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研究
2019-12-27高瑞阔
陈 思,高瑞阔
(1.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思政部,安徽 六安 237011;2.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大别山精神”作为我党“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推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程中孕育而成的一种精神特质,是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特有的革命信仰、革命斗争、革命意志的精神结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贡献出重要的精神力量[1]。学术界关于“大别山精神”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已发表40余篇论文,主要涉及“大别山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与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比较、与脱贫攻坚的关系等,如金寨县党史局胡遵远针对“大别山精神”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提出用“大别山精神”点亮金寨脱贫攻坚路等[2]。不过,关于“大别山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还显不足。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以抛砖引玉。
一、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急需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教育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精神中的理想信念,被称为人的“精神之钙”。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要有理想信念,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具有实践性以及生命力,是建立在科学认知之上;新时代的大学生还要有改革创新的锐气,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要获得国家竞争新优势、赢得未来新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我国制定了跨入创新性国家、世界科技强国的具体战略,创新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规划,大学生作为创新的生力军,是一个富有想象力,拥有创造力的群体。应该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极参加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理想信念引领历史使命,以创新精神诠释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创造辉煌未来!
新时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2018年入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是“00后”,他们成长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和平时代,对革命战争的抛头颅洒热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育。成长在优越环境中的年轻大学生,个性较强,思维独立,追求自我,虽然多数同学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对党的路线和政策理解不深、执行力不够,有时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承载了全家人的关爱,举全家之力用心培养下的青年大学生拥有求新求异的积极进取心,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求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但是也存在集体意识不强、团队意识不够,在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时,缺乏恒心和意志力,甚至还有些浮华和盲目攀比等心理。信息时代发达的当下,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去搜集知识,增长见识,但是也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沉迷网游,缺乏自控力,消磨自己刻苦学习的意志,认为只要各门考试及格拿到毕业证书就可以高枕无忧。可进入社会工作之后,自身能力胜任不了当前工作要求,更谈不上在一定领域内创新发展。
凡此种种,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亟须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滋养和哺育。以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和历史发展为基础凝练出的“大别山精神”无疑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剂良方,更是大别山地区以及附近一些省份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极有说服力的乡土红色教材。
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大别山地区以及周边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大别山精神。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六安市金寨县调研时,谈及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红色教育指出,革命传统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绵延380公里、地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大别山地区是一片革命的红色沃土,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了特有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内涵丰富,理论界、学术界多有解读,至今未达成共识。因为本文的主旨不在回答大别山精神是什么,为便于分析这一精神的教育意义,所以暂时采用对大别山精神的最早概括。2012年8月,信阳军分区政治部尚邦君主任首次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16个字[5],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这16个字。
二、“大别山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将“大别山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提升自身正能量,重塑精神信仰,坚守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从而指引青年学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祖国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从未经历过红色年代的残酷与考验,难以切身体会到革命事业的艰辛。“大别山精神”所包含的坚定理想、奉献牺牲的革命信仰,正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立身之本和必备品格。弘扬学习这些精神品质不仅能指引和鼓励当代大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成就事业、早日实现自我价值,也是打造自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所以“大别山精神”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
首先是“坚守信念”。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层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走出的革命先辈,用坚定的意志、不屈的精神,深刻诠释了“大别山精神”中关于理想信念的坚守。革命英烈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楷模和旗帜,先烈的事迹是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素材,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于革命事业的理解和传承,坚守党的方针和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坚定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新时代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压力时,“大别山精神”可以为其提供坚定的理论指导和深刻的实践标杆,指引着广大青年的学习和工作。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和传承“大别山精神”,面对困难时坚定信仰、磨炼意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恪守初心。在革命年代,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泥泞中缔造出了伟大的祖国。新时代,广大青年更应该坚定道路、效法先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长远。因此,“坚守信念”可以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
其次是“胸怀全局”。大别山地区革命事业的大局理念和宽广胸怀是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需要强调的重要内容[6]。大别山精神中所蕴含的宝贵的红色资源,教育青年大学生爱国就等于爱自己,爱国主义是贯穿于各时期、各民族的主线,是最崇高的国民情感。有国才有家的情怀,每位中华儿女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实践中[7],实现我的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因此,“胸怀全局”可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作为当代大学生,当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鼓励学生从加强专业学习这一行动出发,为实现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达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很好融合,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再次是“团结一心”。团结一心是我党长期以来培养塑造的突出特点和良好品质,这一工作理念和价值标准的发扬为大别山地区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巨大的实效。新时代的广大青年更应该团结一心,巩固和发扬这一精神品质。团结一心可以用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广大新时代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不正之风和陈规陋习时,能够坚决抵制、恪守初心,具体体现:在校期间,关爱同学、尊敬师长,通过班主任精心准备的主题班会教育,增强每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优良学风、班风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走入社会,诚实守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团队力量,共同开创事业美好的明天。因此,“团结一心”可以锻造新时代大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最后是“勇当前锋”。新时代的当下,工业技术和科技发展迭代速度飞快,而创新是一切的原动力。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对自我、对过去的辩证否定。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广大青年创新精神的重要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可以结合专业教育,多元化、系统化地传递科研精神和创新价值观。“大别山精神”向新时代大学生传递出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推动创新精神的发扬。例如大别山地区地处鄂豫皖交界,对内交通不畅、耕地不足,对外处于国民党反动派核心城市包围之下,地理环境和实际条件非常恶劣。面对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地区群众,勇于探索、积极开拓,在各个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土改政策上,结合大别山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减租减息”政策。军事上,利用缴获的敌方飞机,创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为后期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我军的空军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大别山精神”中所体现出的拼搏和探索精神,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提供指引,传承发扬“大别山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书写新时代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不惧挑战、敢于开拓,用青年人身上的朝气和希望,点燃整个社会[8]。因此,“勇当前锋”可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引领时代潮流。
三、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路径
首先,思政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基本单元,依托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对大别山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落实到具体的思政理论课堂中,需要结合大别山当地红色文化特点,系统全面地向新时代大学生讲述大别山地区英雄事迹以及大别山精神内涵。例如,1930年夏天,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织者、时任西镇地区革委会总指挥、中共党员刘仁辅同志,在反“清剿”斗争中打光子弹,跳下山崖昏迷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残酷折磨,刘仁辅毫不动摇,慷慨赴死,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坚韧不屈、奉献牺牲的壮丽赞歌。牺牲后,敌人还残害了他的家人,4个儿子全部被杀。课堂上讲到这些,若能辅以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则会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震撼。这种坚守信念的真实案例,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感染力和实际效果。
其次面对大别山地区高校的思政教学模式,一方面需要在思政课堂上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深化佐证理论教学的学理性、科学性,实现爱国知识到爱国情感再到爱国思想最后形成爱国行动的升华,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基于此,在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如大别山革命纪念馆、皖西博物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创新育人的模式,提高红色教育效果。各个教育基地凭借着大量珍贵的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物,加上讲解员们动情的讲述,足以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革命烈士流血牺牲坚守信念的爱国精神教育,感受他们胸怀大局的革命情怀,体会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全局利益的大局观念在革命中的意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大局意识,也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具体化,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感渲染法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内心更是受到由景生情的触动,达成外化于行的素养目标。
第三可以运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别山人民开展军民合作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典型事迹为内涵引领开展学生活动进行相关主题教育。例如一是积极打造以团结协作为引领的新生素质拓展活动,加强新生入校教育中的团结合作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多种互动性、团队性活动形式。各新生班级全员参与,以队为单位,各队有自己队名、唱队歌亮口号,为自己团队打气,彰显青春的自信风采。结合活动,队员们通过定制目标、共同拼搏、交流总结,能够更快地投入集体,熟悉同学,提高队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责任心。通过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拓展思路、探索方法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思维潜能,助力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面素质发展。结合活动,寓教于乐,将爱国主义等思政教育融入具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精神素质。在新生入学初开展此类活动,可以为新生的大学之路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打造以团结奋进为引领的活动评比,加强在校大学生日常管理。例如开展优良班级学风评比,以整体班级平均成绩90分以上人数、平均学分绩点优良率等具体要求,形成全员共同参评的学风建设,达到建成一批学风优良、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标杆示范作用,通过优良学风班级的评比,提高所有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调动全体学生自觉学习,努力奋进,学有所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共同努力的班级向心力。
最后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已深深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大别山精神的弘扬过程中,需要尊重并利用当代青年的特点和关注点,依托微博、微信等交互媒体,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活起来”,使学生能够切实投入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中。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机构要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和架构,如微信公众号、网站论坛交流平台等,而以当代大学生为代表的教育主体,则可以在互联网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中实现相对自由的交流、表达、学习和弘扬。立足红色传承、立足实际需求、立足强国建设,切实贯彻习总书记大学生创新创业回信精神[9],引导青年学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接受爱国教育,体验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与此同时,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安徽大地,了解体验省情民情;要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教育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打造省情育人课堂;要助力精准扶贫,培养一支热血的创新创业生力军,实现项目常态对接,成果优质转化,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新时代的大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大别山精神”,感受“大别山精神”带给他们的精神补给,可以重温历史,重温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在培育学生的和谐人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奠基性价值和功用,可以逐步浸润和塑造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做到面对考验坚定信念、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面对选择坚守底线、面对未来积极探索,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不负使命,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勇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以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