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南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与运用
2019-12-27肖俊
肖俊
摘 要: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湖南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整体良好,但是,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中存在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有差距、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资金投入不平衡等问题。湖南要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必须通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稳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途径,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教育;代际传递;精准扶贫;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01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1]47。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南贫困地区的发展也处于不平衡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结合,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应用。
一、湖南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概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51个贫困县共有约9 800所学校,①其中幼儿园5 111所、小学2 879所,初中1 468所、普通高中225所、中等职业学校161所。在校学生约441.6万人,其中园区儿童84.19万人、小学生202.29万人、初中生191 100人、普通高中生41.59万人。贫困地区小学净入学率接近100%,初中净入学率为99.83%,相当于全省平均入学率(99.71%)。全年义务教育综合率为99.65%,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9.88%)。高中毛入学率为86.53%,比全省平均水平(91.50%)低5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湖南省贫困地区的教育体制基本改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上学的问题得到解决。
二、湖南省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加快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实施教育扶贫项目,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新时代阻碍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湖南省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依然不足。
1.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湖南省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入学率低,学业水平低,学校条件差。其中,51个贫困县高中毛入学率为86.53%,比全省平均水平(91.50%)低5个百分点。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提供的义务教育监测结果,贫困县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于其他县市。例如,蓝山县、古丈县和靖州县八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业平均得分约为440分。与长沙市雨花区、开福区相比,平均得分低130分。成绩合格的学生比例为19%,成绩优秀的学生比例降低了32.4%。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县中,半数以上的学生的平均建筑面积和设备价值不符合国家标准。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贫困地区普遍缺乏专业教师。偏远学校和小教学场所的教师短缺,优秀教师流失相当严重。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流向城市地区和城市学校,或省内外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差距很大。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过大;学科结构不合理,对理科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的需求很大;性别比例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不平衡。教师地域分布不均,边远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补充十分困难。此外,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很少(包括学前班),学校坐落在很难到达的地区,学校很难安排教学人员,只能聘请代课老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3.教育资金投入不平衡
根据现行政策,部分县市实施普通高中补贴,免费提供教材,补充教材,并填补政府政策所需资金。地方财政援助基金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尤其有大量经济困难的学生,如建档立卡等经济困难家庭。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难以按时足额安排预算。例如,在涟源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湘教通[2017] 461号)证明有必要增加2016年的补贴金额,湘西普通中学建档立卡和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达25%,全部按每人每年3 000元的标准资助。2018年,中央和省级资金缺口突破1 000万元。
三、湖南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整合对策
在新时代,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注重加强教育,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由于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难成功整合教育资源。对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以湖南省为例,有必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
1.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要实现湖南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要加快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把教育扶贫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重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用于基础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资源云覆盖项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中小学学校网络的全面覆盖、优质资源课程和网络学习空间共享。实施基础教育整顿和提升计划,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推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改革,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条件,实现“零分担”政策。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加强偏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或恢复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确保义务教育一体化。省级教育经费的分配进一步倾向于贫困地区,支持全省40个国家贫困县建设规模化、规范统一、教师配备齐、管理水平高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实施《湖南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采取专项资金支持,建立教育扶贫账户,增加精准扶贫资金,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稳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教学团队的建设放在第一位,通过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突破,促进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在全国贫困地区实施农村教师扶持政策、特殊就业计划和基层培训计划。第一,必须稳定教学人员的编制。继续推动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工作,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和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在岗符合条件的代课老师正式入编。分散教学点的教师按相应比例分配,并相应增加拨款比例。第二,增加教师的引进。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招聘方式,建立省级农村教师招聘机制。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学历和经验相结合的原则,扩大招聘范围,通过“三支一扶”①公开招考招聘。第三,改善教师待遇。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项目,全面落实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活保障政策,建立农村教师荣誉制度。
3.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
要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普通高中实施学费和杂费减免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收学费和杂费,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完善從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经济困难家庭补贴政策体系,考虑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优先享受各种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以防止辍学和辍学贫困。有必要继续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生贷款支持,高校的公益性职位优先考虑贫困家庭的学生。建立保护农村和贫困地区重点大学的长效机制,依法完善高考招生政策,加强重点大学面向农村的招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为在非职业学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增加贫困大学毕业生在“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中的比例。
4.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要实现湖南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必须进一步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7〕20号),推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统一学校建设标准,统一配额人均公共资金,统一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造福广大农村儿童,让他们在家乡上学。一要继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深化学校改革方案,规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使贫困地区学校达到城市学校标准,努力使贫困地区的学校像城市校园一样美丽。二要牢牢把握教学团队的核心,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定向培训、轮班轮换、全日制培训等专项方法,有效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调整不合理的教师结构,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偏远山区教师提供更高的补贴,妥善解决住房、生活、旅游等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吸引优秀人才在农村扎根。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保留必要的农村教学点,确保人均经费到位,教师配备合理,确保国家设置的所有课程都开放,并努力确保每个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基本保证。
总之,只有从湖南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才能有效整合和发展教育资源,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湖南省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使贫困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