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策略研究

2019-12-27孙静静

出版广角 2019年23期
关键词:供应链图书互联网+

【摘要】文章从“互联网+”与当代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融合优势出发,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采购工作的整体协同性、专业性以及动态性特征,根据图书采购策略构建的四大主体要素(出版供应商、图书馆、读者、互联网平台),提出从四个方向构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策略,即建设图书采购一站式管理平台、深度拓展供应链体系、优化采购程序及基于读者体验的动态图书采购形式创新,以期助力当代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和智能化,发挥其社会知识服务职能。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知识服务

【作者单位】 孙静静,江苏省盐城市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5

公共图书馆作为当代社会的公共知识服务场所,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机构,但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所需即所得”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趋势。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优化与创新馆藏建设与服务理念,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需求。以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为例,“互联网+”技术在重构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服务理念、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图书采购就是其中之一。“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主要是指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资源和多元化信息技术,将馆内线上与线下的合作要素相结合,创造一种全新的图书采购方式。尽管当下已有部分“互联网+”理念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机制相融合,但因缺乏经验支持,未能实现图书采购活动的整体协同性、动态性和专业性,实践效果一般。为此,探索“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一、“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融合优势

1.理念融合:“用户第一”的图书采购理念

“互联网+”的崛起加速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或淘汰出局,互联网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门槛,刺激了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选择信息,在此背景下,“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至关重要。在图书采购过程中,受多元化用户需求与同行竞争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必须在价值链的各个组成要素中,以“用户第一”的核心理念去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目标,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关键在于深度理解“用户第一”,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基础。

“用户第一”的图书采购理念,一是公共图书馆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按需定制,即结合读者需求在图书种类数量与内容质量上获取读者的好感,并积极完善反馈机制,让读者主动参与图书采购活动,达到优化服务与产品的目的。二是注重图书馆服务,让读者充分体验到服务的细节,如采购优质图书,给读者以惊喜。“用户第一”的图书采购理念在满足受众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当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内容定制策略的特征,能快速获取读者青睐,实现良好的运营态势。

2.技術融合: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本质是技术赋能,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科学化、立体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应用在图书采购工作中的三大优势即为提升采购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强化图书选择的精准性及科学性;预测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提供优化方案。

“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一是EDI系统对接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EDI系统完成出版社供应商、图书馆、读者三方供应链的自动化业务流程,以互联网技术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并提升图书采购效率。二是大数据及云平台技术,从逻辑层面来看,将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系统与大数据、云平台相结合,可以实现出版供应商、图书馆之间数据信息的实时对接,为图书采购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提升图书选择的科学性;三是APP软件的信息服务开发技术。“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公共图书馆可围绕移动终端设备进行APP软件开发,强化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如南京图书馆不仅开发了服务APP,还与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合作,以满足受众的即时阅读和服务需求。此外,还推出了在线订阅、实时下载等服务项目,不仅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还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反馈服务。

3.环境融合:未来趋势与行业态势

“互联网+”是互联网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管理优化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的生产力。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促进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战略性、全局性的深远影响。我国早在2015年便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01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了我国各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互联网+”为各行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技术创新环境,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行业升级态势,“互联网+”强调的是技术创新与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应用趋势的图书采购能改善传统图书采购供应链的弊端,深度结合市场需求导向,以技术创新拓展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范畴,实现建立图书采购生态链,提高采购效率,降低社会资源成本的重要目标。

二、“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特征

1.整体协同性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系统,只有围绕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协同优化,才能增强采购链的整体运行效能,推动公共图书馆各项业务科学且有序发展。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互联网+”趋势下图书采购工作的优化在于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整体协调性,这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保障。随着用户“所需即所求”的获取信息的变化趋势,公共图书馆只有根据读者需求调整图书采购策略,才能彰显其服务内涵。此外,创新图书采购策略还要兼顾图书馆外部资源的管理与配置,加强与供应商、出版社之间的强强联合,确保图书采购的内容质量与品牌价值。总的来看,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活动具有整体协同性,只有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才能满足内部读者需求与外部资源配置。

2.专业化

“互联网+”趋势下,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的定位要精准化、专业化,以满足读者多元化、高质量的阅读需求。随着网络媒介门槛降低,我国的社交媒介及公共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促使各类新颖的图书资源在市场中的流动,导致缺乏基础认知的低质图书充斥市场。公共图书馆要培养与提升图书采购团队人员的专业素养,将阅读服务质量作为图书馆采购工作的第一准则,从源头确保图书采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倾向于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的图书,这要求图书采购团队吸收专业成员,在同类专业化图书中为读者选择更加符合需求的图书,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功能,促进受众文化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升。

3.动态性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供给市场随着各种生产、服务要素的融合创新,呈现快速变化的趋势,公共图书馆的采购策略只有灵活多变、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受众的信息需求是一个动态起伏的变化态势,不同的文化背景、学历水平、兴趣爱好致使受众阅读需求的不同。这种内在的信息需求变化表明,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动态的图书采购机制才能灵活应对读者的阅读需求。此外,受到媒介文化与传播环境的影响,受众的需求也会呈现一定的变化,这种外在的信息变化要求公共图书馆不断优化图书采购模式的供应链,结合具体职能定位,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阅读需求,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策略

1.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图书采购一站式管理

与传统图书采购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采购是一个协调运作的有机整体,主要由出版供应商、图书馆、读者以及互联网平台组成,在技术支持下通过搭建一站式的图书采购平台,从而优化图书管理供应链。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图书采购一站式的管理策略,需要从以下三点出发。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体系建立读者数据资料库,为出版供应商的招标环节提供分析预测,通过云平台即时储存与归集。其次,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模式。在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中,角色职能分配独立且单一,图书采购结构碎片化,出版供应商、图书馆、读者之间往往各自为政,效率低下。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无论是读者还是出版供应商,都能通过线上渠道及时参与图书采购工作并提出相应意见,通过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地制定一站式图书采购计划。最后,协调与完善图书采购管理模式。一站式图书采购消除了以往各环节信息阻塞的弊端,有利于读者、图书馆以及出版供应商的深入合作,提高图书采购信息的精准度。同时,一站式图书采购管理为采购人员提供历史数据的比对与分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后续的批量处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2.建立协同采购目标,深度拓展供应链体系

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包含图书供应链的众多环节,只有以协同采购为目标,才能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各体系、各环节的作用,降低图书采购成本并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基于此,图书供应链中的各个部门必须立足自身职能,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赢。一是横向协同采购目标,多个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时可以“共进退”,即在采购需求、采购价格、采购供应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向图书出版供应商实行一致采购策略。“互联网+”时代的图书供应链管理趋向“线上+线下”模式,单一图书馆的图书需求量小,价格优势不明显,难以引起大出版供应商的兴趣,而选择中小型出版供应商则面临供应链不稳定、图书内容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如果多个需求较为一致的公共图书馆合力向大型出版供应商实行统一采购,则可以开发并完善供应链体系,在图书质量与价格谈判等方面有着极大优势。二是纵向协同采购目标的确立,主要是指公共图书馆高度整合图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将图书出版供应商、图书馆以及读者三个要素进行主体间的协调完善,确保各要素之间充分沟通,达到提升采购精准性以及综合运转效能的目标。

3.优化采购程序,科学推动管理结构建设

“互联网+”时代,供应链管理结构已经不可同往日耳语,公共图书馆必然要改变传统的采购模式,主动结合实际业务需求,优化采购程序,建设科学化管理结构。在实际运用中,优化采购程序应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图书采购程序进行监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分析及读者反馈,重新设计图书采购程序,全面提升图书采购程序的科学化与系统化。推动管理结构的科学建设,需要对采购部门进行人员筛选与优化重组,明确规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能与岗位规划,实行个人责任制,实现部门管理结构的科学化建设。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需求多样化,一方面,图书采购部门要实时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读者市场的变化以调整采购计划;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圖书的内容质量,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社会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外聘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为图书采购提供决策参考,达到增强图书可读性的目标。“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通速率快,读者市场变化大,图书采购部门须不断优化采购程序,以灵活应对各类突发问题,保障公共图书馆稳定发挥社会知识服务功能,打造新时代的知识型社会公共服务品牌。

4.注重读者体验,创新动态图书采购形式

多元化的读者需求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实施差异化的图书采购策略,在制定采购方案时要尊重读者需求,以阅读体验为基础,创新动态图书采购形式。首先,公共图书馆应依托“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对阅读频率低的图书类型适当减少采购量,对阅读频率高的图书类型要创新采购形式,加强和出版供应商的合作,以联动供给模式满足读者的需求量供给,同时不过度采购,合理配置图书采购资源,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社会信息化发展为读者的阅读形式提供了多种选择,传统的纸质图书采购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采购过程中应建立立体化、宽领域的采购思维,适当引进新的图书类型,如电子书、有声书、VR图书以及开发移动终端图书APP等,满足“互联网+”时代中读者的阅读体验追求,丰富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此外,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创新动态图书采购形式是解决公共图书馆图书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平衡、不对称问题的最佳方法,也是保障图书采购高阅读量、高受众满意度的关键,是当代公共图书馆与时俱进的直观体现。

|参考文献|

[1] 韩淑红,严彦. 基于馆藏分析的中文图书采购探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7):79-80.

[2] 石剑兰,高波. 我国高校图书馆近十年文献采购招标研究综述[J]. 图书馆杂志,2018(10):20-30.

[3] 梁红烂. 当下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购的困境与对策[J]. 出版广角,2012(12):62-63.

[4] 薛妍. 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配商的转型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18(6):93-96.

[5] 肖蔚,易红兵. 基于数据分析的读者决策采购(PDA)实践与思考[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39-42.

[6] 耿健. 论图书馆区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江苏快借”实践[J]. 新世纪图书馆,2019(4):80-84.

猜你喜欢

供应链图书互联网+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