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辅助个性化鼻支架制作的临床研究

2019-12-27陈廉杰李孔盈王珏李秉航周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鼻尖鼻部复合物

陈廉杰 李孔盈 王珏 李秉航 周栩

东亚人的鼻部形态往往表现为鼻背低平、鼻头上旋、鼻根点与鼻尖点的距离较短等。为了获得更加符合美学标准的鼻形,许多患者选择手术的方式,通过组织移植或医用材料植入,以达到垫高鼻背和增加鼻尖凸度的目的[1]。目前鼻整形方法众多,如:肋软骨移植术,鼻中隔软骨移植术,耳软骨移植术以及医用鼻假体支架移植术等。其中,以假体作为鼻支架材料的鼻整形术因其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鼻整形术之一[2-4]。但是,鼻部独特的三维结构以及组织生理特性的差异(皮肤松弛度、厚薄等),使得目前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和经验完成的鼻支架设计、制作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临床主要表现为:鼻支架与患者鼻部结构的融合缺乏精确性,难以实现鼻支架制备的个性化需求,术后效果难以满足患者期待。本研究通过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鼻支架的设计,以三维实物模型的制备指导术中鼻支架的制作,从而获得更加个性化的鼻部形态,并能精确、客观地评价术后鼻部形态,具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8 月,我们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14 例女性低鼻患者的鼻整形治疗。本组患者年龄21~28 岁,平均23.5 岁,均无歪鼻、鼻中隔偏曲,既往鼻部无手术治疗史及外伤史。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应用Mimics 和Surgicase 软件进行模拟手术,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预测的鼻部三维形态,预估手术需要的假体体积,同时设计鼻假体的形状,预估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图1)。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鼻假体支架的实体模型,并在此实体模型上模拟耳软骨及假体移植复合物的整体拼接(图2)。通过对实体模型的模拟手术,获得关于硅胶支架的设计与耳软骨拼接的信息。通过对术前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指导术中硅胶假体与耳软骨复合物的制作,完成鼻假体耳软骨复合物的植入。

图2 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鼻假体支架的实体模型Fig.2 Entity model of nasal prosthesis stent made by 3D printing

1.3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局麻,美蓝标记对耳轮与耳甲腔交界处线形切口,沿设计线作切口,软骨膜浅面钝性分离,并根据术前数字化模拟情况切取耳甲腔/耳甲艇的软骨(保留软骨膜),保留耳轮角与对耳轮连续性。

美蓝标记鼻部重要标志线,鼻部局部浸润麻醉。于大翼软骨前缘内上侧作切口,经软骨浅面分离至键石区,于鼻骨下缘锐性剪开骨膜,于骨膜下分离出移植物置入腔隙。

根据术前打印的鼻支架模型的尺寸制作硅胶假体耳软骨复合物。去除“L”硅胶假体短臂,将耳甲艇软骨修剪成1.0 cm×0.2 cm 长条状后双层折叠,5-0 PDS 缝合并固定于硅胶假体前端,形成新的鼻假体短臂;将耳甲腔软骨修剪成0.4 cm×0.4 cm 圆盘状后双层折叠,5-0 PDS 缝合并固定于硅胶假体短臂前端。硅胶假体耳软骨复合物的长度及宽度等同于鼻支架模型。硅胶假体耳软骨复合物的厚度不超过4 mm。按照鼻整形常规操作置入硅胶假体耳软骨复合物后缝合固定,间断缝合切口。

1.4 术后评价

通过三维扫描照相技术和数字化分析图像软件,对手术前后鼻形态进行比较,评价术后效果。评估指标包括鼻根点与鼻尖点之间的距离、鼻根点与鼻小柱点连线的距离以及鼻唇角角度。

双侧瞳孔连线与面部中线交点为鼻根点,鼻小柱与上唇交点为鼻小柱点,鼻尖部位距离鼻根点与鼻小柱点连线距离最远点为鼻尖点(图3~5)。

图3 鼻根点与鼻尖点之间的距离Fig.3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asion and nasal tip

图4 鼻根点与鼻小柱点连线的距离Fig.4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asion and columella

图5 鼻唇角角度Fig.5 Nasalabial angle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 个月。12 例患者及家属对鼻外形表示满意,2 例认为鼻尖形态轮廓一般,未见明显鼻部形态及功能异常。

术前鼻根点与鼻尖点距离(39.81±2.09)mm,术后(43.09±3.01)mm(P=0.04);术前鼻根点与鼻小柱点距离(53.76±2.04)mm,术后(54.89±1.89)mm(P=0.74);术前鼻唇角角度(99.56 °±9.45 °),术后(96.42 °±8.80 °)(P=0.56)。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4 岁,鼻根低平,鼻头圆钝,鼻部轮廓不理想。应用数字模拟技术重建鼻部三维形态,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预测的鼻部三维形态,预估所需的假体体积并设计鼻假体。三维打印预制鼻假体模型,指导术中硅胶鼻假体制备,置入后获得满意的效果。术后随访8 个月,鼻形态良好,患者满意(图6)。

图6 典型病例Fig.6 Typical case

4 讨论

1966 年Anderson 提出鼻尖的三脚架支撑理论,此后众多方法被用于鼻尖成形术[5]。虽然众多外形良好的鼻整形病例被文献大量报道[6],但鼻整形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①如何充分理解患者“想要”的鼻子外形;②如何根据鼻部生理特征制作个性化的鼻支架;③如何客观评价鼻整形的术后效果。

数字化图像技术为医患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可使患者更深入地了解术式,并真正地参与到术前设计中,实现个性化手术,缩小实际术后效果与期待的术后效果间的差距;并且,通过定期随访等方式可采集患者的术后相关数据,可为隆鼻术后形态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隆鼻术中使用硅胶假体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假体突出(2.1%~3.7%)和组织感染(3.7%)。3D 打印鼻支架模型使得术中假体雕刻更加直观,有利于提高精确度,整体提升假体支架与鼻部结构的相容性,减少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

耳郭软骨用于鼻假体支架与鼻前棘的连接与固定,在增加鼻尖凸度的同时,可使鼻尖具备一定的弹性。将耳郭软骨安置于鼻尖,与硅胶假体安置于鼻背部,两者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而数字化技术使得耳软骨和假体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便于假体耳软骨移植复合物的制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体验。但是,考虑到目前数字化图像技术并不能非常精准地显示出鼻部软骨等内部结构的形态,所以改进现有的数字化图像技术,使其能更广泛地应用于鼻整形,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鼻尖鼻部复合物
碳量子点黄芩素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自体肋软骨雕刻“新月形”帽状移植物在鼻尖精细化的应用
悠悠一夏
卤代烃与小分子弱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超 越
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鼻尖上的小花(外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
常挖鼻孔招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