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19-12-27李艳如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智慧

李艳如,唐 莹

(四川外国语大学 教育技术中心,重庆 400031)

0 引言

目前我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1]。智慧课堂的提出和发展实际上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生活的必要结果[2]。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智慧课堂成为当前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信息化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聚焦到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基于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智慧课堂的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3]。

1 “课堂”与“智慧”

对于智慧课堂一词的理解,每个人见仁见智。平时所谈及的课堂多是指一种环境与物理环境(等同于教室一词),如抽象环境(在线课堂),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并不能与智慧发生直接联系,智慧一词的含义关系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师生关系处理等[4]。智慧课堂中的“智慧”,不仅代表着以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物理及抽象课堂环境,而且代表着以“智慧”为核心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生成的过程。

对于课程中“智慧”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从我国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至今,智慧课堂从理论构想到技术实践再到价值认知的回归,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人们对智慧课堂的理解都符合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总归而言,智慧的培养需要落地,需要经得起实践检验,需要学习者凭借自身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所谓的“智慧课堂”并非简单地将新技术、新媒体、新资源纳入教学,而是开发和拓展传统的教育时空,再造一种智能无缝的教育新空间。这种“新”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方向,能够凸显出以数据智慧贯通的学习者持续、全面、个性化发展需求,是不断被尊重、支持与满足的智慧之光。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构建智慧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适应互联网时代技术变革,富有全新理念和模式的新型教育理论,为构建智慧课堂提供了科学依据。建构主义核心观念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5]。因而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理想学习环境的建构,突出协作、互动的学习方式[6]。智慧课堂并非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与叠加,构建智慧课堂是为了进行智慧教学应用。因此,对智慧课堂的教学应用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理清头绪,更加立体深入地认识什么是智慧课堂。

2.1 智慧课堂中的“开放意识”

传统课堂将教学过程简单视作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一般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执行,上课时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下课铃声响起课程便终止,这是一种封闭的课程实施。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鼓励的,它最终会走向“死寂”[7]。智慧课程主张教师具有“开放意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创造者,不同教师讲授的同一内容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即课程”。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前公布教学内容,学生预习教师发布的微视频(微课)、课件(PPT)、录音、测试题等教学资源,在课前(可由教师确定时间节点)反馈(提交测试题答案,发布评论)。教师开始教学,学生已经处在相当的起点,学习过程中亦成为主动探究的过程。开放式的课程不会因为物理课堂的终止而终止,学生可以把问题带到课后,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带向终身。

2.2 智慧课堂中的“主体意识”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程的主体,学生并未充分发挥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智慧课堂中的主体意识指学生应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决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学生并不是一张任由教师涂画的白纸,他们在课堂接受教育的同时,会结合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做出赞同、困惑、联想、创造等反应。教师并非课程大纲的“搬运工”,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主导,是课程实施中的创生者,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决定了学生的思考与反应方向。

2.3 智慧课堂中的“对话意识”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重视学生的反馈与情感表达。真正的智慧课堂应具有对话意识,这里有两层意思:①教学实施过程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并不是权威,学生可以对教师发出质疑。要允许教师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学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②信息在教师与学生间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传播。课堂是教师传递知识信息和学生反馈信息的双向过程,教师应重视课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够保证学生反馈信息第一时间传递难教师,教师可以在收到反馈信息时及时调整课程进度、教学方法。

3 实现智慧课堂的策略分析

3.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断深化,课堂中教学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教学互动和课后反馈等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各种教学平台与智慧教学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帮助,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带来了困扰。工具的使用是为了更方便快捷地进行学习,而现在很多教学工具的使用只是为了用而用,学校要求老师使用某工具,老师要求学生使用某工具,而这些工具的使用并没有得到师生广泛认可,老师和学生只是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起到帮助教学的作用。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测试了很多教学工具,最终选定了雨课堂,最重要的原因是“平民化”。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这两种几乎人人都会使用的软件中,使用者只要曾经使用过PowerPoint和微信,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使用雨课堂进行教学与学习。

雨课堂另一让人称道之处在于它的数据云存储化。智慧课堂中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且具有动态、实时、精准等特征。雨课堂记录课程数据不需要占用个人物理空间,通过与微信号关联,即可从数据云中读取、下载、分析所需教学数据,实现了数据云存储化。

3.2 内容比形式重要

微课是实现MOOC教学、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的最基本载体,微课制作亦成为教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但微课的现状是“99%库存化”,即做出来的微课没有人看。究其原因,是微课资源只是单纯地将教师的板书和授课过程“视频化”,并未从本质上优化教学。因此,笔者提出“像写剧本一样写微课脚本”,从设计入手改变微课枯燥、无味的现状,通过“普适设计”+“心动设计”的策略及增加互动环节的手段赋予微课设计“生命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应为实现教学目标构建相应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构建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引入大量案例,安排互动,如猜谜、互动体验、讨论等,以期学生在了解案例和参与互动的过程有更多的情景带入,完成最终教学目标。

3.3 教学相长,任何时候都适用

学生总是“希望课堂有意思”、“生动一些”,这个看似简单的意见却是教学者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做到“有意思”、“生动”就必须从学生角度思考,不是教师需要讲什么,而是学生需要听什么。教学相长,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师和学生相互长效地共同发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总结好的案例和教学实例,教学改革得到体现,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智慧课堂中的“智慧”在于如何启发学习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开展创造性的学习,若单纯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切入课堂,本质上依然属于“灌输式”教法。构建智慧课堂,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从学习者的方向出发,合理运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案例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环节,对于认知型和技能型的知识目标可以通过客观测试的方式检测,而情感类目标客观测试的方式未必奏效。智慧课堂中的大数据分析收集了学习者的动态学习数据,对此进行数据挖掘找出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即解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行为建模和学习趋势预测。

近年来,创客运动风生水起,迅速蔓延到教育领域,强调的要在“做中学”。“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只有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不能一味地重复教师的操作演示,创造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

在智慧课堂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在课前重复观看视频微课,在课内与其他学习者、教师研讨,解答复杂的问题、难题,这就体现了班级差异化教学的思想。然而,这仅仅是智慧课堂的起点,构建智慧学习生态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因为智慧学习生态并不只是简单的班级重构,它需要结合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个人自主适应性学习、小组合作研创性学习以及班级差异化教学,并以多元的评价、个性化的服务为基础,同时交叉渗透精熟学习、精准教学、思维教学和创客教育的思想,从而实现集体智慧的循环上升发展。

4 结语

智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智慧教育不仅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如何让教育真正生发出智慧,有待研究者、实践者共同深入挖掘分析。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智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有智慧的羊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