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成语乱象(外一篇)

2019-12-27施晓宇

文学自由谈 2019年5期
关键词:张籍广告词成语

□施晓宇

先从“躺着也中枪”说起。

“躺着也中枪”,据说出自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里的一句台词,意思是有人并不想招谁惹谁,却无辜受到牵连。360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表达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的心情。意思基本上类似于伤及无辜。”

由于这句台词“一不小心”说出了大家几乎不能幸免的冤枉感受和遭遇,“躺着也中枪”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这年头,因为互联网的成熟,传媒的发达,但凡有一点值得“吃瓜群众”感同身受并认可的传闻、话语、报道——无论官方发布,还是小道消息,立刻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驰电掣般传播开来,试图掩盖和阻挡都是徒劳愚蠢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不过,我想说的是,“中枪”之说,本应指的是“中弹”。开枪可以说成开了一枪、两枪、三枪,中弹却只能说中了一弹、两弹、三弹。虽然“枪”和“弹”都是名词,但本义上差别是很大的,枪是枪,弹是弹,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子弹只能依靠枪支射出去,从而达到杀伤对方的目的,因而中弹就是中弹,而不是中枪。因此,打中对方的是由枪支射出去的子弹,而不是枪支本身。因此说,“中枪”之说是不妥的,不准确的,语法上明显存在着错误。不幸的是,如今混淆视听,语法错误的词句满天飞,不仅仅是“中枪”“头部中枪”“中了三枪”这些“小儿科”的文字错误比比皆是,更过分的是有人为了哗众取宠,收到宣传、突显、引人注目的效果,而故意篡改原有的、约定俗成的规范成语,导致伪“成语”无所不在,无处不见,严重扰乱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汉字传承和文化传播。扰乱最厉害的领域当属广告界。

譬如我在福州的大街上,看见一家卖粉干、兴化粉(江浙称“米粉”,云贵称“米线”)的饮食店,高挂“金粉世家”的招牌。《金粉世家》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于1927年2月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历时五年连载完毕的百万字著名长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4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由此,“金粉世家”成为一个新成语,意为有钱的官宦世家。不料,却被张冠李戴成为一个米粉店的招牌。如果说,这样的牵强附会,勉强还能说得过去,而另一家豪华的按摩店,高悬“指醉金迷”的招牌,明显是篡改成语“纸醉金迷”而来。这就不是可以用简单的一句张冠李戴、牵强附会解释得了的。

我在西安的大街上也看见过“蒸蒸日上”饭馆、“金玉满堂”酒楼和“摩登时代”美甲美睫美妆馆的招牌,巧借的是这三个成语的谐音和美好寓意,尚且说得过去。但是早就被重庆市巴南区工商分局等单位取缔整治的“饭醉团伙”“帽牌货冒菜”“料冠火锅”等莫名其妙的荒唐店名,无论如何是不能被允许冠冕堂皇、登堂入室的。至于有些城市篡改成语“赞不绝口”而成的“蘸不绝口”小吃店,篡改成语“四面八方”而成的“食面八方”面馆等,也都是不可取的投机取巧命名之法。偏偏,这种生搬硬套的篡改成语命名法如今无奇不有,大行其道。

时值蚊虫肆虐的夏季,许多人家所用驱蚊器的广告词就是由成语“默默无闻”篡改而成的“默默无蚊”;家中所用空调的广告词,就是由“终身无憾”篡改而成的“终身无汗”;家中所用沐浴露的广告词,就是由成语“喜出望外”篡改而成的“洗出望外”;等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家中所用浴霸的广告词,就是由成语“随心所欲”篡改而成的“随心所浴”;家中所用去污粉的广告词,是由成语“尽如人意”篡改而成的“净如人意”;而你喝的热饮的广告词,又是由成语“引以为荣”篡改成的“饮以为荣”……

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于是关于胃药的成语篡改真是别出心裁:无所胃惧(无所畏惧)、无胃不治(无微不至)、一步到胃(一步到位)……

应该说,针对喜欢网购、热衷逛街的广大女性,刺激眼球、吸引关注的所谓广告词可算眼花缭乱、煞费苦心:独衣无二(独一无二)、衣见钟情(一见钟情)、衣名惊人(一鸣惊人)、衣衣不舍(依依不舍)、衣帽取人(以貌取人)、百衣百顺(百依百顺)、旗乐无穷(其乐其穷)、别具一革(别具一格)、见伊思迁(见异思迁)、馨满意足(心满意足)、丝全丝美(十全十美)……

唯利是图、急于求成的商家也不会放过通常出手大方的男性顾客,且以美酒为例:一气喝成(一气呵成)、九酒归一(九九归一)、酒负胜名(久负盛名)、天尝地酒(天长地久)、喝喝有名(赫赫有名)、有杯无患(有备无患)、有口皆杯(有口皆碑)、汾酒必喝(分久必合)……

这样不伦不类的广告词真是无孔不入、无奇不有。无论如何,再不能让社会上、市场上这种肆无忌惮篡改成语、扰乱神圣汉字的怪现象继续发展下去了,否则,必将干扰我们正常的文学创作和规范的语文教学,殃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遗祸无穷。

作家的想象力

汪曾祺生前说过:作家的想象力很重要。即便是厨师做菜,只按师傅所教学艺,永远成不了好厨师。比如豆腐新嫩固然好吃,可发了霉的豆腐也别有风味。那个最早把豆腐弄臭的更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由此汪曾祺还说到毛泽东就很喜欢吃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今天长沙的“火宫殿”为了招徕顾客,特意在店里挂出“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还是火宫殿的臭豆腐好吃。’”其广告效应可想而知。音乐家谭盾则说:

我最大的财产就是想象力。除了想象力,我一无所有。

说到作家的想象力,我觉得今人比古人下降了许多,难怪今天很多作家写的书,读者寥寥,甚至远不如唐朝无名诗人写的诗富有诗情和想象力。比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两句诗谁人不知?想象力有多丰富!如果用现代电影的交叉手法拍摄,一组镜头生死相对,虚实相间,该是何等成功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这两句诗出自无名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全诗一共四首,这是其中第二首的第三四句。原诗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头两句写唐朝的戍边将士忠勇守关,伤亡众多;末两句写那些牺牲的将士可都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啊。全诗反映了唐朝长期征战带给黎民百姓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夫妻、恋人间生离死别的感伤情绪。那种凄惨悲凉意境的再现,字字折射出诗人抒发貌似波澜不兴、实则惊涛拍岸的离愁别绪的无限空间,不能不让人感叹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跨越了生死两重天。还有唐朝另一位“无名”诗人王建写的《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首出自《唐诗三百首》的五言绝句,写的是一位新娘嫁到丈夫家的第三天,按照习俗规矩,就要进厨房给全家人煮饭烧菜。由于这位新娘不知道婆婆的口味食性,于是叫丈夫的妹妹先来尝一尝味道,因为小姑子对自己母亲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很熟悉的。此诗把一个谨慎小心、勤劳聪慧的新嫁娘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如果没有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基础,要想写出这样生动的诗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到王建,这位籍贯河南许昌的诗人,对我们今天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是一个无名诗人,然而在中唐时期却是大名鼎鼎。他出身寒门,唐大历十年(公元755年)高中进士,这才步入仕途;但晚年退居咸阳,家境依然贫寒拮据,可见是一个清官。这位难得的清官擅长乐府诗,与另一位籍贯江苏苏州的诗人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王建的诗大多针砭时弊,勇于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说到张籍,与王建一样,也是出身寒门,也是在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中了进士,步入仕途。由于张籍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所以诗人孟郊戏称他为“穷瞎张太祝”。也许出身贫寒的缘故,张籍的诗同样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但有一首《秋思》例外: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诗中虽然写的是人之常情,却不是所有人都能道出其中的微妙。张籍一个人在外为官,作客他乡,见秋风起而思家人,便托人捎信问候。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忙又把封口的信重新拆开——诗人借助日常生活中捎寄家书很细小的一个片断,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如果不是张籍这样的高手写入诗里,就不会有这样的韵味。

关于张籍,还有他乐于提携后进才子的一段文坛佳话。籍贯浙江绍兴的朱庆馀,写了一首诗呈给张籍。此诗原名《闺意》,后来直接改为《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者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的暗示以及恰到好处的双关语,很有分寸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一生仕途的重大考试前,那种特有的忐忑不安和期待心情。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喻比主考官,以“画眉”类比自己的诗文,并以“夫婿”暗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而张籍则回应了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在诗中用“新妆”“明镜”“敌万金”,比喻朱庆馀的诗文功夫不成问题,以此打消他的“画眉深浅入时无”的顾虑。两首诗都非常完美地借鉴了丰富的想象力,不露声色地达到了彼此互通款曲的目的。而朱庆馀在文才济济、诗人多如牛毛的盛唐本来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落寞诗人,却因这首诗的妩媚动人、情景交融,而使诗名流传至今。这是我们今天的作家应该学习借鉴的。

猜你喜欢

张籍广告词成语
论广告词中夸张修辞的运用
秋思
秋 思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秋思
泥塘广告词
拼成语
猜成语
秋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