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2019-12-27◎江

文化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启东文旅文化遗产

◎江 帅

(启东市文化馆 江苏 启东 226200)

现代旅游活动侧重以文化要素为主的旅游活动,即品味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景点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韵味,体验景点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开展相应的文化消费。目前,文化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开始逐步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文旅融合的特征逐渐显现[1]。

一、文旅融合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有调查表明,逾七成的旅游消费者带有明显的主动涉入旅游各类文化活动的意识,成为文化旅游的切身体验者。从文旅融合背景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借助文化旅游这一载体来进行保护与传承,而文化旅游同样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支撑,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

以江苏启东市为例,启东具有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容了江海文化、沙地文化、渔港文化、垦牧文化等多种文化特色,其丰富性对于启东全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非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缺少全民参与度、关注度。实施文旅融合,有利于启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现代旅游产业结构,助推启东文化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文旅融合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原则

(一)整体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与演变的成果,很多情况下没有相对固化的传承模式。相关旅游项目在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保证项目的关键特点与核心内容得到保存,尊重其完整性。同时在尊重其完整性的前提下,加强对符合新时代发展特色、具有正能量精神内核的项目内容进行宣传,避免单纯地传承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深层次的文化要素。

(二)地域性

作为移民城市的启东,许多非遗项目是在和其他地域文化相互碰撞中定型的,甚至有些项目是从其他地方“流淌”而来,然后发扬光大的。比如,“评弹北调”,就是苏州评弹和启海方言相互融合的成果;“十番锣鼓”的源头是明末清初,任礼部右侍郎的崔桐带回吕四的宫廷雅乐。我们不能因为“评弹北调”带有苏州评弹的元素,就在宣传过程中忽视其“北调”的特色。地域性特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的根源所在,浸润着丰富的区域化、历史化文化要素,在保护与传承实践中,要重视和尊重其地域性。

(三)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和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应得到创新,应融入更多的时代要素,采用数字化保护模式和最新的为大众所熟悉的传播渠道。将启东的非遗项目融入启东全域旅游的吃、穿、住、行、玩的方方面面,融合的形式、方法需要创新。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建立起新的共生关系,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发相关的文创品牌,对于实现非遗传承的良性发展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政府扶持与引导

强化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扶持与引导作用,有利于从政策层面形成可靠保障,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际效果。启东文化旅游的发展,要立足于区域客观实际,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权和决定权,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以及实施过程的严谨性,确立近期、中期、远期的不同目标,根据区域特色进行空间布局。将启东非遗中的江海文化特色部分融入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创建中;将渔港文化部分融入背部吕四渔港建设;将沙地文化融入中部休闲农业旅游创建中。政府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列支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非遗项目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二)强化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要始终强化传承人的主观责任意识与归属感。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搭建自由发挥、创新样式的平台,授予其更多的自主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牢固树立传承意识与责任,努力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2]。

(三)强化品牌意识,打造高品质文旅精品

根据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结合文化旅游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分析文化旅游的优势和短版,明确功能定位,规划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提供便利条件。针对启东文化旅游发展实际,要适度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挖掘产业链条上下游潜力与价值,全面整合与文化旅游相关的购物娱乐、餐饮住宿、影视欣赏等环节,推出迎合大众文化旅游需求的精品服务。要注重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点工程,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逐步将启东打造成为大都市依托型的江海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沪启一体化发展下的北翼大花园。

(四)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样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保护与传承的实效性。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形成过程,展现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用更生动、更灵活、更直观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比如,可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经过精细加工与整理,形成专题宣传材料,在网络、电视、手机APP等各大平台载体上播放展示,并借助集体性文化旅游活动予以宣扬。

(五)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当作一项长远事业来对待,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短期及长期效益,避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未来长远效益,重视启东非遗项目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其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度,坚决杜绝低俗、庸俗,防止出现粗制滥造的作品[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受经济发展水平、主观意识、措施方法等要素的影响,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实践中,依旧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制约着文化和旅游事业的稳步发展。我们应该从文旅融合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本规律和地方特色,从思想意识、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整体效果,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启东文旅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这边风景独好”——畅玩启东正当时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