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12-27阚越
阚 越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它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发展。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注重的是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强调保护和发展并重,具有绿色环保、低消耗的特点,生态旅游地主要为受人类干扰破坏较小,较为古朴的区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的旅游,坚决抵制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注重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强调旅游地居民的利益保障[1]。
一、伊宁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
伊宁市自2014年按照全疆旅游工作“转方式、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围绕将伊宁市“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旅游城市和伊犁·国际旅游谷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总体目标,以各级旅游项目为抓手,做实做好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促使伊宁市作为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的综合功能不断完善,使伊宁市的旅游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快步伐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新理念的跨越,逐步构建区域大旅游格局。发展旅游业,必然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实现“生态好”与“百姓富”的协同效应
生态旅游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在开发的同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业、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及旅游商品品制造业等。通过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开发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伊宁市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加工基地,自2013年以来,通过发展原生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皮革制品、民族特色服饰、新疆特产加工等,着力将民族传统手工制造业与旅游业紧密地结合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民生就业情况,目前已形成集耐菲斯·沙粒画、菊帕尔·薰衣草、月光·舞台服装、西帕里克·特色营养馕等数百家小微企业,该基地行业涵盖面广,产品数量和种类丰富,解决近2000人的就业。
(三)增强群众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随着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日益向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通过加强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注重社区居民利益分配等多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旅游专项市场培育培训,强化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秩序、促进生态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匹配的理念。通过开展专项生态项目体验、活动参与、知识普及、意识塑造等多种途径向游客提供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环境教育体验活动,为公众提供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和信息,逐渐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生态旅游参与环节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将环境教育宣传产品和游客进行细分后匹配,结合讲解员和旅游标识标牌等人工和图像解说系统,使游客形成良好的生态素养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从而培养游客在旅行中的绿色消费理念。
二、伊宁市生态旅游业现状
(一)伊宁市生态旅游发展历程
目前,市区各大旅行社开始组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推出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商品。自2013年以来,兵团中青旅旅行社已组织了多次“环天山最美风景线自驾游”活动,通过伊宁站发车仪式及穿越伊犁河等景区等活动扩大了伊宁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在自驾游行程中,没有出现就地挖坑做饭、就地休息吃零食、随意扔垃圾等行为,行程中的人员就餐都是安排在沿途的镇、市等地方。在住宿过程中,自驾游旅游者秉承洗澡10分钟、关闭夜灯、减少布草更换频率以及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等行为来践行整个自驾行程的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伊宁市生态旅游的类型也逐步的丰富起来,各类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户外活动如雨后新笋一般推出,除了以往的探险类以外,农业生态采摘游、草原观光生态游、沙漠体验生态游等项目也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亲睐。
(二)旅游业已成为伊宁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伊宁市的旅游定位为“丝路花城·彩色伊宁”,正在加快构建旅游休闲接待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2018年新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北区主游客中心、南区次游客中心及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了六星街三环内道路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和六星街文化陈列馆·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布展工程,旅游街区历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品质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业法律法规,制定《民宿客栈(农牧家乐)管理办法》,截止2018年底扶持发展了8家民宿客栈。
(三)生态旅游的理念初步形成
在倡导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伊宁市在各种旅游规划与景区的建设中引入生态理念。例如,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提升打造中,以培育原生态人文旅游品牌为目标,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历史建筑文化,使之成为鲜活的大型生态民俗旅游区;在自然、滨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如伊宁市城市郊野游憩走廊建设项目,将伊犁河北岸大渠的山、水、林、田、水、草等生命共同体打造成集滨水公园和富饶田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绿道空间,以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出发点将伊犁河、皮里青河、吉尔格朗河打造成为集湿地绿洲带、城市门户核心、游牧文化带、丰产河道带、都市活力带、森林运动带、民俗风情带为一体的城市郊野游憩走廊[2],使之成为生态文明传播和环境教育基地。
三、伊宁市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体制
目前,伊宁生态旅游的目的地集中在河谷湿地、城区绿化公园、以及滨河水域等区域,而这些地方恰恰是生态脆弱区,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伊宁市在生态旅游实践中,还尚无一套科学的有关生态旅游的政策规范、实施细则以及监督机制。部分景区急于经营而采取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项目,经营管理过程较粗放,在旅游旺季及节庆期间的游客数量时有超出旅游地承载力的现象发生。如何处理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者之间协调关系,加强相关政策间的有效衔接。
当地旅行社也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宣传,但在宣传中往往把“生态旅游”作为追赶潮流的“绿色标签”来招徕吸引游客,当下,大多数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较片面和狭义,在认识上仅限于到相对远离城市、生态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去从事旅游活动,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但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产品以及有关生态旅游产品的认证标准体系还未构建起来。
生态旅游区内多方利益主体间的协调机制欠缺,社区参与、生态环境补偿、公众参与以及游客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各方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保障。社区居民的决策权、表决权、话语权以及利益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体系化;生态环境承载量与游客接待、门票预约、分流疏导、实时播报等措施有待协调统筹,从而实现即保证景区有收入,又保证游客愿望得以实现。
(二)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实质认识不清
伊宁市巴彦岱镇苏阿勒玛特村自2013年以来,通过挖掘自然生态景观和哈萨克民俗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农牧民在滑雪场、景区经营民族特色小吃、马拉雪橇、开设农牧家乐等旅游经营项目,收入每年增长150%以上,逐渐实现富民增收的目的,但在景区内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地带,产生了旅游开发中的次生环境问题,当地旅游经营者随意排污、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随意丢弃和排放、节假日旅游者超负荷来访以及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等同时存在。总体来说,当前伊宁市旅游景区的开发较粗放,管理上缺乏科学系统性,从业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工作人员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和理解不全面,且仅仅浮于表面和浅层次,对经营者没有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培训,从而也无法发挥从业人员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的教育和管理作用。
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也缺乏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和认证制度。经营者在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作中,缺乏标准合理、程序严谨、实际有效的规划和认证制度,对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作主体进行规范、严格要求,以达到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致使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实质认识不清。
(三)旅游者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在文明旅游的宣传和倡导下,旅游者的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现实旅游过程中仍然存在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物古迹、生态系统以及目的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户外探险、自驾游的兴起,大量旅游者进入一些原生态、未经开发、自然环境原始优美但生态脆弱区域,驴友所到之处随意采集野生植物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雪莲、野生药材贝母等,旅游者这些不适当的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破坏行为,都是旅游者的不当行为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伊宁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一)完善旅游总体规划融入生态理念
目前,伊宁市已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虽对生态旅游开发保护等有所涉及,但总体缺乏深入和具体指导,应在现有规划基础上,完善和丰富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具体内容,在现有规划基础上,扩充伊宁市生态旅游规划内容,将旅游规划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使人们在参与生态旅游活动中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亲得近花草、听得见鸟鸣、见得到鱼跃、记得住乡愁。将整个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规划相一致,将城市规划建设按照“森林城市”来做[3]。
(二)建立生态旅游协调管理机制
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进一步探索协调管理的细则和机制,增强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协调管理机制上体系化和标准化。对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展认证,构建生态旅游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在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社区参与、游客自律、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审计和问责等方面探索创新开发生态旅游各方协调的体制机制。
(三) 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工作人员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参与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中融入生态意识,在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各个要素环节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提前计划好路线,尽可能走现有步道不应方便、急功近利而走捷径;露营中使用专门营地,选择可耐受性地面进行营地建设,避免破坏更多原始区域和对地面及植物的过度践踏;妥善处理旅游途中的垃圾,不掩埋不焚烧,同时降低野外用火的影响,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尊重和保护旅途中的所有生命,不人为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等;同时在旅途中实时宣传环保理念,制止旅游者的不当行为。
生态旅游制度是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只有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系列问题。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对违法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以及违规项目开发的旅游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行为责任人应承担相应责任。虽然近年来,生态旅游的相关制度也在逐渐完善,但各项制度、政策、规范等彼此衔接不紧密,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制度的体系化和系统化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加快伊宁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对当地的各类资源进行调查,逐渐减少和消除污染源,加强有关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二是将生态旅游与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将生态旅游与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将生态旅游与现有旅游产品的改造、升级转型相结合。三是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旅游开发,加强对旅游景区乃至全区域的环境以及来伊宁旅游的游客数量、类别、动机、分布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逐步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监督管理现代化。
(五) 建立生态旅游指导专家队伍
一是建立生态旅游区与生态旅游研究机构之间的良好联系。聘请专家组建生态旅游区的顾问团或智囊团,有针对性的对伊宁市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和咨询。二是加强管理部门与研究机构的联系。旅游主管部门同生态旅游科研单位合作,加强生态旅游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推动生态旅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