我院内收治的4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研究了所以患者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等,现将报告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本院ICU 病房内收治的46 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47-82 岁,平均年龄(68.36±1.56)岁。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大于48 小时。排除标准:伴随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46 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ICU科室保留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置管期间与置管前后的资料,临床检查结果、血流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并且分析患者发生感染与基础性疾病及导管置留时间、年龄、科室区别、穿刺部位、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之间关系[1]。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编制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指南进行判断[2]。
1.4 统计学处理
针对此次研究中测量和统计的数据,均使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计量资料用(t)进行数据校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发生血流感染与各项因素间关系比较
对影响患者发生感染因素进行比较,21 例发生血流感染患者主要在年龄偏高19.04%(4/21)与合并糖尿病23.81%(5/21)、导管置留时间过长33.33%(7/21)、穿刺部位方面23.81%(5/21)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血流感染与各项因素相关性分析
对患者发生血流感染与各项因素相关性分析中,血流感染与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导管置留时间、穿刺部位呈现出正相关(其r 值分别为0.352、0.326、0.249、0.386)。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内中心静脉穿刺导管是ICU 病房患者进行治疗时一种常见操作技术手段,尤其是在对危急患者抢救时,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应用更加普遍,但其实际应用给人们带来不仅是便捷,同时相关性感染率也在逐渐增加。据相关数据表明,在ICU 病房内25%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都是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而引起的[3]。本文主要分析了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素与预防策略,对影响患者发生感染因素进行比较,21 例发生血流感染患者主要在年龄偏高19.04%(4/21)与合并糖尿病23.81%(5/21)、导管置留时间过长33.33%(7/21)、穿刺部位方面23.81%(5/21)具有显著性。在患者发生血流感染与各项因素相关性分析中,血流感染与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导管置留时间、穿刺部位呈现出正相关(其r 值分别为0.352、0.326、0.249、0.386)。由此结果可知,在ICU 病房中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基础性疾病无显著影响,但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与年龄、穿刺位置、合并糖尿病等方面因素,都是可能引起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基于此,想要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相关医护人员就需要拟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首先相关医护人员应该做到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态进行严格控制其中心静脉导管置留时间,同时对部分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加热处理,避免对患者血管造成刺激。其次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治疗患者自身原发性疾病,并且严密控制患者血糖等,尤其是对年龄相对较高的患者,需要实施密切监测[4]。最后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做到提升自身置管技术与强化无菌观念,做到真正无菌操作,避免患者感染机率增加。
综上,在ICU 患者中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我国临床中重要治疗手段,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穿刺位置,及患者年龄与是否合并糖尿病等,都是可能引起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控制患者导管置留时间与强化无菌概念等,而此种方式是对血流感染预防的有效措施,进而可以降低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机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