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创作 理想主义情怀
——论电视剧创作主流趋势的回归
2019-12-27布林霭
布林霭
一般而言,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是立足“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去表达“较深的思想深度”,通俗而言,就是文艺家在深入认识社会历史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社会历史的本质内涵,以便更好地认识生活、建构社会并引领时代前行。随着新时代的大幕拉开,现实主义影视艺术创作强势回归,创作界和理论界似乎前所未有地达成了一种共识,现实主义应是影视艺术守正创新的源头和主流,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创作方法、思想内涵和审美理想等方面,进一步探讨现实主义创作如何能抒发理想主义情怀。
一、影视剧聚焦现实主义,赢得口碑收视双丰收
具有鲜明现实主义特色的影视剧作为当今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其表现出来的永恒生命力在于它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人物进行合理的批判,并从中揭示深刻的思想主题。关注现实、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态度,深刻、朴实、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应是当今影视戏剧艺术所关注的“核心问题”。[1]40年来的影视剧创作始终与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紧紧相连,艺术化地呈现社会的温度和时代的进步,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主流精神。
2017年,现实题材创作成为热点。相关数据显示,备案量和发行量比2016年均有所增加,现实题材剧754部,共计28725集,占备案总部集数的64%和61%。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总共是5 6 9部,共计24042集,其中现实题材电视剧是309部,共计12889集。而2018年1-4月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剧目中,现实题材剧目和集数占比分别达到68.13%和64%。[2]这些数据表明,相较于前几年古装玄幻剧的收视热潮,电视剧创作正在逐步回归现实题材,成为一种时代主流。
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只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秉承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原则,就能讲好中国故事并传递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2017年播出的《人民的名义》以3.66%的收视率稳居榜首,最高收视率破8,创造近十年来最好的收视记录。在网络端,该剧累计播放量近400亿次。《中国式关系》自开播起,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就一直稳定在当日收视率排名的前三。《正阳门下小女人》开播当天就拿下1.262%的收视率,成为黄金档的一匹黑马,超过了同期播出的很多有流量明星的剧目。豆瓣评分方面,《白鹿原》8.8分,《鸡毛飞上天》8.2分,《情满四合院》8.1分,均属于高分剧目。这些剧目的共同特征正是集直戳痛点的现实题材、令人信服的实力演技于一体,赢得了口碑收视双丰收。[3]
二、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助力剧情精彩推进
典型人物是指那些具有鲜明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并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即“莎士比亚化”而非“席勒式”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真实、独特、丰满、立体、鲜明的显著特征。[4]影视剧作为艺术呈现形式,是一种叙事内容,是建立在刻画人物创作反映新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的基础上,人物性格和形象的成功,也不是一种静态的呈现,而是在行动中得到塑造,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逐渐体现。《情满四合院》开场便是院里丢了一只鸡,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冲突,却让每个人物的个性、前史,以及人物之间的纠葛都凸显了出来。在一些观众看来,“傻柱”为一群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付出了太多,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其实“傻柱”的“傻”是褒义的,是有人情味的表现。
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就是文艺作品所达到的内涵高度,只有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回顾40年现实主义影视剧经典,首先跃入观众脑海的,一定是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潜伏》中的余则成,《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杨立青,《北平无战事》中的方孟敖,《风筝》中的郑耀先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承载主流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5]
作品的成功需要出色的人物形象来支撑,精彩的剧情不是干巴巴地说出来,而是通过人物的情感历程、故事情节来呈现,这考验着剧创团队讲故事的功底和能力,对人物结构情节的编制、把控能力,对人物精神内置的深层次感悟能力。同时,制作团队要通过剧中人物传递出的真善美、仁义、正直的品质,给他们增添几分理想主义的色彩。
《鸡毛飞上天》描绘出一幅交织了农民、工人、个体户、企业主、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在内的时代画卷。《情满四合院》中仗义实诚的“傻柱”、孝顺贤惠的秦淮茹,到“恨人有笑人无”的胡同油子许大茂,再到主持“院委会”的三位大爷,《正阳门下小女人》中“冤家姐妹”徐慧真、陈学茹,大爱无私的蔡全无,小肚鸡肠的范金有,这些角色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们有血有肉,优点与缺点并存,但最终却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导演所想表达的一种理想主义情怀。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摆脱了千篇一律的“高大上”,取而代之的是性格迥异的“接地气”。
三、剧情、人设、话题缺一不可,高品质成就现实主义爆款大剧
所谓现实主义创作无外乎两点:其一,专指某一类型的题材,比如怎样成功、如何幸福和怎么折腾或不折腾才能获得快乐的情节。其二是,把“现实主义”当作“现实感”,把影像叙事视为“反映”贴身生活——如果没感受到现实感、觉得离贴身生活较远或者够不着,该剧只能被判为撒谎、欺骗。[6]因此,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创作者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心中有现实观,保持善良之心观察生活;心中有观众,从现实出发并反哺现实;用批判现实的眼光看世界,创作有力量的好作品。影视创作是多部门配合的集体创作,对创作而言,现实主义创作的一大难点是所有主创人员必须对现实生活有细致的观察、正确的理解,以及最后一环——高超的创作能力。从编剧描写人物的精到、导演控制风格的准确,到演员打动人心的呈现,缺一不可。如果把剧集比作一道菜,那么剧情与人设便是食材,而话题就是调料,在它们互相化学作用下,这道菜才会变得更美味。只有触及足够多人的痛痒,再私人的话题,也能变成沸腾的公众话题。不过纵使话题再聚焦,也得依托于一个贴近现实的剧情中,才能发酵到最好。
在《欢乐颂》系列中出现的话题不仅使剧中人物变得更饱满、立体,更是将该剧的受众从年轻人群扩大到了成年人群。比如剧中出现的:继续当大都市“月光族”还是回老家、要不要设局“考验”闺蜜的男朋友、“无底洞”般的原生家庭、职场的人际关系与不同朋友间的相处之道、有房才有安全感、门当户对以及处女情结而牵出的直男癌、女权、性等等一连串的热门话题。不仅仅是折射于奋斗期的年轻群体,就连身为过来人的父母辈也能从中看到些许自己的身影,并映射出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方式。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运用深刻的洞察力,折射时代巨变下的世间万象、人心浮沉,达到了文艺作品照射现实、震撼观众内心,从而反思价值观的作用。除了剧情贴合现实、聚焦社会话题、人设有共鸣等是剧集成为爆款的必备要素外,剧中所表达出的深层次价值观引领也是现实主义题材不可被替代的核心所在。《正阳门下小女人》这部剧对观众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通过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情感纠葛的错综复杂,最终表达的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境界——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大爱才是一种彼此成全!曲折的情感故事,深刻的人情世故,加之现代意识和传统价值观的碰撞,这部剧可谓是一部走心、暖心、正心的好剧。
四、伪现实主义“悬浮剧”遇冷,寻求现实主义表达真谛
“现实题材”剧并不都蕴含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当下也有一些离地悬浮的所谓现实题材剧集,对生活的展示止于皮相,甚至情节失真、人物虚假,与现实生活离题甚远,成为打着现实旗号的伪现实主义,这恰恰有悖于现实题材的本质精神。“没有新意的都市剧情加上没有过多情感表演的主角,让整个剧的效果大打折扣。”[7]伪现实剧不接地气的演绎也引起观众不满,不少现实主义题材剧在收视率和播放量上表现不错,但口碑却一般,很多剧的豆瓣评分都在6分以下。如《谈判官》3.4分,《好久不见》4.5分,《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4.2分,《下一站,别离》评分5.0分,《美好生活》评分5.2分。编剧宋方金这样解释伪现实主义,“所谓‘伪现实主义’,就是因为创作者没有吃透生活,没有贴近人生。现在的影视创作,很多都是从生意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这种初衷很难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8]
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除了要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外,最重要的是能切中时代命门,反映时代精神。纵观国产剧的发展历程,从当年万人空巷的《渴望》,到后来的《编辑部的故事》,从跨出国门的《北京人在纽约》,到反映农民工生存环境的《生存之民工》,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精品,都是贴近当代人的生活,折射时代精神的。而这样的作品绝不是在快消流水程式下就能生产出来的。《生逢灿烂的日子》编剧磨了八年之久,编剧申捷在《白鹿原》上耗了足足三年时间,《人民的名义》的创作过程也异常艰难,这对于快消影视作品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著名编剧王丽萍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电视剧生产,只有古装玄幻、只有架空穿越,那么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人民,其精神生活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本着这样的初衷,坚持现实题材创作,甘耐寂寞、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值得行业内倡导弘扬。”[9]
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相关会议上强调了“小大正”的自主创新方向,即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会议指出,无论何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努力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同频共振,为文艺剧目注入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而不是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10]现实题材电视剧要想做好,当然不仅仅是简单地高唱主旋律,只有对普通人生活的体察入微才会有极佳的作品呈现。
很显然,现实主义创作和现实题材并不是一回事。现实主义创作是一个手法,是一种创作态度;现实题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市场风向改变的指引下,现实题材必将成为未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方向,也将会有更多高品质现实主义大剧充实电视剧市场。
注释:
[1]王扬威《关乎存在的艺术——试析影视剧“现实主义”创作的生命力》大连大学学报 2016.10
[2]李京盛 2018北京电视剧交易会(秋季)的首场主题论坛演讲词
[3]《制片人内参》 2017
[4]许立勇,姜光辉《思想的审美化——《人民的名义》等反腐影视剧的现实主义表述》2018.4
[5]段丹洁《创作反映新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中国社会科学报
[6]牛学智 《影视艺术现实主义创作的认识误区》中国文化报2014.8.21
[7]中国新闻网新媒体2017
[8]中国新闻网新媒体2017
[9]新华社
[10]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例会讲话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