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特点、问题与对策
2019-12-27周静
周 静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2018年4月,我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1]。大学生无疑是数字化阅读的主流群体,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调研,提高其阅读质量,真正实现阅读的本真。为此,对扬州大学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初步了解了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质量。
1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特点
(1)阅读内容消遣化。目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目的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主要包括占卜算命、星座运势、社会时政新闻、娱乐时尚、明星资讯以及卡通、漫画、故事类作品等。
(2)阅读形式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开展“碎片化学习”的主要途径。“碎片化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时间和场所不受限制,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
(3)阅读操作简单化。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大学生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浏览、点赞、评论、转发、回复、画线、标注、记笔记、批注等[2]。大学生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查看消息,完成的只是信息浏览、知识被动接收的过程,并未能开展深度的知识吸收、内化等活动。
(4)阅读效果表面化。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化、随机性、跳跃式、功利化等为特征的浅层思维式阅读现象越发普遍[3]。这种普遍存在的“浅层次阅读”现象,会引起浅层思考,甚至不思考,致使大学生养成心浮气躁、惰于思考的心态。长时间习惯于浅阅读,势必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心态和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存在问题
2.1 阅读目标不够明确
大学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是值得教育部门及高校教师研究。在信息庞杂的网络环境下,多数大学生只是漫无目的的浏览各种信息,阅读被动、随意、盲目,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和目标。
2.2 “功利化”阅读思想显著
多数大学生不再关注阅读什么经典书籍、专业书籍,要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怎样提高学科素养、专业素质等问题。不少大学生只是重视阅读的功利性和表面上看上去实用性比较强,能够即学即用的书籍,比如电脑入门、各类考试辅导用书等,认为阅读经典书籍以及专业书籍没什么用,还不如多考几个证书,为自己以后的评奖评优和就业加分。这就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3 深度阅读意识和思维缺乏
当代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已经习惯了数字化阅读方式。但目前多数大学生在数字化阅读中,都是进行“快餐性”的、跳跃式阅读,随机性大,休闲色彩浓,缺乏缜密的思考和系统的逻辑思维。加之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训练不够、进行数字化阅读的方法不尽科学合理,倘若仅仅依赖碎片化的网络阅读,而忽视对东西方文化经典的深度阅读,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综合文化素质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下降。另外,在数字化阅读中,不时会有文字、广告、图像、动画效果、弹出窗口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形式,分散了大学生的专注力,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有序性和逻辑性,使他们一直处在一个浅层次阅读的状态中。
2.4 数字化阅读内容的识别能力不足
网络信息海量繁杂、包罗万象、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观点带有片面性,往往只是一家之言,不具备权威性。如果大学生不掌握一定的数字化阅读方法,不加以认真分析和辨别,就会使自己迷失在网络世界里,或偏离原定主题,或无法达到目的,以至阅读意图发生混乱。很多学生下网后往往是“脑袋空空”,难以获取真正需要的信息,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达不到真正的阅读目的,甚至有些学生会认同接受那些片面观点,造成他们自己看待问题的片面性和极端化。
3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质量提升策略
3.1 完善数字化阅读资源平台建设
根据问卷调查,即使是“手机族”大学生,大多数人并不满意数字化阅读内容和体验。这就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门积极介入,以引导为主,监管为辅,通过政策性的鼓励,支持发展优秀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库,引导创建优质的数字化阅读文化,让优质资源更加优质,造福于社会大众。
3.2 提高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功能
当前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数字化阅读服务是面向社会各界人士的,且以大众娱乐休闲为主,不能针对性地满足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服务策略,依据大学生的内容需求与阅读喜好,加快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努力实现移动化图书馆,使图书馆的各类服务功能尽可能地移动起来,并主动融入大学生的移动阅读,使移动化的图书馆成为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首选窗口。此外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品位,同样重要的是提高图书馆的馆藏纸本资源的整体水平。在文献采集时,除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需求的专业文献外,其它阅读类文献应从文献质量、类型、作者权威性、出版商等多个层面严格筛选。
3.3 落实数字化阅读指导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从不同视角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无序性,内容包罗万象,学生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既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自身的接触面,又可能引起阅读行为和兴趣的泛化,阅读的层次也大多数停留在浏览与扫读上,只能满足大学生的一时需求,不能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达不到阅读应有的目的。因此要制定有效的阅读引导策略,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阅读。如定期开设数字化阅读方面的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如何有效阅读;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数字化阅读时间、习惯,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建设读后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数字化阅读后进行交流分享,以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以写作的形式发表心得等。
3.4 激发大学生的深度阅读兴趣
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的阅读资源上网,鼓励大学生多涉猎一些优质的东西方文化之经典。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种读书竞赛、读书征文、专题辩论会、朗诵会、演讲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从筹划、准备到实施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事先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众多的文献资料,以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避免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境地。提倡学生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甚至在实践过程中用以致学。学生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所读内容,更重要的是不断反思已读知识,积累阅读方法,培养自己深度阅读的读书精神,并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自己阅读方面的不足,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5 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
数字化阅读素养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各种数字化阅读问题的产生。提高数字化阅读素养包括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处理、创造能力,对数字阅读材料的鉴别、理解、评估能力,监控、调整数字阅读进程的能力以及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等[4]。也就是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利用数字化阅读的优势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涉猎信息、与人沟通、消遣娱乐,也要看到数字化阅读的局限性,辨别虚拟世界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别。在数字化环境下获取信息、阅读信息、生成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字阅读观,并自觉遵循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低俗内容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规范自己的数字化阅读行为。
阅读是人们开阔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化阅读集阅读、表达、交流、分享、娱乐于一体,建构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新联系,成为学习和交流的新形式,从思维层面改变了传统认知,重塑阅读习惯。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体验,满足其数字化阅读需求,保证数字化阅读质量仍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