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探究
——以桂林市为例

2019-12-27XUQingZENGLiang

住宅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桂林市桂林色彩

■ 许 庆 XU Qing 曾 亮 ZENG Liang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风貌却逐步弱化,很多城市存在城市色彩趋同、建筑风格类似、色彩滥用现象突出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城市色彩规划、城市色彩控制的忽视,对传统地域色彩的挖掘与利用不足。面对这些问题,以菲利普·朗克罗的“色彩地理学”为基础的探索修复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理论被引入国内。

作为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世界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不仅是黔粤湘桂交界的重要联接点,也是衔接东、西部的关键节点(图1)。近年来逐步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城市形象有了质的飞跃。此外,桂林是我国山水格局的典型城市,千百年来形成“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1]”的独特景观,是我国山水营城文化传承发扬的代表性案例;其汉、壮、瑶等多民族共融共生(图2),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完好,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由于在长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导致对色彩的运用较为随意,忽略了对传统地域色彩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风貌景观,城市在漫长的建设发展中形成的地域色彩也逐渐消散。因此,本文以桂林为例,就如何在城市色彩规划中体现地域特色,对城市色彩规划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保障措施提出一些构想。

1 “城市色彩规划”内涵解析

1.1 “城市色彩规划”的概念解读及其应用

“色彩”在《辞海》中释义为各种物体在自然光或人工光下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城市色彩规划,则是从色彩的宏观角度,对城市建筑及景观的色调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区、维护和宏观调控的行为[3]。

图1 桂林市在广西示意图

图2 桂林市地域民族分布图

营造和谐美丽的城市色彩景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符合“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2]。作为城市景观、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色彩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展示某个城市地域文化、地域特色的窗口。

我国关于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基础性理论、技术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色彩越发凸显城市的地域文化及地域特色,研究逐渐转向地域色彩、色彩定量分析、量化管控等。魏薇在她的研究论文里面将色彩规划研究分为5大类型,包括对色彩规划的基础性、技术体系、制度体系、地域性及相关研究等(魏薇,2011)。王树声则认为,以往的城市色彩规划实施效果普遍不佳,提出明确色彩规划编制的总体目标、强调色彩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及引入公众参与,从而使色彩规划得到真正的实施(王树声,2017)。张姝则认为,城市色彩规划已经事实上脱离了最初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反而逐渐转向探讨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从城市色彩主色调转向对某个具体区域的色彩特色(张姝,2014)[4]。

基于此,研究基于地域特色的桂林市色彩规划,应该从自然环境特性及人文环境特性一系列地域特性着手,分为基础性步骤、色彩控制体系、实施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基础性步骤,对桂林市的城市色彩进行汇总,总结桂林市的色彩主题基调;色彩控制体系,包括引导和规定用色标准和比例,从城市总体、重点功能区、单体建筑对城市色彩进行控制;实施保障措施,为了提高色彩规划编制的实施效果,在法律、技术、监督管理及公众参与层面引导城市的地域色彩规划(图3)。

1.2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内涵

德国哲学家谢林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体才是美的[5]。”只有整体考虑一个城市的色彩关系与组织搭配,才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种色彩构建成一个统一而富有变化的体系。

“色彩地理学”作为最早探索修复地域文化特色的实践应用型学科,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现代著名的色彩学家、色彩设计大师让·菲力普·郎科罗(Jean-Philippe Lenclos)创立(图4)。他认为,在色彩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自然、人文等环境因素显著影响着人群的色彩审美心理。

孙旭阳认为,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域色彩,更多的是由某个地区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和民族、习俗、服饰等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从而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形成的符合其原本自然及人文传统的,相对稳定的色彩风格、社会面貌及人文习俗等(图5)。虽然,地域色彩包含自然与人文两部分,但实际上更加强调的是色彩的人文方面。笔者在本文所研究的地域色彩是以民族文化、地域服饰、历史建筑及风味美食为主的人居环境色彩,这种人居环境色彩受到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性色彩(表1)。因此,本文融入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规划构想更多的是强调对民族风俗、历史建筑、地域文化的研究,着重于对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控制,从而提炼出桂林市的色彩主题基调,为城市营造和谐美丽的色彩景观。

图3 基于地域特色的桂林市色彩规划框架图

图4 让·菲力普·郎科罗的色彩调查

2 桂林城市色彩的地域特性

2.1 自然环境特性

山、林、水、洞是桂林市自然特性的四大成分,根据这四大成分总结其色彩特性为秀、净、润、奇。水波蓝、树荫绿和石山灰占其自然色大部分(图6)。

表1 地域色彩的组成

图5 世界各地城市地域色彩展示图

图6 桂林市自然环境特性图

秀:桂林市域东北、正北边缘坐落在南岭西段,山脉走向东北至西南。中部“湘桂走廊”平坦狭长。中心城区有伏波、叠彩、南溪等数十座山体,体态皆秀美迤逦,增添一丝灵秀的色彩特性。

净:桂林雨量丰沛,年均降水量超1 800mm。境内有五大流域,其中,漓江穿越中心城区,蔚蓝静谧,构成桂林城市色彩的基底色。

润:桂林是中偏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繁茂。境内毛竹面积占广西的七成以上[6],还有大量马尾松、铁杉、油桐。市区景观道路主要列植樟树、桂花、银杏,每到花期时,金黄色的桂花和银杏叶丰富了桂林的自然色。

奇:桂林全域大部分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其作用形成了形态丰富、幽然深邃的地下空间,距不完全统计,桂林岩溶洞穴有3 000个以上,无洞不奇。中心城区的著名岩洞有七星岩、芦笛岩、穿山岩等,这些岩洞内的钟乳石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无不惊叹,也为桂林的自然色增添了一丝瑰奇灵动。

2.2 人文环境特性

人文环境色彩特性突出表现在民族风俗习惯和历史建筑的色彩,且多受到当地居民普遍偏爱。

(1)民族风俗及地域服饰。瑶族和壮族,是桂林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表2)。

多彩的瑶族。盘王节,是瑶族纪念祖先、庆贺丰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7]。节庆当日,瑶族男女老少身着节庆服饰,宰牲畜,歌颂盘王,随黄泥鼓、长鼓声起舞,聚祀盘王。服饰上各支系族虽有一定差异,但存在共性[7]。瑶族织绣“用五色绒,杂绣花卉”,色彩常用黑、白、红、绿、黄等[8](图7)。

表2 桂林市域民族构成一览表

缤纷的壮族。“三月三”歌圩,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9]。节前家家准备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10](图8);节庆当天,壮族男女戴黑头巾,穿黑、青色斜襟上衣、领襟,下着黑宽裤,腰系绣花围裙,脚穿绣花鞋,肩背壮锦筒包,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11](图9)。

(2)历史建筑及地域文化。由于受抗战等复杂历史因素波及,桂林市现存的建筑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类。

图7 瑶族织绣技艺

图8 五色糯米饭

图9 壮族男女节庆服饰

第一类是近代官式风格建筑。现主要集中在解放路和中山路交汇处及周边[12](图10)。主要体现在“中式屋顶,西式墙身”[12](图11)。

第二类是以瑶、壮族为代表的建筑。瑶族标志性建筑为因地制宜建的吊脚楼。整座小楼的梁、柱、壁、地板、门窗用杉木,盖顶用杉皮,用其本色,不油不漆[13](图12)。壮族标志性建筑为“干栏”式建筑,多选用当地木材,不加以涂装,以原木色为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图13)。

图10 桂林老城区标志性近代建筑分布图

图11 近代官式风格建筑展示图

图12 桂林黄沙瑶族乡吊脚楼

图13 桂林龙脊壮族干栏式木楼

桂林城市色彩的人文特性可总结为缤纷、多彩,但又不失稳重。以淡黄、淡红和白色或原木色为主,深红、深灰色为辅,具有独特的时代、民族特征。

3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体系构建

3.1 规划用色素材

营造桂林地域性用色素材韵味的技术方法步骤见图14。

3.2 城市色彩主题基调

通过分析桂林市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解析桂林中心城区建筑现状,剔除过于突兀、不适宜色彩,归纳出桂林的城市色彩主题基调,宏观上引导城市色彩地域化(表3)。

既体现山秀、水净、林润、石奇的自然背景色彩,又突出桂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图15)。

表3 桂林城市色彩主基调的组成

3.3 城市色彩控制体系

城市色彩控制体系的地域性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组成,在各规划设计层面进行控制(表4)。

图14 地域性用色素材营造方法步骤图

表4 城市色彩控制体系的组成

(1)宏观层次。以城市色彩主题基调色谱为基础,构建桂林市色彩总谱系统,从宏观尺度引导城市总体规划色彩定位(图16)。

(2)中观层次。基于桂林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及其各自特性,确定色彩定位,制定各功能区详细规划色彩控制导则(图17、表5)。

(3)微观层次。指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在满足上位规划层次条件下,提出更深一层次色彩意向,是城市地域特色的最直观表现。技术方法是对单体建筑屋顶色,外墙主调色、辅调色、点缀色在建筑初步设计层面做出详细色谱,以保证建筑整体色彩设计统一和谐(表6)。

3.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是色彩规划能够顺利执行的关键步骤,可归纳为4个方面(表7)。

图15 桂林城市主题基调色谱

图16 桂林色彩总谱系统图

4 结语

作为在“美丽中国”时代背景下创造城市色彩多样性的合理手段,色彩规划的地域性体现,是赋予城市色彩文化特色的可取途径。通过对城市色彩规划及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等概念进行解读,明确地域色彩的组成,影响地域色彩的因素,及地域特色的营造需要从自然环境、民族风俗、历史建筑及地域服饰着手,从而建立起基于桂林地域特色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色彩控制体系,同时,为了提高色彩规划的可操作性,使其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在法律法规、技术体系、监督管理及公众参与层面提出实施保障措施。

图17 桂林城市色彩分区控制图

表5 桂林色彩分区控制表

表6 单体建筑色彩意向表

表7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览表

猜你喜欢

桂林市桂林色彩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