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019-12-27白梦秋
◎白梦秋
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既有硬实力方面的竞争,也有更深层次的软实力竞争。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明中断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若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改造与转化,将会大力提升我国软实力,助力我国综合国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分析
提及文化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却很难说清文化到底是什么。据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文化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因此,很难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东西方对于文化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解释:“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即属人性,它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借鉴文化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反映其实践面貌的精神活动及其衍生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互影响,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具备相应的稳定性。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彼此和谐、有机统一、相对封闭的整体,并且内生出一种自我调试、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两大本能,一是抗拒被外来文化同化的能力,二是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这种同化,实质上它通过改变外来文化来保持自身的稳定性。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冲突与整合、弥补与对接,并以其顽强的力量抵制着西方文化对其的渗透、融合与同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反思与批判、在传承与弘扬中,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文化体系也需要变革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中也会呈现出许多和时代不相符的内容,传统文化必须打破封闭与僵化,否则会阻碍自身的发展,逐渐失去原有优势;只有采取开放的态度,不断地完善自身,根据新的时代特点进行现代化转型,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是跨阶段地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进程。现代化环境中的传统文化,如若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它既可以是具有强大精神动力和吸引力的软实力资源,也可以转化为文化产业,成为一种物质生产力,从而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马克思指明了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全球化,而文化全球化背后折射的是其文化价值观的全球化。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我国同样也面临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只有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建立起成熟理性的文化自觉,才能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国际竞争和挑战中掌握主动权。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树立,是基于对我国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等进行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这就更加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型。
三、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路径分析
陈秉公教授提出了“三化一脉,今中建构”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受此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同样也遵循这一理论[2]。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它保证文化转型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我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中国文化前进的指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既得益于其科学性,也源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更与二者的共通性和互补性密不可分。所以,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根”,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化,不可对其进行一概否定,否定传统文化也就是否定历史,必须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使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实现良好的衔接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众多优秀的品质,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兼容并包”的博大情怀等。这些优秀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塑造着我们的民族品格。当然,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应视为糟粕加以摒弃。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中,要加强对国人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理格局。
(三)借鉴西方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因多元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各国文化都是人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3]。我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在学习和摸索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文化现代化转型的优秀做法,同时乐于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让一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为我所用。但是在文化交流与借鉴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民族特色,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实质上就是要根据时代需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因子,对其进行恰当的整合与重构,从而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和谐。我们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有选择地吸收和运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