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析
2019-12-27李俊燕
李俊燕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之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承担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为中国全面了解世界各国政治与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较而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尤其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得还远远不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成为外语教育共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习者的自身文化教学,导致了学生无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英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英语将中国文化“走出去”。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外国文化,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继而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 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1 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逐步增强,若要更高层次的国际化,让世界各国都关注到东方大国的和平崛起,首先要及时输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此时,英语就是最合适的媒介。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各种英语水平考试中,已经有很多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表达和应用,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在高等教育的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让英语语言的学习与中外文化的学习相融合,不断提升和内化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应用实践能力。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许多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文化基础薄弱,认为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够,他们懒于或羞于去弥补中国文化。不是记住更多的英语单词和词汇,就能掌握英语,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离开文化的机械化英语学习不但不利于他们提高英语使用能力,更会阻碍他们自身素养的提高。
1.2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鉴别力
民族自强源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一些大学生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我国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追求和热爱已远远超出了对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在这种东西方文化认同差异和大学生文化不自信的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英语教学要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可以有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大学生在大学时代正值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相应的区分辨别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力,通过比较和借鉴,既能做到公正客观,避免片面盲目认同西方文化,又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准确表达优秀的文化。
1.3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求所在
“一带一路” 倡议已经进入合作共赢的红利期,势必将给沿线各个国家及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语言沟通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外语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将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我国外语教育目前主要面临着单一外语人才过剩和外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差两大问题,由于缺少管理、创新等综合能力,存在着职场需求高、满足率低的矛盾。此时,将儒家、道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等相结合的文化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对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这既是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为各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 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推广难度大
文章对大连市大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三所高校的280 名大学生和部分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情况不容乐观。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都很高。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一面,超过7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应该是独立的,两者干系不大;57%的英语教师也认为中国文化的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此外,部分师生认识到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但具体的融入内容、方法、评价体系等尚不明确。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尤其是观念的推广和教学各方面的实施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2.2 传统教学理念陈旧,过多强调西方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交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外语经常被作为教学的主体,用尽可能真实的英语文化氛围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和文化,文化方面的导入多数较为单向,而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却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从考试成绩层面讲,这或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英语教学的需求。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们接触了大量西方思想,了解了各种西方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表达自己文化的能力就不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
2.3 学生自我认知的误差
很多英语学习者学习时,认为自己将来也不出国,平时几乎没有和外国人接触的机会,加上自己的口语比较一般,导致自己对学习的动力大打折扣。这种认知的误差,使得自己在学习时粗浅地认为,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国外文化,掌握一门语言的同时又是知识拓宽的一种渠道;而自己已经身在中国文化之中,无须再浪费过多的精力,通过英语的手段去获取,存在一种“多此一举”的错误心理。
3 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3.1 更新教学理念,采取新型教学形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广大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使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将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双语教材,例如有关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当代发展特点的相关素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哲学和宗教等文化载体,让学生能用英语主动表达,逐步建立中西结合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同时,要不断深化英语课程改革,增加“中西文化对比” “国学经典选读”“影视文化鉴赏”等英语课程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形式,增加中国文化英语的产出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应用和表达能力。
3.2 以学生为主体,拓展课堂,加强实践
文化实践课程作为外语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能有效地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拓展大学生英语学习领域的宽度,挖掘其英语实践能力的深度。作为文化实践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英语实践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通过还原生活、利用图画、发挥想象、音乐欣赏等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把所学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他们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连接,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 加大中国文化在英语测试中的比重
许多英语考试基本上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这使得他们非常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但往往忽视中国文化常识和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因此,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既要体现主动性,也要体现被动性,在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必须提高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水平测试中的比重,让学生由被动的“应考”变为主动的学习与实践,最后内化为自己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汉语文化知识语言输出等形式的中国文化知识考试,比如,翻译和写作都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考试手段,学生以书面或者口试形式“输出”中国文化都可以被评估,这些考试报告作为形成性评价是学生最终英语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这可以为中外双向文化传播战略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积极合理的考核机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结合,使我们的学生既能够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又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