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学院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与对策
2019-12-27闫巧珍董礼平
闫巧珍,董礼平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五育并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能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文山学院学生体质合格率在85%以上,基本达到教育部对高校学生体质合格率的要求,但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需要达到优秀率25%以上依然有很大差距。从文山学院实际情况出发,有必要重点关注体质弱势群体,探讨提高文山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1 文山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自2015年文山学院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基本达到教育部对学校学生体质合格率的要求,优良率分别为8.7%、8.3%、8.9%、9.6%。《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分别达到50%和60%及以上。文山学院优良率离国务院要求的优良率还有很大的差距。体质健康不合格也可以称为体质弱势群体[1-2],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体质指数不合格、男生的引体向上和1 000 m,女生的仰卧起坐和800 m。公体教研室对公体课进行了改革,在学期末考试时增加男子的1 000 m、引体向上和女生的800 m、仰卧起坐,让同学们提高认识,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弱项加以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男生的1 000 m和女生的800 m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引体向上合格率依然保持较低的水平。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学生基本每年的体质测试成绩都是困难户,其中体质指数不合格的学生中肥胖的学生懒于锻炼,陷入越懒越胖,越胖越懒的恶性循环;耐力项目不合格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训练,仅仅每周一次的体育课,课后不自主锻炼并不能提高耐力水平;力量性项目不合格的学生没有合适的锻炼肌肉力量方法,且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加上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比较自卑,不好意思寻找老师指导,导致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以至于体质测试成绩得不到提高。对于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应找出不合格的原因,有目的地进行锻炼,而对于自己不能很好掌握的项目可以寻求指导或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辅助性练习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3]。
2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2.1 学校出台相应的鼓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锻炼
根据调查,近3年文山学院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在85%左右,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但是优秀率较低,不到5%,而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学生基本每年体质测试成绩都较差,达不到合格标准,对于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同学如何解决体质脱贫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成绩合格但未达到优秀的学生,应加以正确的引导,端正其测试态度,尽力进行测试,使体质测试成绩从合格或良好逐渐达到优秀。对于体质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认为体质测试合格与否对自己学业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导致部分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学生惰性逐渐增强,不去努力锻炼来提高自己体质健康水平。
2.1.1 以体质测试成绩的优异来减免相应的学分
文山学院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对待体质测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达标即可,没有必要在测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尤其是耐力项目,很多学生自己掌握时间,只要在合格时间范围内即可,尽可能避免让自己过于劳累,这个和现在很多学生不能吃苦、没有拼搏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可能和没有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高校只要保证合格率达标即可,而对于体质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学生在测试的过程中只关注合格标准是多少,是否达到合格标准,基本不关注优秀标准是否达到优秀率等。体质测试成绩较好的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可以出台相应的减免文化课学分的政策,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质测试中,以在体质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增加学校的体质优秀率,同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2.1.2 成立相应的体质奖学金和体质助学金
目前高校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对于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来说,努力学习拿到奖学金成为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的有效途径,奖学金成为大家学习成绩优异与否的判断标准,为了拿到奖学金体现自己的价值,很多学生挑灯夜战寒窗苦读。对于学生体质成绩是否优异有明确的判定标准,但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成立相应的体质奖学金或助学金,对于体质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给一些体质测试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南开大学为体质测试优异的学生颁发《体质健康奖》以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讲,不能放弃身体素质的锻炼,有了好身体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为了避免学生过分投入到学习中而忽略身体的锻炼,可以通过此项指标激励更多的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宿舍,走到操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2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2.2.1 多元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网络进入校园,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在室外进行的项目可以在网络中解决,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走出宿舍走到操场,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不高的原因。另外目前信息的多元化,大家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学生所需要的课堂不仅仅是体育课堂,不是单纯的跑跳投项目,而是在学习中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在玩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因此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应根据时代需要的多元化,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在游戏中提高身体素质。授课的形式也应多样化,不仅局限在田径场,发展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迎合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的需求,跟上当代大学生多元化思维的潮流,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中。
2.2.2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健康的四大基石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是现代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所必须的条件之一。现代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熬夜玩游戏、喝酒、玩手机等,日益发展的科技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沉迷于此,不注重身体的锻炼。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认为疾病还遥遥无期,年轻就是资本,等生病了再锻炼身体也不迟。根据了解,很多学生没有锻炼的习惯,基本在体质测试前夕突击一下,临阵磨枪不利也光,临时抱佛脚等,而这些行为往往引发了运动损伤。之前也有专家提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观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体育课堂上学到自己想要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对体育课较为抵触,上课不认真锻炼,导致体育课堂锻炼效果较差。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传授学生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锻炼,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课余锻炼的习惯,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2.2.3 提高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
从小学到高中,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被动式接受知识的习惯,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做,这种习惯很难在大学期间改变。体育课亦是如此,在进行工体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主动参与锻炼,一般都是老师在前面带或者组织集体练习,一旦进行自主练习,很多人就会到阴凉处休息。文山学院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二十项选修课程,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以网球课为例,选修的学生较多,场地器材有限,一节课基本上有两个老师在上课,每个班级有六十人左右的学生,两个班就有一百人左右的学生在上课。只有四块网球场地,网球数量也不多,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场地来锻炼,课下他们又没有锻炼的习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生很难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让很多喜欢网球的学生失去对网球课的兴趣。因此应该在现有条件基础之上,如何挖掘学生特长,扬长补短,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学生一起锻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将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以提高锻炼效果。
2.3 加大课余锻炼力度
2.3.1 举办各级各类比赛
学校每年举行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运动员经过各个学院层层选拔,参与者是各个学院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数量较少,而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讲,基本上没有参加的可能性,每年到了最后比赛的环节,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做啦啦队,觉得自己没有参加,所以运动会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每年的球类比赛也是各个班级运动精英的盛会,导致个别学生锻炼太多,而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得到锻炼。体质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校级或者院级的各类比赛,害怕因为自身的参与不能为班级争光,时间久了更加觉得体育是自身不可跨越的鸿沟,越害怕越不参加,越不参加身体素质越低,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一直上不去。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举办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限制参与者的参与频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3.2 建立指导训练基地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运动健将,都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不了解科学的健身方法。很多学生很想参与运动,但是不知道该如何锻炼,比如想要减肥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减肥效果好而且身体不会受到伤害。部分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没有起到好的锻炼效果反而效果越来越差,导致很多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望而生畏。应该根据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或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增强肌肉力量组、减轻体重组、增加体重组、改变亚健康状态组等,培训相关的专业人员,给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毕业后很快运用到实践当中,另一方面为有需要专业指导的学生进行指导,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达到运动训练效果。
2.3.3 培养学生一项专项技能
教育部提出应根据学校的地方特色打造一校一品项目。一校一品指一个学校至少要形成一个全体学生应知、应会的品牌运动项目。对于教育部对高校提出“一校一品”的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一项运动技能。根据目前学校的实际选课情况,田径体育课程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公共必修课,第二个学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以及前期的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培养学生一项专项技能打下基础。第三第四学期是选修课程,让学生坚持选第二个学期所选择的项目,坚持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提高自身运动技能,进而熟练运用这项运动技能,为今后在课余锻炼或参加工作之后的业余锻炼打下基础。学生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之后,就会有目标,可以在课余时间更好地参加锻炼,有了锻炼的动机,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提高锻炼效果,提高锻炼意识。
2.3.4 形成课内外一体化训练模式
大部分工体学生每周的锻炼时间仅限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今年文山学院进行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体育教学转变为体育俱乐部教学,俱乐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师安排较为灵活,满足不同学生水平的需求。另外通过乐跑系统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今年学生体质合格率较前几年学生体质合格率有显著性提高。俱乐部的综合性考核评价,让学生参与率更高,不仅仅课内进行学习,课外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多,学生通过课内教学、课外训练和比赛,形成“教学-训练-比赛”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1)学校层面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教师通过分元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3)课内外一体化锻炼模式,将课内教学、课外训练比赛相结合,根据文山学院的地方特色,打造适合边疆地区高校发展的品牌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