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
2019-12-27王冰,朱春晖
王冰,朱春晖
摘 要:马克思提出了衡量财富的两种不同尺度:劳动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劳动尺度主要指劳动时间,人的发展尺度主要指“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两种尺度既相互区别又内在关联,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对当今社会财富的创造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应鼓励创造性劳动、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关键词:马克思;财富;劳动尺度;人的发展尺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023-03
财富贯穿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财富问题的历史考察,马克思探索出了一系列关于财富问题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财富的尺度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的创造与财富的衡量密切关联,对马克思关于财富尺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新时代人们更好地创造财富。
一、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
马克思认为,财富的衡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标准。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刻度,财富的尺度被划分为劳动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两种。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财富的尺度表现为劳动时间,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财富的尺度则表现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劳动尺度
毫无疑问,财富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作为对象,而是作为活动存在;不是作为价值本身,而是作为价值的活的源泉存在……劳动作为主体,作为活动是财富的一般可能性”[1]253。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人类通过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价值外显为财富,因此,劳动创造价值,财富以劳动为衡量尺度。马克思同时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源泉,因为自然界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物质财富,自然界也是财富的源泉之一,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2]57。财富的劳动尺度具体地体现为劳动时间尺度,我们用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劳动量的多少。劳动时间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种。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生产维持个人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就是超出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生产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时间[3]227。马克思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这表明财富本身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的”[4]104。这里的劳动时间更多的是指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个人的劳动更多地表现为简单的体力劳动,个人的全部体力劳动并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要想创造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即财富,只能是进行更多的体力劳动,也就是增加更多的劳动时间。换言之,劳动时间与财富呈正比例关系,劳动时间越长,人们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因此,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财富的衡量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劳动时间,财富的尺度相应地表现为劳动尺度。
2.人的發展尺度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财富的衡量由劳动尺度转变为人的发展尺度。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尺度的思想具体体现在“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个人的发展。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模式已由传统手工业生产转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5]218。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简单的体力劳动向复杂的脑力劳动转变,个人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也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得自然界由自在之物变成了为我之物。其次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马克思在《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中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在劳动6小时而不是劳动12小时的时候,才是真正富裕的。财富(现实的财富)不是对剩余劳动时间的支配,而是除了耗费在直接生产上面的时间以外,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社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5]219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减少,留给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应增多,个人可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充分自由地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5]225因此,个人充分的发展又将推动着财富的巨大增长。最后是个人发达的生产力。未来社会是真正富裕的社会,“那时,一方面,社会的个人的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4]104也就是说,在未来社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赋予了个人发达的生产力,提高了个人的财富创造力。因此,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社会历史阶段,财富的尺度由劳动时间转变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劳动尺度与人的发展尺度
劳动尺度与人的发展尺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劳动尺度与人的发展尺度是马克思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财富尺度的划分,前者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人的发展所受的约束较多,发展较为片面,人们更多的是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后者处于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人的发展较为自由、全面,人们更多的是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劳动尺度以劳动时间来衡量财富,关注点在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量的多少,能够具体量化,精确把握,因而是一种客体尺度。人的发展尺度以“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来衡量财富,关注点在个人的发展程度,如个人的健康水平、知识水平、劳动能力、协调能力等,因而是一种主体尺度。所以,不能将劳动尺度与人的发展尺度混为一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此外,劳动尺度与人的发展尺度密切联系、内在贯通。首先,劳动尺度是人的发展尺度的前提和基础。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6]1002,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而人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始终离不开劳动。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人们只能把绝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劳动中去。这时,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人们对劳动时间的投入程度,投入程度越高,人们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凸显,更多的追求精神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而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时,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人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越充分,人们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尺度向人的发展尺度的转化自始至终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又是自始至终离不开劳动的,人们在劳动中不断推动生产力及自身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起码前提和必要条件,离开了财富的劳动尺度,就无从谈及人的发展尺度。没有劳动尺度的奠基,人的发展尺度根本无法确立起来[7]4。其次,人的发展尺度是劳动尺度的深化和拓展。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人们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劳动,要想创造更多的财富,只能是增加更多的简单劳动时间。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劳动由简单向复杂转化,财富的创造更多地依靠人们的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是简单劳动的深化和拓展,进行复杂劳动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只有真正进行复杂劳动,人的发展创造财富的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人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在劳动中创造更大的财富,人的发展尺度是劳动尺度的深化和拓展。
三、马克思财富尺度思想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而且在现实上对当代社会财富的创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基本生活需要即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们有了新的追求即更高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对新时代下人们追求财富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鼓励创造性劳动
毫无疑问,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衡量财富的尺度逐渐由劳动向人的发展转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财富的创造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是否在以人的发展来衡量财富的历史阶段就不需要劳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生产力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我们都不能离开劳动去凭空创造财富,依赖于人的发展所创造的财富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只是劳动的形式和难度与前一阶段有所差别。劳动具有创造性,创造性劳动推动着财富尺度由劳动时间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转变,推动着各个历史阶段财富的创造与增长。创造性劳动是相对于非创造性劳动而言的,是劳动的不同形式划分。创造性劳动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其重点在于创新,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对劳动工具的创造与改进。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赖于教育对劳动者的全面培养,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创造与改进劳动工具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为现代化的机械生产。由此可见,创造性劳动是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推手,科技推动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就是创造性劳动推动着财富的巨大创造。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创造性劳动,使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创造财富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我们应当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成果的专利保护。其次,我们应当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简化资格审批程序。最后,我们应当努力推进按劳动贡献分配,促进分配的公平正义。
2.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未来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换言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财富。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财富将得到极大地创造。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我们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么,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指个人利用剩余劳动时间即自由时间充分发展自由个性。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前者强调自由不受限制,后者强调全面而非片面。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却是相互关联的。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最终旨归,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毫无疑问,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并且,人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社会并不意味着人的发展的止步,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发展的更加自由全面。新时代我们要积极创造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条件,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新时代我们应继续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创新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尺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首先,应树立人本的财富观。不论是财富的劳动尺度,还是人的发展尺度,都始终离不开财富的创造主体——劳动者,因为在生产力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都需要劳动,而劳动又是与劳动者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人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可以通过对人才的开发与利用推进财富的创造。此外,财富的创造源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创造财富不是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终极追求。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本的财富观。其次,应树立创新的财富观。“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始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也都离不开创新的推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时代我们仍需继续重视科技创新,以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增加。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的财富观。再次,应树立发展的财富观。发展是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不受约束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的需要、人的素质和能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是财富,人们自由自觉的劳动推动着财富的不断创造。新时代个人发展的限制仍显著存在,如社会分工导致了个人技能的专业化,限制了其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紧紧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发展的财富观。最后,应树立绿色的财富观。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6]357。自然界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物质财富,是天然的勞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任何历史阶段,我们都不能脱离自然界去孤立地创造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我们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应呼吁人民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的财富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马克思财富理论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丰子义.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J].哲学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