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途径

2019-12-27翟屿潼

学理论·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翟屿潼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并且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深刻认识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克服思想政治课的难点、克服误区,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思政课的政治本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守正创新,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155-03

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思政课责任重大,不可代替。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思政教师予以肯定,同时强调了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对如何在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遵循和指引。新时代要巩固好思政课这个思政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途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与关切,先后多次视察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学校,对高校建设提出方向性和建设性意见。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走向纵深,不仅有理论支撑,而且有举措方法,不仅有宏观把握,而且有具体指导,并且呈现出四个突出特点:一是理论基础一脉相承。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2019年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理念和新要求,但是理论基础是统一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没有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没有变。二是教育范围扩大。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到中小学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积极实践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从小种进孩子心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就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三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中央专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共同谋划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在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足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四是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举措,如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具体要求,如用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更实,有章可循。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和方针,落实教育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大中小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各阶段学生思想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总体上可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从属性上看,思政课带有明显的政治属性,集中体现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从功能上看,思想课又带有较强的育人功能,解决了“学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思想政治品德也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思政课是教会学生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的课程,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其他扣子也会跟着出错。所以,思政课无论是对于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是其他课程不可取代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强调了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阐明了办好思政课对于学校履行责任使命的重要意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关键在于讲好思政课,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容入心、入脑,成为个人品格素养的一部分。另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思政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思政课,思政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党和国家近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而思政课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点、澄清误区

思想政治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是思政课因为其特殊性,教好思政课也有着特殊的难度。一是思政课的政治性强。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但是长期以来,普通学生对于政治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认为思政课太过“高大上”,与自己学习专业技能关系不大。二是思政课理论性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且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运用,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较深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学生对于学习和把握思政课理论内容,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三是思政课现实性强。思政课内容广、变化快,且必须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实践,所以,教材教案需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要使用最新话语,这也给讲好思政课带来难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做到“理直气壮”四个字,就必须澄清对思政课的认识误区,扫清认识障碍。要澄清思政课定位上的误区,认识到思政课的特殊性,不能将思政課摆在公共课、一般课可有可无的位置上,要突出其重要性,加深师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要澄清对思政教师的认识误区,讲好思政课需要思政教师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在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上,要有比一般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摒弃“什么人都可以担任思政教师”的认识误区,严格思政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努力建成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澄清对思政课目的问题的认识误区,长期以来存在着思政课的目的是服务学生,还是服务社会的争论,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思政课不仅要围绕学生开展,为学生服务,同时也要坚持教育服务于民、服务社会的宗旨。促进学生成长,也就能够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发展好,也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委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建立完善有效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加大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坚持问题导向,克服思政课的教学难点,澄清认识误区,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政课的价值,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落在实处。

四、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本质要求:强化政治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的第十四次集体集中学习时强调:“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强调加强青年政治引领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中国的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思政课的政治本色,这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要把握政治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和使命,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的思政课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向一致,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向一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一致,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目的,从学科体系到课程体系,都要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要求是对我国思政课最根本和最本质的要求。

要坚定政治立场。科学的理论是自信的源泉,也是我们“理直气壮”开展思政课的基础和理由。讲好思政课,就要毫不动摇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不断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同各国实际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思政课的政治纲领,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贯穿于思政课的全过程、各环节,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8年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30%以上青年对马克思经典理论有所了解,80%的青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加深了,60%的青年关心时政、党的大政方针路线。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我国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得到提升。总之,全面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政治立场的基础,需要不断加大思政课的力度和水平,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夯实政治阵地。要建好抓好思政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关键是要求各级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立起标准、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在工作体系、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切实出台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实施意见,细化各项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财政支持,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育内容,建立起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二)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从未动摇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国之大计,教育为本,人的培养问题是我国重大战略问题。教育要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践行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立场和决心,不断培养出政治立场鲜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报国,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进的有用人才。特别是要抓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也是立德之基和树人之道,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德化人,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明辨是非曲直,在鱼龙混杂的各种思潮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思政课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适合“拔苗孕穗期”期学生的课程体系,关照和服务学生,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筑牢学生思想信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三)必然选择:积极守正创新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而守正创新则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是要守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提出的重要遵循,符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守正就是守住教育之本,育人之基,还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日常生活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变为解答学生疑惑问题的具体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变为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生动方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学习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另一方面是要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必然。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成为不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创新,与时代同步伐,适应新形势下信息时代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生活方式,发挥出育人育才实效。归根到底,思政课只有让学生想听、爱听、自觉听、主动听,才能使其内化于心,成为学生的“铁杆粉丝”。起码要做到“三个度”,第一个是温度。思政课不是干巴巴的说教,不是理论冷冰冰的堆砌,不是枯燥无聊的说理,而应是带有温度的,可以温暖人性,启迪人心,指引方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从生活中提炼的精髓和规律,是可以指导社会实践的真理,所以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矛盾点”“疑惑点”,戳中学生的“痛点”,将深邃的理论转化为生活的语言,从生动的角度着眼,把理论深入浅出地讲透彻、讲明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状态,引导其主动求索,让学生感受到理论背后的温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第二个是新度。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创新力,采取互联网教学、现场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新颖起来,把课堂搬出教室,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让思想政治课与当下实际社会融合,与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融合,与新技术新手段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带着露珠”、闪烁光芒的思想政治课。如,复旦大学在思想政治课创新改革方面成果卓越,让名家大师站上讲台,撑起后台,让思政课从“点名课”到“占座课”,并且把思政课搬上互联网,成为全国在线共享课程,累计共75万学生学习。特别是不少“中国系列”课程,《读懂中国》《中国道路》《治国理政》等,由于设计接地气,内容权威新颖,时代气息浓厚,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课”。第三个是深度。学校思想政治课,要提升思想力,切实讲主流政治,傳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播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聚焦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将思想政治课讲出深度,警惕和避免“低级红”和“高级黑”,启发学生认识真理、感悟真理、践行真理。

(四)关键依托:壮大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思政课作用不可代替,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指出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对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三可”“三为”和“六要”,这些要求,是衡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素养的方向。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汤”,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盐”,而思想政治教师就是“厨师”,要想做鲜思政教育之汤,离不开思政课之盐,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师“厨艺”的精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思政教师的本质要求,要有信仰,更要讲信仰,要讲课好,更要做好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从内而外,以强大的马克思理论素养和实际言行,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读原著,悟原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紧跟时代步伐,承担时代责任,胸怀赤诚之心,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为国家教育培养出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要做到以理服人。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魅力,深刻掌握理论内涵和精髓,坚持内容为王的教学规律,在内容上做实、做精、做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进行提炼和转化,促进学术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话语体系转化,使学生对理论观点从根本上产生认同、理解和接受,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要做到观念创新。新时代学生具有新时代的印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同时,也容易被不同思潮所影响,思政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不仅要坚持灌输性教育,还要注重启发性教育,把大道理分解成小道理,再把小道理升华为大道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接地气,有意思,同时又有启发、有深度,强化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本领,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和思潮。

除此之外,也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应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的要求,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准入门槛,落实思想政治教师的待遇福利,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让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心无旁骛、潜心育人,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走向深化,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化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底色,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握好思政课的时代性特征,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同时要壮大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总而言之,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吕知遥.思政课应对准人生的“拔苗孕穗期”[N].光明日报,2019-04-29.

[2]艾四林.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9-04-19.

[3]周琪.大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N].重庆日报,2019-04-02.

[4]陈会芳.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性魅力[N].广西日报,2019-04-02.

[5]欧阳恩良.全面理解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N].贵州日报,2019-03-25.

[6]许瑞芳.让思政课教师更好担当引路人[N].解放日报,2019-03-26.

[7]刘晓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8(18).

[8]刘晓云,王晓环,刘力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农家参谋,2018(9).

[9]魏强,周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变”与“不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10]朱冬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