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培密度对两系稻Y 两优5866 产量的影响

2019-12-27廖留英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粒数杂交稻穗数

廖留英

(福州市亚丰水稻育种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2)

Y 两优5866 是福州市亚丰水稻育种研究中心利用自育恢复系亚恢66 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两系不育系Y58S 配组育成的优质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5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5001)。在福建省中稻区试、生产试验和栽培示范中均表现出熟期适宜、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性好、熟期转色好、米质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合理密植是杂交稻获取高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栽培密度过低或过密均不利于杂交稻个体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不能充分发挥杂交稻的增产潜力,从而影响杂交稻产量。适宜的栽培密度对两系杂交稻Y 两优5866 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明其适宜的栽培密度,于2018 年在邵武市大埠岗镇河源村进行了3 种密度栽培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以期为Y 两优5866 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与供试材料

试验地点选择在邵武市大埠岗镇河源村进行,试验田土壤质地为壤土(含有机质20.56 g/kg、速效N 90.63 mg/kg、速效P 24.11 mg/kg、速效K 56.62 mg/kg),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偏上,日照充足,排灌方便,试验田前作为水稻。供试材料为优质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Y 两优5866。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处理M1:16.7cm×20.0 cm, 即 每667m2插2.0 万 丛;处 理M2:20.0 cm×23.3cm,即每667m2插1.43万丛;处理M3:23.3cm×23.3cm,即每667m2插1.22万丛。每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计9 个小区,小区面积24 m2(4.0 m×6.0 m)。试验田小区四周设4行以上的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田间实行统一管理,采用湿润育秧,5月10 日播种,6 月5 日移栽,秧龄为26 d。试验田耙田时每667m2施复合肥35 kg 作底肥;6 月11日追施分蘖肥,每667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7.5 kg;8 月3 日施穗粒肥,每667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 kg。6 月29 日用吡蚜酮防治稻飞虱,7 月28日用吡蚜酮和井岗霉素防治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8 月21 日齐穗,9 月25 日成熟,全生育期138 d。

1.4 测定内容

于成熟收割前1 d 按梅花取样法,每小区选取5 个点,每个点连续调查10 株有效穗数,各点取接近平均穗数的植株2 株,共计10 株带回室内晾干考种,考察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成熟时各小区全区实割测产,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列于表1。从表1 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有明显影响,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显著降低;而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的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千粒重有增大的趋势。

表1 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不同栽培密度对Y 两优5866 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以M2(20.0cm×23.3cm,即每667m2插1.43万丛)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m2平均产量为615.33kg,分别比M1(16.7cm×20.0cm,即每667m2插2.0万 丛)、M3(23.3cm×23.3cm,即?每667m2插1.22万丛) 处理增产3.36%、15.81%;?M1(16.7 cm×20.0 cm,即每667m2插2.0 万丛)处理的产量次高,每667m2平均产量为595.33 kg,比M3(23.3 cm×23.3 cm,即每667m2插1.22 万丛)处理增产12.05%。

2.3 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Y 两优5866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表2),在一定的栽培密度范围内,Y两优5866 的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但相关均不显著。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千粒重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与千粒重有不显著的正相关。

栽培密度为20.0 cm×23.3 cm,每667m2插秧丛数为1.43 万丛左右时产量最高;栽培密度≥20.0 cm×23.3 cm,每667m2插秧达到或超过2.0 万丛时,随栽培密度的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变差,群体生长不良,最高苗数过多,无效分蘖增多,消耗营养,有效穗数虽有明显增多,但稻穗头小,每穗总粒数明显减少、结实率明显降低,千粒重也有所变小,因而产量降低;栽培密度≤20.0 cm×23.3 cm,每667m2丛数插秧不足1.2 万丛时,随栽培密度的下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提高,但受有效穗数的制约,产量依然表现降低。

表2 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Y 两优5866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3 小结与讨论

合理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化解构成水稻产量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形成合理的穗粒结构,并减轻田间病虫害发生,利于获取高产。本研究结果表明,Y 两优5866 的有效穗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下降,而不同栽培密度对Y两优5866 的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这与杨广[1]、徐丽华[2]、林叶烽[3]、李秀清[4]等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或略有不同,可能与栽培品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差异有关。

Y 两优5866 作中稻栽培,在肥力中等偏上水平的田块种植,适宜栽培密度以20.0 cm×23.3 cm,每667m2插1.43 万丛左右为宜,这有利于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有效分蘖、穗粒数和提高结实率等,协调穗粒结构,易获高产,增产效果显著。若种植栽培密度过低,每667m2插秧丛数不足1.2 万丛时,将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严重不足,产量降低;若栽培密度过密,每667m2插秧丛数达到或超过2.0 万丛时,田间通风透光性变差,群体生长不良,最高苗数过多,无效分蘖增多,消耗营养,稻穗头小,每穗总粒数不足,结实率也降低,同样导致产量下降。

适宜的栽培密度是水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基础,在制定其高产栽培策略时,应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并结合科学肥水管理技术措施,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栽培密度,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植株抗倒性,增加田间群体通风透气性,降低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危害,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适当增加粒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达到高产栽培目的。

猜你喜欢

粒数杂交稻穗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