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伦理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启示

2019-12-27吴珍珠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统治者老子万物

吴珍珠

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老子以“道”为着手点,从自然、国家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救世之法。在自然层面,老子认为万物皆来源于自然界,自然为主体,而人为客体,人应尊重自然;在国家层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以百姓为主体,依法治国,谨守为官之德;在个人层面,老子提出少私寡欲、慈、俭、不先、守信、宽善、谦下、不争和知止知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这些伦理思想仍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老子的伦理思想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贯穿于《道德经》全文,作为宇宙本源,万物之根,深不可测而又恍惚玄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1]道独立不休而又循环不息,万物皆有其道。

(一)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万物皆是由‘道’抽象产生出来的,人类也不例外”[3]。人类来源于自然,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本性自然[6]。“人法地、法天、法自然,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完全取得人对自然的主宰、操控、征服,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7]“万物将自宾”[8]“万物将自化”[9],老子告诫我们,宇宙万物中自然为主体,人为客体,人类应以客者自居,而不是去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敬畏自然,某种程度上造成生态系统失衡,许多濒危物种走向灭绝,一些生物被迫迁离家园,人类最终自食其果。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10]“天之道,不争而善胜”[11],人类以主人自居是永远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2]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审时度势,掌握事物的性质、必然走势和规律。统治者要国富民强,就必须以身作则,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在制定政策时只有秉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13]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做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5],国家事务纷繁复杂,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精于细、做于勤。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加,怎么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平等问题呢?老子指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16],统治者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守为官之德,“不敢为天下先”[17]“功成而不处”[18],才能国富当民强。“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19],慈爱永远是比暴力更有效的武器。

(三)少私寡欲的修身之道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诱惑也相伴而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2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21],而忽略精神世界的充实,“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22]。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暴发户四处炫富,不停地追求物质上的充盈,正所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23]。一味追求物质,重物轻心,只会自毁其身。应该怎么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呢?老子指出:“致虚极,守静笃。”[24]具体来说,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25]。居住要善于择地,心胸要善于沉静,待人要善于仁爱,言语要善于守信,为政要顺应天道,为事要发挥所长,行动要掌握时机,把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才能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26],达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7]的境界。净化心灵,还需尚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8],以善心对待世间万物,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对待自然也应如此。清心寡欲,坚守善心,心大了,世界也就更宽广了。

二、老子的伦理思想对实现现代化的启示

(一)尊重自然,按需消费

1.尊重自然,树立生态文明观

自然界是人类之源,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自然制约并改变着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同样也在改变着自然,被改变的自然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人类进行交往的一切机制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都取决于他们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29],万物皆是由道衍化而来,域中四大,人只为其一,理应树立众生平等的观念。

随着人类能力的提高,我们却渐渐对自然忘恩负义,企图征服和控制自然。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这些环境问题无一不是人类亲手造成的。地球只有一个,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用心去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把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动,“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0]。

2.按需消费,自觉摒除异化消费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类生活较为单一,交换物质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在物质生活丰盈的今天,人类的欲望却仿佛无穷无尽,为填补内心的空虚,多数人盲目从消费中寻求满足感与幸福感,从而陷入消费的怪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要大量生产产品并刺激消费者消费,进而产生异化消费。

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应合理健康地按需消费,把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转移为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回归本性,做到“致虚极,守静笃”[31]。庄子指出,“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32],教导我们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33]。墨子也指出在衣饰方面“冬服紺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綌之衣,轻且清,则止。”[34];在饮食方面“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極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35],做到为腹不为目,“物物而不役于物”[36]。正如卢梭所言:“人之所以能够独立自由,不是由于他的臂力而是由于他的心灵的节制。不论什么人,只要他的欲望少,他就可以少去依赖别人。”[37]只有通过丰盈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自觉管控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无为而治,恪守官德

1.无为而治,谦下不争

“老子把自然界清静无为的发展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上来,认为人类社会应该和自然界一样”[38]顺任自然。统治者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以百姓心为心”[39],考虑到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少搞或者不搞形象工程,同时提升自身修养,做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0],从而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41]的境界。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本国生态和资源,出于逐利的目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争夺原料和资源,造成国与国之间连绵不断的纷争。孔子主张在对待财富时,国家和个人都应保持谦虚不争的平常心,“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42]。老子辩证地认为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3]。谦下“要求统治者礼贤下士、谦下不骄,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44]。“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45]治理国家绝对不能用强权手段,国家之间的外交事务亦应如此。

2.守为官之德,提高执政能力

国家繁荣与否取决于统治者的领导,因此,统治者应加强自身修养,“在运用公共权力或执行公务过程中,就应当具备严守纪律、坚定忠诚、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求实创新等道德”[46]。“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47]勇于担责是执政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48],统治者讲诚信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当前,官场上存在很多“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9]的四恶现象,为官者应牢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50]之念,以身作则。

统治者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国运的昌盛,国富才能当自强。统治者应牢记,第一:善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51]领导者必须拥有广阔的胸怀,广纳谏言,做到“善用人者为之下”[52]。第二:应变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53]要未雨绸缪,在祸乱发生前早作准备,处理妥当。第三:执行力。“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54],处理政事时,应当机立断。第四:以史为鉴。前进总是曲折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坚定信念,以史为镜,勉力奋进。第五:知人善任。贤明之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明灯,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勤勉。第六:精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55]国家事务是复杂多变的,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全面考虑,避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三)少私寡欲,常省自身

1.少私寡欲,尚俭抑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56]一连串的设问直击人心又发人深省,老子很重视生命,认为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所得越多,所失就会越多,“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7]保养生命很重要,但要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应该重身心、轻名利,“去甚、去奢、去泰”[58]。河上公注: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59]简单地说,就是摒除物质方面的奢侈浪费。老子也将“少私寡欲、崇俭抑奢视为重要的养生原则,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之中,将会大大地损害身体。”[60]

尚俭抑奢就要把物质追求转化为精神追求,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内心世界充盈后,自然而然会消除购物后的空虚感。“含德之厚,比于赤子。”[61]常保赤子之心,“知其雄,守其雌”[62],才能涵养深厚,“复归于朴”[63]。“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64]少私寡欲,保持赤子之心,方可净化心灵,身心常自在。

2.充实心灵,常省自身

对物质的追求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生活应用书籍来陶冶、美化并充实。“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65]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最佳捷径便是读书。

读万卷书,与伟人对话,领略文字的万般风情;行万里路,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河山的壮阔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心丰盈了,才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66]除书籍外,还应该用美德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上善若水”[67],如水般善良柔韧。世间万物皆有自我净化能力,人亦如此。身处喧嚣之中,更应该每日三省自身,给心灵除除尘。“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68]对于民众,时常反省可及时纠正错误;对于官员,可得自律廉洁;对于国家,可使国富民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牢记“致虚极,守静笃”[69]。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统治者老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智者老子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