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士顿矩阵原理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分配优化研究
2019-12-27陈阳
陈阳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我国现阶段担任职业教育任务的是独立的高等专科学校或从属于本科院校的专科层次办学机构,公立和私立兼有。对这些高等专科院校的财政投入主体之一是政府,多年来,政府对高等专科院校的财政投入总数明显不足,且分配不均。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六章中明确提出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包含在其中。
在国家对教育投入总额上升至GDP 总份额的4%的有利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出台的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机遇并有效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在此基础上,优化现阶段参差不齐的财政投入分配状况。
1 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分配现状
1.1 投入总量偏少,但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 各级政府是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举办者和出资者,应该履行政府的职责,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1]。多年来,政府一直急于将高等职业教育更早的推入市场,试图依靠市场的力量激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这个被政府忽视的准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在整个国民教育总投资额中的比重远低于其应有的数额。
如2005年,高职高专学校财政预算内拨款为110.32 亿元,仅占10.54%,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与学生数半壁江山的地位很不相称[3]。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总量偏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就业市场中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加大了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政府财政投入的年度总额呈现小幅度的逐年增长趋势。以2005—2008年为例,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整个教育总投入额由3.8%上升至4.9%,占高等教育投入总额分别为12.4%、14.6%、15.7%、17.2%[6]。高等职业教育在政府政策的主导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规模出现了扩张和发展[2]。政府加大投入带来的这种发展是可喜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
1.2 全国范围内,区域间教育投入分配不均
区域间教育投入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投入不平衡。有的省、市财政预算内生均经费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 而有的省、市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目前经济发达的省市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有明显关联。
例如:在陕西省,财政对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补助主要由在编人员人头费和专项资金组成, 这两项收入占教育经费的比重一般不超过30%, 这些院校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学费。沿海一些省份给高等职业院校生均动辄几千元的公用经费拨款在陕西省基本不存在[3]。又如: 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投入的平均数为17 997.61 元,湖北省则最低,为2 599.50 元。两者相差近6 倍[6]。从东、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投入平均为6 455.96 元,3 768.218元,5 366.36 元[6]。中部地区投入最少,且东部地区以领先全国投入平均数20.9&的优势迅猛发展。
1.3 利用波士顿矩阵寻找财政投入分配优化方向
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理论。该理论关键在于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使产品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保证企业收益。这一理论是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
矩阵分为横轴和纵轴两个轴向,横轴表示产品市场占有率,纵轴表示产品市场增长潜力,按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潜力两个主要因素的相互影响,公司产品被分为明星、现金牛、问题和瘦狗4 个类型。其中明星产业是市场潜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高产品群,瘦狗是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群,问题产品是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群;现金牛产品是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群。
公司需要保持明星产品的发展态势同时向现金牛这类厚利产品投入更多资金帮助现金牛产品向明星产品过度,对于问题型产品企业要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待问题型产品走向成熟期时在加大投入力度。而对于瘦狗企业则选择放弃,将企业亏损降低到最小。
理清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现金牛”。按照波士顿矩阵原理,目前政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政府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关系就如同管理学中公司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将高等职业学校这一整体进行象限分类,分出高等职业学校中的明星产品,问题型产品,现金牛产品和瘦狗产品,并在保持明星产品健康发展和舍弃瘦狗产品的基础上,大力投资已进入成熟期的现金牛产品,同时抓紧时间开拓问题型产品的市场份额,使其向成熟型产品过渡。
根据明星产品,问题型产品,现金牛产品和瘦狗产品这四类产品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中处于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具有明星产品的特征。这些学校从建校就一直成为政府大力扶植和投资的对象,拥有较多的生均经费,较好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因此,政府在现阶段应该保持这些明星产品的健康发展,但并不代表政府仍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地级市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可视作现金牛产品,因为它们保持着高市场占有率,但市场增长潜力很低,没有竞争力。迫于经费的制约,学校发展较缓慢。这些学校若获得政府的资金投入,将提高办学质量,不仅可以解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就业问题,同时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社会平均生产力。因此,政府投资这些学校不但可以带来规模效益,还可以使整个高等教育结构更加稳定。
当现金牛产品发展稳定之后,这些产品则成为公司财政的保障。公司又可以利用现金牛产业的资金优势扶植明星产品和问题型产品。相反,若公司没有加大对现金牛的财政投资力度,这些现金牛产业将会变成瘦狗,最终拖垮整个公司。换言之,当地级市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后,能将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稳定高等职业教育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省会城市和东部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因此,在厘清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现金牛”后,政府加大对地级市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刻不容缓。只有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整体的高质量,才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更高的办学效益,才能实现政府教育投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 理论指导下财政投入分配走向分析
政府对高校财政投入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既包括学生方面的投入 学校方面的投入,也包括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投入[4]。政府可以按照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研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对地级市和中、西部高等院校的财政投入分配优化走向主要定为人才培养投入,科学研究投入两个方面。
人才培养投入可视作一种专项,政府应尽快出台按各省情况和各区域经济情况制定的生均经费标准,解决不同区域间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和同一地区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平衡的问题。
制定明确的生均经费标准是人才培养投入的重要指标。同时,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首,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的学校类型分析,高等职业学校属于教学型学校,其人才培养是远重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三项智能中的重中之重。增强地方高职办学实力,充分体现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公平。
科研投入主要包含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设的投入,还有科研奖励、各项基金、名师资助等。这项投入不仅能有效推动高等职业学校的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现金牛产品在投入资金后会向明星产品过渡,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优化之后的产出效果也应具有明星品的标准。在政府对地级市和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投入分配优化后,这些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产出,科学研究产出和社会服务产出呈现出良好的明星产品效果。
人才培养产出的效果体现在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上。目前,中国学术型人才供大于求。应用型人才供小于求。政府加强对人才培养投入的预期效果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数量普遍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并具备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当这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投入市场后,将改善就业结构,缓解应用型紧缺状况。直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政府为国家创造出可观收益。科学研究产出的效果体现在被投资的高等职业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新知识。新的知识理论将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成果数、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等。
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配置的优化是一个漫长且相当复杂的工程。政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主要受益者之一,应该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承担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并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承担主要责任[5]。
基于波士顿矩阵原理,将地级市城市,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看作“现金牛”,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加大投入,使之变成明星产业,创造更高价值的产出。但文中所提及的预期效果只是基于理论指导下的分析,缺乏实证研究,因此,这项研究任务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