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7黄荣高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民生问题

【摘要】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事关社会稳定以及民生保障,是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点工作。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的功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重点关注并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时代背景,就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予以分析,指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民生;问题;对策

1、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保障性住房是一种兼具社会性、政治性以及商品经济性的特殊商品,其主要服务于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质量[1]。新时期,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贫富差距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城市中每一个群体都拥有自己独立居住的空间。实际上,许多低收入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在城市中购买商品性住房。因此,必须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满足低收入家庭群体的住房需求,确保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建设与管理成本的内在要求。保障性住房中部分建设资金为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明显的财政性和公益性。只有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才能对资金予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避免资源的浪费。

2、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保障性住房布局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主要采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进而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与数量。然而,保障性住房集中在某一个区域进行建设,虽然会便于相关主管单位进行管理,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大量个人素质接近、经济水平接近的人群集中在一个地区生活,则很容易产生“城市地缘文化”的现象[2]。同时,这些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的居民则很容易被城市其他人群贴上特殊标签,进而影响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发展。第二,当前部分地区受到“土地财政”的影响,导致城市中心地域的黄金地段价格高。在这种环境下,通常无法在中心地区建设保障性住房,由此也导致保障性住房愈发边缘化,许多低收入的人群不断流向城市边缘地区,难以享受到城市中心优质的公共服务。总体而言,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以及边缘化建设的现象与当前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

2.2配套设置不完善

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而言,当前大多数地区主要是集中在房屋数量建设层面,忽视对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保障性住房周边的休闲娱乐、医疗、教育服务难以满足公众正常的需求,导致部分家庭虽然拿到了保障性住房的资格但并没有入住,而是更愿意选择基础设施更健全的地区生活[3]。除此之外,交通配套建设增加了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的通勤成本,不利于带动居民就业和生活。现阶段,除了北京、深圳、上海以及广州等少数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城际交通可以辐射到少数保障性住房区域,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根本无法享受到优质交通服务。

2.3进入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初衷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然而,现阶段我国保障性住房进入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受损。一方面,在保障性住房进入机制领域,我国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对于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审核力度不足,无法及时保障低收入群体,导致低收入群体家庭分配入住滞后。另一方面,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领域,当前我国信用管理、个人资金管理较为薄弱,难以全方位统计相关家庭的收入状况,许多家庭入住一段时间后经济条件状况大幅度改善,但仍然占有相应的保障资源,不利于节约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

3、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为了避免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边缘化建设的现象,我国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合理规划。第一,相关部门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土地成本,也要考虑周边的生存环境、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质量。第二,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域外的布局理念,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进行混合布局。第三,要综合从城市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低收入人群现状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建设,确保保障性住房在城市内的合理分布。

3.2完善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要构建多轮驱动的资金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保障性住房周边的休闲娱乐、医疗、教育服务能够满足公众正常的需求。除此之外,我国要改善保障性住房周边的交通环境,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在这一过程中,交通运输部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部门以及其他行政机关要相互协作,尽可能的优化交通环境。

3.3完善进入退出机制

一方面,我国要构建全面的城市住房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云储存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各项信息,为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核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另一方面,我国要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以及个人财产公示体系,保证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居民能及時地进行分离和退出,实现对保障性住房的再次利用。

结语:

近些年来,国家从稳定社会、促进公平以及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领域采取了许多措施。然而,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指廊。鉴于此,文章重点对此展开探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以及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多个层面加以入手。但总体而言,相关部门要立足于当地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从满足真正需求的角度出发,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人能够使用保障性住房,提升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志良.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26):238-239.

[2]胡媛.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9(09):113-114.

[3]鲍锋.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黄荣高(1985.10--);民族:汉族,性别:男,籍贯:广西南宁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房地产。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房民生问题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分析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的作用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