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东北振兴的“黑龙江答卷”

2019-12-27李佳颖覃雪花

奋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北大荒黑龙江

李佳颖 覃雪花

火辣的7月,记者跟随“砥砺奋进走龙江”采访团,踏上辽阔的黑土地,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黑龙江的发展脉搏,并试图探寻连串问题的答案:顶着老工业基地的“帽子”,黑龙江经济如何破冰?北大荒精神孕育下的黑土地有哪些新发展?以“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为旅游口号,当地的生态资源究竟如何?……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蜕变

轰鸣的机器声在黑龙江建龙轧钢厂厂房里不断回响,一根根高端无缝钢管源源不断从无缝管热处理生产线锻造出来。

面临严峻考验的钢铁等传统制造业,该如何实现蜕变、寻得新生?建龙给出了它的选择——牢牢抓住“转型升级”这个关键,通过大力实施品种升级、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升级,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这也是黑龙江探索新时代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提出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循着这一“良方”,黑龙江把准比较优势,提出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发展转型。

走进双鸭山鸿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区,迎面飘来一股浓郁的酒精味。据悉,公司计划分两期投资20亿元建设60万吨乙醇项目,一期实现年加工玉米100万吨,这对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促进地方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深加工,广搭台。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积极转换思路,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在广搭平台上下功夫,全力打开农产品销路。

截至2019年7月19日,双鸭山众粮联交易大厅平台累计成交金额近百亿元。风起双鸭山,电子商务在这里从零起步到跃上潮头,以风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等为载体的双鸭山电商兑现了互联网创业者的梦想,也为量大质优的当地农产品“卖向全国、连通世界”打通了互联网高速通道。

“中国石墨之都”鸡西在演绎着“点石成金、泼墨创新”的好戏。目前鸡西石墨累计探明储量6.62亿吨,居亚洲之首。打破初加工、原字号的束缚,鸡西以石墨产业增链、补链、延链、扩链为方向,加强恒山、麻山两大产业园区和唯大石墨烯产业园建设,面向市场,不断推动产品创新。预计到2020年,鸡西石墨产业产值将达6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石墨新材料基地。

行走在七台河新零售小镇,跨境商品直购中心展示着八大类商品4000多个品种“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新模式,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原装进口商品。七台河因此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没有口岸、没有海关、没有商检而做跨境业务的城市。

确定了“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七台河这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黑龙江最年轻的城市,如今已是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市。

从1993年提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到2018年出台“黄金10条”系列政策,七台河坚持不懈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厚植沃土,一大批涵盖科技、医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民营企业落户于此,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据统计,民营经济为七台河贡献了六成的经济总量、七成的税收、八成的就业人数、九成的研发投入,为这座小城带来了无限活力。

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七台河、鸡西、双鸭山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市将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与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身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北大荒留给大部分人的印象,而如今的北大荒正跃升为中国农业的“航母”,这部厚重的奋斗史里深藏着什么密码?

历史上,这里是恶劣环境的代名词。夏天酷热难耐,瘟疫肆虐,野兽成群;严寒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极端低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

然而大自然是公平的,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着极为肥沃的腐殖质黑土层,“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就发芽”。

这是深埋在沼泽里的“璞玉”,等待着敢于开发它的英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迎来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复转官兵们。他们解甲归田,化剑为犁,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人类垦荒史上最为英勇雄壮的画卷,雁窝岛便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缩影。

在雁窝岛的挠力河畔,矗立着“潜水挂钩”的纪念雕塑,河水奔流向前,英雄的故事却永驻心间。1957年春播时节,“进岛先遣队”点燃了雁窝岛开荒的“第一把火”。在将物资运进雁窝岛的过程中,6台拖拉机陷入沼泽,连排气管都淹没了。紧急时刻,任增学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3次扎进冰冷刺骨的泥浆中,将绞盘机的挂钩挂在了拖拉机上,最后6台拖拉机全部拉了出来,任增学却晕倒在沼泽地里,差点再也起不来。回忆往事,他说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不值得一提。

凭着这份质朴与忠诚,创业者们铸就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在国家遭遇饥荒之年,粮食保管员孔德喜日夜看管粮食,却不曾拿过一粒放进嘴里,终因食不果腹,饿晕在山一样的粮堆旁。

一日雁窝岛,千年北大荒。在三代人的努力下,曾经的千古荒原变成万顷良田。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考察,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向科技要动力,朝创新再挺进。在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过程中,北大荒正成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在高科技水稻种植园区,水稻种植的科技力量可见一斑:技术人员可以24小时看到集中育秧场内的温度、湿度,监控秧苗长势;为培育壮秧,园区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实行浸种催芽,确保芽长均匀、出芽率高;园区内还安装了水稻生长自动灌溉与监测系统,以此调整水肥培育良种。

以科技为先锋,大马力的农业机械大举占领了农场。现代化农机园区农机科副科长李笑言介绍,如今的雁窝岛,从育种插秧到水稻生长收割,已实现全程智能化、机械化。开着小車去种地,驾着飞机洒农药,手机遥控育秧棚,正成为北大荒农民的新时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大荒垦区累计生产粮食7800多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400亿斤,用全国2%的耕地养活了全国9%的人口。据测算,北大荒垦区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为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将士提供一年的口粮。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的传奇还在续写:水稻、大豆、红小豆等农副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以雁窝岛品牌为主的版画、杂粮、彩绘雁蛋等100多个品种的旅游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雁窝岛”白酒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

探秘“地球之肾”

黑龙江迂回曲折,挽起中俄两国,当流速变缓,它所携泥沙沉积便形成了今天的黑瞎子岛。黑瞎子岛是我国和俄罗斯最东端的交界,也是中国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所在地。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岛上调研时指出要加强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当地通过疏通治理黑瞎子岛水系,实施全岛禁捕,保护涵养渔业资源。如今黑瞎子岛恢复生态面积2300亩,岛上鸟类由173种增加到225种。

在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红色的木栈道穿梭在绿树流水间,清脆的鸟声不时拂过耳畔,湿润的空气亲吻着鼻尖,此种原生态湿地景观风貌构成了岛上别具一格的生态环游路线。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黑龙江的湿地景观之多,在全国名列前茅。除了黑瞎子岛湿地公园,此行我们还有幸邂逅了其他三个湿地景观。

位于虎林市的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容纳了三江平原地区几乎所有的生物物种,包括大量濒危稀有物种,被国际湿地专家评价为世界上最原始、最具觀赏性和最具复合性的湿地。每年到了10月,这里的植物、草甸将会呈现极具层次感的多样色彩,美不胜收。

双鸭山市饶河县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江边密布的黑色“塔头”(草甸)颇具特色,这里是众多湿地植物的生长地和多种水禽的繁衍地。

位于鸡西密西市的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一条沙带将兴凯湖分成了大小两湖,沙岗上绿树成荫,湖中鱼虾物产丰饶,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黑龙江省湿地面积556万公顷,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全国最大。黑龙江人民深知,必须不折不扣地保护好“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才能实现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

跳出“舒适圈”的创新突破,让我们看到了经济转型的果敢魄力;将北大荒精神融入血液里,让我们看到了后继者的忠诚担当;践行绿色生态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美龙江的画面正徐徐展开。以70年为起点,黑龙江人民将再次扬帆起航,以脚步续写东北振兴的壮丽篇章。

(原载《当代广西》2019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北大荒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多彩的秋天
不朽的北大荒精神
不懈开拓谱壮歌
辉煌的70年(三)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羡慕等
获奖名单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