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与政府公共管理法制化研究

2019-12-27赵东旭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百姓政府管理

赵东旭

(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1)

一、前言

2008年9月4日,《自然》杂志首次提出了“大数据”概念,在数据被广泛收集、处理、归纳的过程中,它往往能够比较显著的揭示出一些现实问题。大数据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人们也不能忽视云计算功能,它们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够将简单、机械的数字转变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参考数据。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华为开始涉及人工智能产品后,通过运动健康类产品总结出中国人每天平均走8000步,近七成人睡眠质量不理想,从健身习惯角度出发,它还发现男人青睐于跑步,女人则偏向于健身,青年人喜欢晨跑,成年人更愿意夜跑。就这样的结果,人们可以联想到很多,比如女性会对于自己的身材更加在意,所以在跑步和健身项目之间选择时会更倾向于后者;青年人多是学生一族,他们在早间的空闲时间可能更多,并且很多学校会按常规组织学生进行晨跑,而成年人因为工作原因往往在晚间才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去运动。这就是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可以产生的思考,数据之下所指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相较于大数据产生之前,其说服力、可信度大大提高。然而,在大数据面前,人们也应该抱有辩证的观点,因为数据采集是否合理、是否有代表性、以及数据采集程序本身是否存在技术上的漏洞等等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大数据的风潮不应该使公众盲目相信所谓的数据调查,或者是跟风式的“拿数据说话”,而是应该让百姓、组织、社会机构等等学会利用科学的、精密的数据调查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政府公共管理法制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参与监督公共管理比较困难,效果不理想

政府公共管理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人们排忧解难,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工作内容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养老问题、城市设施建设问题等等,都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政务透明化、公开化的进程加快,老百姓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新政策、新规定。政府向公众公开信息的渠道走向多元化,人们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从百姓反映问题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比如一些地区人们常用的反映问题的方法是包括群众上访、通过电台、电视台举报问题等比较陈旧的形式,这些方法相对来说程序繁琐,耗费时间较长,很多人为了避免麻烦在遭遇问题时往往会不了了之。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使群众在行使监督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更会使一些可以立马解决的小问题、小矛盾逐渐的扩大化、严重化,进而为社会公共管理埋下巨大的隐患。政府部门作为公共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最大化的了解百姓所想,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遭遇的问题,而一旦百姓反映问题的程序复杂、途径闭塞,政府部门的所有工作都是闭门造车,很难获得群众的满意。

(二)公共管理体系陈旧,难以适应新挑战

地区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都有标准化的流程规定,也同样具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硬性的约束。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网络,很多新闻话题都会在网友之中展开热烈的讨论。比如,日前杭州因为“限狗令”在网络上被刷屏,网上涌现大量杭州城管“暴力执法”的图片,一些打狗、杀狗的图片比比皆是,网络上大量的爱狗人士瞬间提出抗议。但实际上,杭州城管杀狗打狗的原因是当地出现了疯狗咬人事件,涉及的打狗行为只是个别现象,并不像网上传播的那样残忍和偏激。尽管杭州城管在事件升温后及时的发出了声明,网友们关于打狗的气愤和抗议仍然没有平息。这场风波的起因实际上是因为一些地区的不文明养犬问题,而后续的城管部门的执法行为却因为网络的热炒效应以及公众舆论被送上了风口浪尖。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执行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有可能给社会舆论带来的影响,进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和非议。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使每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充分实现,政府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政府网站等途径听到更多百姓的心声,还应该有预见性的做好舆论引导,避免一些虚假信息为百姓造成误导,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公共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应该将网络舆论问题重视起来,利用其良好的覆盖率与坚实的群众基础,做到趋利避害,有效的辅助公共管理实践。

(三)公共管理缺乏预见性,容易受舆论影响

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之一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这其中也包含社会舆论走向问题。百姓的思想与看法具有一定的从众性,他们是老百姓的同时,也具有“网民”的身份,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飞速传播能够帮助他们速览碎片化的信息,同时也会将一些尚未定论的虚假信息传递给他们。纵观近些年的网络,乌龙事件频繁发生,比如日前出现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宁波闯红灯,一时间关于董明珠负面新闻充斥在大家的视线中,而后来,交警方面给出了解释,原因是电子人脸识别系统将有董明珠形象的广告牌识别成了真人,这一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尽管这一事件是个大乌龙,但是群众舆论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针对这一问题,政府机关在进行执法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预见性,对一些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全方位的预判,以便在公众舆论中形成良好的引导,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另外,在很多地区的舆论监管中,人们发现其进行舆论引导的工具、媒介比较单一和匮乏,网站、微博、以及一些传统的海报宣传所带来的作用是有限的,与大众所接触到的信息媒介相比,它们的受众群体在逐渐缩小,活性不断降低。因此,如何更好的去贴近大众的信息渠道应该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思考的问题,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才是保证公共管理有效性的关键。

三、大数据与政府公共管理法制化的有机融合

(一)借助信息网络增强法制宣传,消除公共管理中的隐患

如今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的检索功能、信息分享以及传播等不仅能够丰富大众的日常休闲娱乐,同样也能够作为法制宣传的重要突破口,进而成为多元化法制宣传的形式之一。目前,公共管理法制化也通过网络得以实现,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等屡见不鲜,其配套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更新。比如,地方政府机构的微博账号都是需要进行机构认证的,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并通过官方审核程序,才能够认证成功。这样一来,微博杜绝了个别虚假账号混淆视听,为大众营造了安全的网络环境。再如,一些政府机关注册了微信公众平台,它不仅能够定期的向关注者推送地区最新的政策规定、法制宣传等,还提供信息查询、问题反馈等入口,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公共管理的程序得以简化,降低了人力成本。以上的一些便民途径都能够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整理,人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到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公共管理工作的短板和漏洞等。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公共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法制宣传的推进能够借助这些新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同时也能够从“大面积撒网”发展成为“P2P”形式,即个人对个人的个性化法制宣传,这样一来,公共管理法制化将会获得来自大众的更多的认可。

(二)优化网络环境,提升法制监管信息化水平

将公共管理工作纳入信息网络已经是人们达成共识的发展方向,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整个政府工作环境与模式的一次挑战。信息化的公众管理将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与资源共享。简单的说,人们将大量的人员信息、工作档案等等存储于信息网络中,强大的搜索引擎能够帮助人们及时的调用数据,同时,这些数据通过云共享功能能够为其他地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使用,以便达成跨区域的良好合作。因此,对于地区的政府部门来说,网络环境的优化以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都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将会关乎到政府数据的安全。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全方位的优化自身网络环境,充分考虑网络稳定、访问承载量、数据安全以及系统维护等问题,避免因硬件设施问题影响公共管理工作效果。另一方面,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组织信息网络培训,对于系统和软件的使用、网络维护、信息保护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对第三方系统开发商进行全面的法制教育,避免因第三方的疏漏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搭建平台,科学引导公众监督管理行为

人民群众可以依法对政府公共管理行使监督权,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直接影响人们的监督权是否依法有效的行使。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他们一定是对生产生活有着更高的期待,他们的诉求往往能够揭示现阶段民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政府方面应当拓宽百姓监督反馈的渠道,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通过对百姓反馈问题的分析整理,政府才能够有目的性指导日常工作,做到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这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变得更加容易。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让百姓扫二维码进入调查问卷,问卷可以将一些人们比较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分类,人们通过选择分类进入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板块进行反馈。如今很多网站能够提供问卷数据分析,包括微信公众平台、麦客表单、问卷星等等,他们能够对这些反馈进行分类,并通过对访问用户的年龄、性别、所在地等数据的分析,得出更具说服力的调查结果。这样的数据除了可以在地区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还能结合历年统计数据产生纵向的分析,动态的、客观的反映公共管理课题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平台的功能在技术支持下不断强大,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平台的作用,让它不仅仅是数据的来源,更是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

四、总结

大数据参与公共管理势在必行,政府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在改进和更新工作模式的同时,也将获得更加便捷、优质的工作体验。在进行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应该认识到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科学的使用它,人们才能够有效的简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优化公共管理的效果。

猜你喜欢

百姓政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百姓看家“风”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管理的另一半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