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的污秽》在中国的研究述评

2019-12-27何朝辉

文化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污秽尔克菲利普

何朝辉

小说《人性的污秽》(The Human Stain,2000;又译为《人性的污点》和《人的污点》)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2018)“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被誉为是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除了受到读者的热情关注之外,小说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度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出版至今,国外有关这部小说的书评和论文有两百余篇,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国内有关这本小说的期刊论文78篇,以它作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72篇,研究数量颇多,其中也不乏上佳之作。

当前,中国的菲利普·罗斯研究已进入了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晚期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有关它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还没有学者对它在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述。有鉴于此,有必要梳理总结一下已有的研究成就,为小说《人性的污秽》在中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照。从国内学者对《人性的污秽》进行研究的不同角度,即主题研究和文体研究等方面梳理和分析它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国内学者还可深入挖掘它的主题意蕴,拓展研究的理论视角,以使《人性的污秽》在中国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一、《人性的污秽》主题研究概观

主题研究在国内《人性的污秽》的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内学界主要关注了小说中的身份危机、身体意识、创伤书写、美国梦和伦理反思等主题。

身份问题是《人性的污秽》中最重要的主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科尔曼·西尔克、福妮雅·法利、德芬妮·鲁斯和莱斯特·法利等人都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过困惑,都经历过一定的身份危机。国内学者都洞察到了小说中的身份主题,从(种族)身份危机、身份认同的困惑和身份的秘密等角度对小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1]是国内第一篇关于这部小说的重要论文。文章指出,作者罗斯以“幽灵”作为小说主人公科尔曼·西尔克的身份隐喻,探究了当代美国社会中种族和道德语境下个体的身份危机和生存悖论,从而对当代美国的种族歧视、道德状况和人性的污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曾艳钰的论文《“政治正确”之下的认同危机——〈春季日语教程〉和〈人性的污秽〉研究》[2]从文化多元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科尔曼·西尔克的身份认同失败的根本原因,论文认为:在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下,西尔克命运悲剧的根源表面上源于种族问题,但实际上是美国学术界“政治正确”的潜规则在作祟,即“政治正确”导致的“政治不正确”行为最终导致西尔克身份认同的危机和身份的丧失。杨明坤在《探寻身份的秘密——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主题意蕴解析》[3]中论及了小说中几位人物的种族身份、道德身份、自然身份和罪犯身份背后的秘密和“污秽”,指出他们以谎言和自我欺骗的方式过着双重身份的生活;文章认为,小说展示了美国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社会的阴暗面,并对整个美国社会和文化进行了冷静的观察和批判,进而指出小说人物身上的“污秽”是美国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污秽导致的。毋庸置疑,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考察和审视了小说中的身份问题,取得了较多较好的研究成果。

与身份问题有着紧密关联的身体叙事在《人性的污秽》中的体现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不少论文从身体意识、身体社会学和身体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小说的主题意蕴。张建军的《从〈人性的污秽〉看菲利普·罗斯的身体意识》[4]和彭禹的《从身体美学视角论罗斯〈人性的污秽〉对理性的批判》[5]具有代表性。张建军认为:罗斯在创作中注重从身体意识角度对人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小说中主要人物对自我身体的审视和思考,是罗斯“为了还原身体意识中疯狂行为与欲望表达的主体性”而有意为之,旨在“确定身体意识是身份建构的主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统一的逻辑关系”。彭禹在论文中指出,从身体美学的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可以看出小说中的“幽灵”事件揭示了作者罗斯给予现代人的身体关怀、从身体意识的角度切入对存在于个体身上的身体美学思想进行了发掘,以及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展开了理性的批判。不难看出,从身体意识或身体美学的角度研究这本小说,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在国外创伤理论的影响下,有关《人性的污秽》中创伤叙事或创伤书写的研究也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青睐。王金林在论文《〈人性的污秽〉中福妮娅的创伤历程研究》[6]中分析了小说女主角福妮娅童年时遭受的性骚扰、婚姻生活中经历的家暴和两个孩子的意外死亡对其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创伤,以及在经受创伤后的反应和应对策略,进而探究了罗斯在小说中对女性的生存状况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的思考。李书影的论文《白人的肤色 黑奴的思维——论〈人性的污秽〉的种族创伤书写》[7]认为:科尔曼·西尔克是小说中遭受种族创伤的受害者,罗斯通过后现代叙事策略不断强化白人的种族歧视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正是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扼杀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她在《论〈人性的污秽〉的战争创伤书写》[8]中则指出,罗斯通过倒叙或闪回、自由直接引语等叙事手法再现了小说人物莱斯特·法利的战争经历和死亡体验,认为小说揭橥了战争经历与死亡记忆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其破坏性主要表现为使小说人物心智失常,产生身份危机,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以悲剧收场。创伤书写或创伤叙事研究是近年来国内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应势而为,也将其理论应用到对《人性的污秽》的研究之中,从而丰富了《人性的污秽》之研究的理论视角,为国内的创伤叙事或创伤书写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国内学者还深刻地认识到小说中有关美国梦和伦理反思的主题。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母题。菲利普·罗斯在多部作品中书写了当代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梦的追寻,《人性的污秽》也不例外。贺文静的《〈人性的污秽〉中幻灭的“美国梦”》[9]从社会历史批判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西尔克、鲁斯和法利各自追寻的美国梦,分析其梦想破灭的深层原因,指出在多元文化混杂共生的背景下少数族裔和下层阶层追寻的美国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王秀银和明蕾的《〈人性的污点〉中犹太性和“美国梦”的双重幻灭》[10]从犹太性、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探讨了主人公西尔克“美国梦”幻灭的原因,指出了当代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畸形性和虚假性。在聂珍钊教授的倡导和引领下,国内外学界开始对文学作品中的伦理现象和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种研究趋势。国内学者也关注到《人性的污秽》中的社会伦理观、伦理决择、伦理身份、伦理环境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其中,张龙海、赵洁的论文《迷惘与失落:〈人的污点〉的伦理学阐释》[11]较为重要。论文从身份、欲望和死亡等三个伦理角度出发,分析作者罗斯对“少数族裔在多元文化整合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和自我命运在阶级社会中生存的哲学思辨”,指出小说“揭示了作者(罗斯)对整个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诸多问题的伦理反思”。该文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这本小说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其研究视角新颖,观点较为独到,是《人性的污秽》的研究成果中的上佳之作。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人性的污秽》的主题意蕴探究得较为深入,研究视角多样且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涉及小说的各个方面,对其中的身份认同、身体意识、创伤书写、美国梦和伦理反思的研究尤为深入,发表了较多较高质量的论文,提高了《人性的污秽》的研究质量,推动了国内菲利普·罗斯研究的发展。

二、《人性的污秽》文体研究探析

在五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菲利普·罗斯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探索新的写作方法。其小说创作从早期的传统现实主义阶段过渡到中期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阶段,再到晚期的后现代现实主义或新现实主义阶段,其作品的写作方法或叙事策略不尽相同,变化万千。国内对《人性的污秽》的文体研究主要涉及对其中的叙事策略、创作手法或话语特征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当前,国内对《人性的污秽》的叙事特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和新现实主义叙事特征两个方面。毋庸置疑,菲利普·罗斯的多部作品体现了非常明显的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罗斯“积极地在他的文本中调和了许多后现代写作的元素,如反体裁、异质、多元化、分裂、拼接、不确定性、语言游戏和通俗化倾向等等,创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小说新范式”[12]。这些后现代写作的叙事特征在《人性的污秽》中都体现得极为明显。此外,事实与虚构的结合、作者走进小说叙事的元小说叙事技巧等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论文《论〈人性的污秽〉中的元小说叙事技巧》[13]通过分析元小说的定义和主要特征,指出罗斯将《人性的污秽》的创作痕迹即它的缘起、进展与结局(叙述者纳森·祖克曼作为小说故事中的人物之一讲述了他与科尔曼·西尔克的认识经历以及他写作了一本有关西尔克的小说即《人性的污秽》的经过)等有意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展现了罗斯创作《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其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等特征,认为小说由此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罗斯晚期的作品尤其是其“美国三部曲”体现了典型的新现实主义叙事特征,是罗斯在晚年对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技巧的重新探索和实践。论文《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新现实主义解读》[14]较有代表性:文章从时间的设置、典型环境的塑造和典型人物的塑造等三个方面考察了《人性的污秽》和其他两部作品中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征,认为它不仅仅是罗斯晚期作品中创作手法的简单转向,其主要目的是探讨二战以来当代美国社会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以此揭示当代美国人在荒谬的社会现实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为摆脱困境而做出的种种抗争和努力。简而言之,有关这部小说的叙事策略的研究表明:《人性的污秽》既体现了某些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倾向,是一部在叙事策略或创作手法上兼容并包的新类小说,是作者罗斯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处理当代美国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题材的典范之作。

从语言学或话语分析的角度对《人性的污秽》进行研究也是国内学者对这本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面向。论文《科尔曼·希尔克悲剧形成的语境因素——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语言学解读》[15]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与“spook”一词的使用有着极大的关联,即包括说话者、参与者、社会环境和“政治正确”等在内的多种语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极其普通的言语事件转化成个人悲剧的起因;论文指出,“罗斯用一个偶然的语言事件反映了整个悲剧故事的必然性”,引发人们对这一悲剧的深层根源的思考和挖掘,并“发出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和公平公正的呼唤”。论文《〈人性的污秽〉中匿名信的话语分析》[16]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考察了小说中的匿名信这一影射了美国社会性别、种族、政治之间的特殊关系的语篇,认为它体现了权力话语的特征,反映了两性的对抗性关系以及因对抗而产生的阻隔现象;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它既体现了权力规训的特点,也反映了权力压制下的发声企图和抗争欲念。可以说,从语言学或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拓宽了《人性的污秽》的研究维度,为我们审视这本小说提供了新的参考视角。

此外,国内学者还从不可靠叙述、视角转换和新现实主义叙事手法等角度切入,研究小说的叙事特征,以分析和揭示小说中的深刻主题。较为重要的论文有《种族身份危机和女性生存悲剧——从视角转换的角度解读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17]和《〈人的污点〉中美国民族认同主题解析》[18]。前文认为,罗斯通过视角转换即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在全知叙述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之间进行的巧妙转换以及重复叙述的策略,展现了主人公科尔曼·西尔克所遭受的种族身份危机和福妮雅·法利所经历的女性生存悲剧,指出它们的灵活运用突显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反映了作者罗斯对当代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权力话语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批判。后文强调指出,罗斯的这部小说采用新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对科尔曼·西尔克少为人知的生活故事和生命历程进行艺术重构,客观地描述了当代美国社会中种族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话语张力。

总的来说,国内学界对《人性的污秽》中的叙事特征或创作手法进行单独研究的论文并不多,主要探究了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和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指出了小说中叙事策略的复杂多变和突破创新。这些研究表明,《人性的污秽》是进入新千年之后罗斯创作生涯中的既向现实主义回归又力图创新求变的一部杰作。

三、《人性的污秽》研究特点分析

《人性的污秽》出版于2000年,三年之后在国内得到了翻译出版。经过十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们的参与和努力,国内有关这部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入了进一步的发展阶段。其研究特点具体如下。

首先,《人性的污秽》的研究起点较高,国内的外国文学类核心期刊在推动这本小说的研究方面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外国文学研究》和《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发表过多篇有关《人性的污秽》的研究论文。国内研究这本小说的第一篇核心论文《身份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即是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上。这些外国文学类核心期刊成了国内菲利普·罗斯研究的重要阵地,对《人性的污秽》的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人性的污秽》的研究中,有关主题研究的成果,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胜过其文体研究的成果。有关这部小说的主题研究的论文共有70余篇,而其文体研究的论文则不到10篇。从研究质量上来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也多是对小说不同主题的探究和分析。这表明,国内学界对《人性的污秽》的主题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取得了较多较好的研究成果。而有关这部小说的叙事策略或创作手法的研究依然存在较大的发掘空间,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四、结语

不可否认,国内有关《人性的污秽》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继续挖掘和拓展。国内学界虽然对这本小说的众多主题和一些叙事特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仍然还有较大的探讨空间。小说的社会历史内涵、流放、异化、悲剧意识和女性书写等主题意蕴以及有关内心独白、反讽和互文性等叙事特征或表现手法都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这些都是这部小说中值得深入考察和继续探究的领域。其次,部分研究者的学术功底薄弱,理论视野狭窄,以致论文的研究质量不高。相关的78篇期刊论文中,篇幅为1页的论文有8篇,篇幅为2页的论文有31篇。篇幅多少虽然不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唯一标准,但要在一两页的篇幅内把相关的问题研究透彻无疑是有难度的。除了篇幅较短之外,这些论文中还存在部分内容雷同、对小说内容不熟悉、句子表达不通顺以及出现一些错别字或错误的人物名字等问题。这显然极大地影响了小说研究的质量。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相信,在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带领下,在众多年轻学人的参与下,国内有关《人性的污秽》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我们热切期待既有研究深度又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和学术魅力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猜你喜欢

污秽尔克菲利普
野性消费
No.4 鸿星尔克“野性消费”
我不是一株草
交直流电压下绝缘子放电紫外脉冲与泄漏电流对比分析
GIS盆式绝缘子表面污秽模态分析检测方法研究
幸 福
先来后到
活跳板
近七成俄网民称胡尔克“不值天价”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