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9-12-27刘敏

学理论·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习近平

刘敏

摘 要:细读《共产党宣言》,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人民主体思想。文中不仅阐释了“人民”的内涵及构成,而且论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容,包括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及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等。新时期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及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三者相结合,有效发挥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及价值主体作用。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民主体思想;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026-02

马克思在揭示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指出,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人民是变革社会制度和自我解放的主体。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各种非人民为价值主体的假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揭露和批判,阐述了人民是社会主体的思想。新时期研读和坚持《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一、《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是“人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1]。全面分析《共产党宣言》文本中“人民”一词的丰富内涵,是把握和理解其中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理论前提。

(一)“人民”的内涵

“人民”一词是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概念和人民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全面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概念,需要结合马克思与恩格斯其他著作中关于“人民”概念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劳动者阶级即人民”,而在《法兰西内战》中则认为巴黎全体人民包括男人、妇女和儿童;《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一文中恩格斯提出“德国‘人民即无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在《反杜林论》中讲到“人民群众”由“农村工人、城市工人和农民”构成,在《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中谈到“劳动人民”由“农民、手工业者、工人”组成[2]。因此在不同社会时期和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人民”一词的内涵及构成也是不同的。

(二)《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的内涵

区别于“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过去的一切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比较严重,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较激烈,由此形成了“穷人占绝大多数、富人占少数”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然而随着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3],构成以往一切阶级社会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演变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内在对抗,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阶级创造的大量社会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中的日益积累和集中,导致社会出现资本与劳动对立的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也造就了较少部分最具实力的垄断资产阶级和大量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在资本角逐和竞争中,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却构成社会的最底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作为新生力量的资产阶级,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矛盾的不断深化,其阻碍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必然。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从而为资本主义造就了掘墓人即被称为无产者的现代工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包括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劳动产品、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的日益社会化,无产阶级群体队伍也随之扩大。据此,“无产阶级,行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的诸如中间等级下层、统治阶级整批成员、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流氓无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等阶级与阶层,均属于人民的范围”[4]。

二、《共产党宣言》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应有之义

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并运用唯物史观对人民主体思想的相关内容做出了系统阐述。

(一)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

人民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其中主要是广大劳动群众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及社会变革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总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上是各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矛盾等内容,深刻阐释了“人民”这一主体的伟大革命及实践作用。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前者意味着导致人类危机的生产方式的终结,后者意味着开启了人、人类不断从物质与精神的束缚中解放的行程。无产阶级政党在根本性质上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在实践价值上始终是为人民奋斗的,其与生俱来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是人类历史上革命最先进、革命性最彻底、最坚定的阶级,这也体现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由自发到自觉革命意识的转变,执行推翻资产阶级任务、具备夺取资产阶级统治政权能力的阶级,只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分工中代表未来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方向、促使人类走向自由王国的无产阶级。

(二)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被占社会少数的资本家私人占有。然而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曾经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5],阻碍了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以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此才能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资本主义生产把由小手工业者和小农的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由资本家同时雇佣许多工人在其监督下分工协作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其以社会化大分工为前提的生产方式使广大遭遇相同困境、持有共同目标的无产阶级人数增加、结合成集体并进而组织成阶级。他们也逐渐意识到,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废除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继而才能使生产力获得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其范围指向包括大部分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

(三)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价值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同时也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的剥削压迫而导致人的价值丧失。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劳动的异化等现象,认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民才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这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最高价值取向,更体现了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实现。作为真正的价值主体,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便是自由而全面发展,那种以牺牲大多数人利益而保障极少数人权力、试图通过排斥其他人的发展而追求个别人的发展是不全面不自由的。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顺利实现,首先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变无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继而运用其政治统治不断创造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为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奠定物质基础,从而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进一步从阶级局限中获得解放成为可能。

三、《共产党宣言》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之一在于人民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这种从主体性视角表达出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体现了对《共产党宣言》人民主体思想精髓的新发展,也彰显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思想传统的继承。

(一)必须突出人民为实践主体,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人民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对象性”活动,作为个体感性存在的人民是实践的自然前提和物质承担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的实践活动。人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参与者,而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全方位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因此必须将两者之间的发展统一起来,协调推进和有效发挥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作用。

人的自由全面解放发展和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全方位推进是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不断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促进人的能力、关系、个性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要突出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主体地位,在实践上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活动,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继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必须坚持人民为历史主体,充分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7]。马克思通过客观分析历史主体的自我生成与人类历史的全部运动过程,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性活动的根本立场,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细读《共产党宣言》,其中所蕴含的人民主体思想实现了在当时具体、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去把握人的科学本质,科学归纳出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主体与内在动力,这同时也是对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人民主体地位的诉求和构建。

新形势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6],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争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内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会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其重要原因在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历史主体的思想传统。

(三)必须注重人民为价值主体,极力增进人民利益福祉

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的个性与自由是在压榨无产者自身基础上实现的,其实质只是资产者的个性与自由罢了。而要实现人的“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彻底消灭阶级以及阶级对立,推翻资本主义旧的生产关系并代之以社会主义新的生产关系,建立一个以“人人平等参与社会劳动并公平享有发展成果”为显著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克服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的局限性,从而全方位展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效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的高低和执政能力的强弱,是以人民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自我感受作为评判依据和标准。党中央针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强调要由全体人民、全方位共享参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最终实现人民在现实社会中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2]张丽婷,靳书君.《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中“人民”概念的演进发展史探究[J].理论导刊,2019(1):78-8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1,405,413,411,422.

[4]艾新强.论《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12(3):54-57.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7]孙宇,康国瑞.《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新时代体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1(5):8-10.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