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选择传播模型的多话题网络舆情研究

2019-12-27陈叶斐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在社交网络中时刻面临着多个热点话题的状态。文章首先根据话题的发展过程对多话题进行了分类,然后建立了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话题普及度、用户受影响程度、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对话题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话题普及度对多话题网络中话题选择传播概率具有最明显的影响,而用户受影响程度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网络舆情;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39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1-0009-0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交网络成为用户对众多事件表达观点、交流意见的重要平台。在实际生活中,用户往往面对的是多话题的信息集合,而不是单一话题的情况,这就表明了用户需要在多话题集合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话题来进行关注和传播,选择的原则包括了话题本身的热度等属性以及用户自身的兴趣等。

网络上的话题复杂多样而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必定会导致多个话题之间会竞争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这种竞争关系对网络话题的传播和舆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线社交网络中有多个话题并存,多话题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且竞争用户资源。Weng等人[1]基于用户注意力有限的假设来提出了话题竞争的代理模型,并研究了话题竞争和话题规模以及话题生命周期等的关系。Myers等人[2]研究了多话题之间的竞争及合作对每个用户所接收到信息的概率的影响,且提出了话题传播的概率模型。Xu等人[3]通过可视的角度来展现意见领导人物、媒体和政府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话题上的竞争关系。文献[4]在SI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干扰相似度的多话题演化模型。孙立远和管晓宏[5]研究了在线社会网络上关于多话题的竞争和传播规律,提出了多话题的传播竞争特性的测量方法。从话题和用户这2个层面设计了话题竞争的激烈程度测量、资源数变化规律、用户注意力的转移规律以及话题相关性等的话题测量方法,提出了话题资源数波动率、用户的注意力转移率和话题竞争激烈度等指标。

本文根据话题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将多话题分为无关话题、渐相关话题、紧相关话题和衍生话题四种。在对话题普及度、用户受影响程度及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等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并研究了各个因素对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话题的普及度对多话题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度较高。

1  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研究

网络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时刻都面临着多个话题并存的状态,但是由于用户自身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同话题对用户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在多话题的集合中,每个话题的热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用户会选择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话题进行浏览、表明态度并且传播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在多话题传播的情况下,多个话题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到话题传播的规模与效果。

1.1  多话题分类

根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本文将多话题定义为四类:

1)无关话题:话题发展初期到结束都没有任何关联,完全属于不相关事件的话题。比如某明星结婚的话题与发现一个新的天体命名的话题。

2)渐相关话题:话题发展初期不关联,到发展中期逐渐有关联。比如明胶和老酸奶。

3)紧相关话题:从发展初期到结束都有关联的两个(甚至多个)话题。比如华为公司同期推出的P30和P30Pro两种型号的手机。

4)衍生话题:发展初期有關联,在发展成熟阶段分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话题。比如: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会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随着会议的进行,其中又会分散出来许多民众关心的但是相对独立的话题。

从有话题的关注度开始到话题关注度达到峰值,再到话题关注度渐渐消亡或者再迎来第二个峰值甚至更多个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的相应舆情可能会有所不同。

1.2  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构建

由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海量性、实时性,网络上充满各种纷繁多样的话题,用户在多话题之中只会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话题来进行浏览、评论留言、传播信息。这也意味着这些多话题在竞争用户资源,用户也在有选择性地传播话题。

定义1:话题普及度k。所谓话题普及度就是话题传播范围的广度。话题普及度越高,传播的范围越广,那么用户知道这个话题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广为人知的事件与鲜为人知的事件相比其传播的概率要更加大一些。k在[0,1]之间取值,k值越小,表征话题的普及程度越低。

定义2:用户受影响程度r。用户受影响程度表征用户受周围人群态度的影响,与当前的网络主流舆论保持一致的程度。用户凭借自身的判断做出对事件的态度,r在[0,1]之间取值,r值越小,表征用户对话题的自我判断能力超强,受外界的影响越小。

定义3: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n。接触的含义包括自己看到或者从别人那听说的。本文中将用户对话题的接触次数n定义为用户收到新闻媒体网站发出的话题消息以及论坛上其他用户发布的消息,n的取值设置在[0,100]之间。

定义4:用户对话题进行传播的概率pi定

其中,ki表示话题mi的普及度,ni表示对话题mi的接触次数。

话题被传播的概率还和某一个话题在多话题总体中的“显眼”程度有关,也就是该话题在多话题集合中的影响力。假设新增加的话题和消亡的话题保持数量一致,那么同时存在的话题数是一样的,由于多话题之间的竞争和话题的数量也有关系,保持话题总数一致,那么多话题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是相当的。在此情况下,假设在任意一个时刻,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进行传播,那么定义为话题在用户接触到的所有话题集合中的影响

定义为用户在面对多个话题并存的集合的时候,最终选择话题进行传播的概率。

2  多话题选择传播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下面运用Matlab仿真研究话题普及度k、用户受影响程度r、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n对选择传播概率vi的影响。

2.1  话题普及度对选择传播概率影响研究

设置用户受影响程度r=0.5保持不变,当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n分别为3、5和8时,话题普及度k与选择传播概率vi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话题普及度k较小时(k<0.2)时,话题的选择传播概率vi都比较小,相互间的差距很小,表明话题间对用户的竞争剧烈。当话题普及度k>0.2时,选择传播概率vi与话题普及度k呈正相关关系,而且话题接触次数n越大,增长的速度越快。当普及度k>0.4后,接触次数n的变化对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话题普及度的增大,选择传播概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话题间竞争程度减弱。

2.2  用户受影响程度对选择传播概率影响研究

设用户对话题的接触次数n=3,话题普及度k分别为0.2、0.5和0.8时,用户受影响程度r对选择传播概率vi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当用户对话题的接触次数比较少时,话题的普及度k越大的传播选择概率也越大,而且随着用户受影响程度的增加选择传播概率也逐渐增加,但这种影响较小。因此,多话题传播时话题的普及度越大的话题选择传播的概率会非常明显地大于话题普及度低的话题。

2.3  用户接触话题次数对选择传播概率影响研究

设用户受影响程度r=0.2保持不变,话题普及度k分别为0.2、0.5和0.8时,用户对话题接触次数n对选择传播概率vi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图3表明用户的受影响程度r保持不变时,话题的普及度k越大,传播概率vi随着接觸次数n增长的速度越大,vi和接触次数n基本成正比,k较小时,vi增长较缓慢。由于话题普及度的不同而导致的最终选择传播概率也不相同,相差较大。

3  结束语

由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性、海量性、实时性,网络上充满各种纷繁多样的话题,用户在多话题之中只会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话题来进行浏览、评论留言、传播信息。这也意味着这些话题在竞争用户资源,用户也在有选择性地传播话题。本文构建了基于选择传播概率的多话题传播模型,并研究分析了话题普及度、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及用户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对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话题普及度对选择传播概率具有最大的影响,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影响次之,而用户受影响程度的影响最小。

参考文献

[1]Weng L,Flammini A,VespihnaniA,et al. Competiyion among memes in a world with limited attention[J].Scientific Reports,2012,2:335-343.

[2]Myers S A,Leskovec J. Clash of the contagins:Cooperation and competiton in information diffusion[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Brussels,Belgium: IEEE press,2012:539-548.

[3]Xu P, Wu Y, Wei E,etc. Visual analysis of topic compitition on social media[J].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13,19(12):2012-2021.

[4]陈叶斐,张学军,黄卫东.基于干扰相似度的多话题演化模型[J].电信科学,2017(9):28-35.

[5]孙立远,管晓宏.在线社会网络多话题传播竞争特性的测量[J].清华大学学报,2015,55(11):57-62.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