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流人与黑龙江早期文化

2019-12-27周喜峰

奋斗 2019年24期
关键词:黑龙江文化

周喜峰

流人是指触犯清朝刑律及参加反抗清朝统治失败或受牵连,被清朝政府加上各种罪名流放到环境艰苦的边疆地区的罪犯及其家属。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以其极边苦寒、人烟稀少而成为清朝发配流人的重要地区。当时发配到黑龙江地区的流人约有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宁古塔、黑龙江城、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墨尔根、三姓等地。这些流人对黑龙江早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清朝前期来到黑龙江地区的流人中,有许多是因科场案、通海案及各种文字狱案被治罪或受牵连的文人学者,其中著名的有吴兆骞、杨越、张缙彦、方拱乾、方登峄、陈梦雷等。他们在迁往流放地的同时,将大批的汉文书籍带到了黑龙江地区。如吴兆骞出关时,“赁牛车载所携书万卷”。杨宾在《柳边纪略》中记载:“宁古塔书籍最少,惟余父(指杨越)有《五经》《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周长卿有《杜工部诗》《字汇》《盛京通志》。呀思哈阿妈有《纪事本末》。车尔汉阿妈有《大学衍义》《纲鉴》白眉《皇明通纪纂》”。这些书籍对汉文化的传播起了不小的媒介作用,同时对当地汉文化教育也起到了辅助和推动作用。

来到黑龙江地区戍边的流人文士,不仅传播了汉文化、进行文化教育,也把江南读书人组社的风气带到了东北。他们经常聚会,吟诗作赋,相与唱和,以吟诗作赋为精神寄托。康熙元年(1662年)夏天,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张缙彦约请吴兆骞、姚琢之、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和钱威,七人结为“七子诗会”。“七子诗会”是清初黑龙江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个诗社,也是继僧人函可在盛京(今沈阳市)组织的“冰天诗社”之后,东北地区的第二个诗社。被发配到齐齐哈尔的方登峄与讷尔朴、图尔泰、陈梦雷等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方登峄还把自己与图尔泰、陈梦雷咏作“蟠然三老”,以示友谊。当时,以流人为主的文人墨客在黑龙江创作了大量的诗赋、散文。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吴兆骞的《秋茄集》;方登峄、方式济、方观承祖孙三人的《述本堂诗集》;刘凤诰的《朵颜卫铜印歌》《黄豆瓣儿曲》及《龙江杂诗》;程瑛的《龙沙剑传奇》;方观承的《卜奎风土记》等。其中《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剧本。这些流人文士不仅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佳作,也开创和推动了黑龙江早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清代流人对黑龙江早期文化的最大贡献体现在地方史志方面,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关黑龙江历史的珍贵史料。吴兆赛的儿子吴桭臣,年少时曾随父流戍宁古塔,他晚年追记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写成《宁古塔纪略》一书。这部书记载了当时宁古塔将军所属的黑龙江东部地区,主要是宁古塔一带的历史。方拱乾著有《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一书,内容分流传、天时、土地、宫室、树畜、风俗、饮食等。杨宾著有《柳边纪略》一书,该书内容豐富,地理沿革、风土景物、语言嗜好,无所不记,比《宁古塔纪略》要详细得多。张缙彦的儿子张欲昌等将其遗作辑成《宁古塔山水记》和《域外集》两书。《宁古塔山水记》是清代黑龙江地区第一部山水专志,记载当时宁古塔地区的山川、城郭、村落、名胜、古迹、风俗和特产等。与《宁古塔纪略》《绝域纪略》和《柳边纪略》三书相比,条理更为清楚,内容更为详尽。《域外集》还是一部散文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与父方登峄“并戍黑龙江”的方式济,戍居齐齐哈尔城将近二十年。他撰写了《龙沙纪略》一书。该书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屋宇九门,详尽地记载了当时黑龙江地区的大山名川、历史沿革、地理疆域、民族分布、时令风俗、物产贡赋、饮食起居等。清代学者何秋涛在《考订龙沙纪略序》中指出,这部书“既可订辽金诸史之伪,并可补《盛京通志》之厥。”近代学者林传甲先生在《重刊龙沙纪略序》中也将“方氏遗书”称为黑龙江文化之祖。可以说,方式济的《龙沙纪略》是当时系统地介绍清代黑龙江历史的第一部地方史志书。

嘉庆十一年(1806年)来到齐齐哈尔城的满洲镶蓝旗人西清(鄂尔泰曾孙),在刘凤诰的协助下,写成了《黑龙江外记》。该书共分八卷,对当时黑龙江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作了很有价值的记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难能可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流人文士的授徒教书和诗文创作,客观上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私学教育的兴起和文化的发展,对改变当地文化极端落后的局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章太炎先生在《太炎文集续编》中就明确指出,“初,开原、铁岭以外,皆故胡地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这些说法虽然不太全面,但对汉族流人在黑龙江等边外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的评价是可取的。

总之,清朝前期流人与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是黑龙江地区汉文化传播和早期奠基者。被流放到黑龙江地区的汉族流人,不仅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知识及大量汉文书籍带到这里,通过行诗撰文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而且深入当地各族官兵家中,庭教其子弟,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各民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也推动了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管其作用和规模是有限的,但其影响是深远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中国北方边疆历史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黑龙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画《五福临门》
谁远谁近?
羡慕等
获奖名单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