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9-12-27孙艳张芳王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员青年团干部

孙艳,张芳,王莹

(北京城市学院校团委,北京 101399)

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平台,是教育和指导团员青年的思想阵地。中央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关于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务必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作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探究有效的途径来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只有及时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团组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通过创造性工作增强发展活力,才能焕发共青团的生机活力,才能发挥基层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它同广大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处在一个基础和核心的位置,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显示终端。团支部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对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实”等特点,只有团支部有了活力,才能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团员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活力” 一词在词典中的释义为旺盛的生命力、朝气蓬勃、刚劲有力、在行动上、思想上、表达上的生动性。“团支部活力”便可以理解为团干部在规范化地开展基础团务之外,调动团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开展出一些创新性团务活动。在这个集体中,团员思想上进、行动积极,既可以体现共青团的先进性,又可呈现出整个团支部的凝聚力,满足了青年学生的需求,实现最大程度的团结青年、活跃青年、提升青年,最终高质量地发挥团组织的服务功能。

该文以某民办高校为例,对该校5 个校区11 个学院4 个年级100 多个基层团支部共计1 331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80 名来自基层的团干部、团员、群众进行深度访谈,掌握了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现状。

1 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团支部定位不准,职责不明

角色定位是提升团支部活力的关键,角色定位不准直接影响团支部职能的发挥。调研发现,无论是班主任、辅导员还是团员,普遍认为班级建设远比团支部建设更重要,存在班团职责不分的情况。在班团一体化进程中,49.6%的受访团支部还没有实际推进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16.5%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班长是否兼任,仅有33.9%的团支部落实了班团一体化。在针对班会和团会区别的调研中,有11.3%的受访者表示二者没有区别,5.0%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在认为自己了解二者区别的受访者中,还有部分认为团支部仅是传达上级任务、收缴团费和团员证的一级组织,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支部,对二者的区别没有明确的认知。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班团定位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明晰,特别是班团工作有交叉的部分,团干部和班委职责分工混乱;第二,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团支部活力建设中重要的指导者和支持者,有过于突出班级建设而忽视团支部工作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支部的职能;第三,团干部和班委能力素质存在差异,导致部分支部存在班长代行团支书职责的情形,造成学生对团支部和班级的定位和职责认知混乱;第四,部分团干部业务不熟练、沟通协调等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凝聚支部团员青年。第五,团干部的选拔上存在制度漏洞,没有科学规范的选拔标准和程序,多为自荐和指定,后期或有调整也多是基于经验和感性判断。

1.2 团员主体意识淡薄,团务参与度不高

团员是增强团支部活力的主体。团员主体意识若不到位,在行为上就会表现为不积极,不主动。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部分学生有入学成绩低、学习习惯差、政治敏感性弱等特点。在对受访者开展的团员义务和权利了解程度调研中,45.0%的受访者不能明确阐述团员的义务和权利,特别是对团员权利知之甚少,在55.0%表示了解的受访者中,也只是知晓部分权利义务内容,没有一位受访者能全面阐述。在对团支部活动参与度的调研中,在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不参加三个选项中,偶尔参加者占45.6%,从不参加者占20.0%,而经常参加者仅占34.4%。在对身边优秀团员标准的调研中,仅有36.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符合他们描述标准的优秀团员。可见,团员意识淡薄现象较为普遍,对应尽的义务不了解不履行,团员先进性体现不足。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团支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团支部工作计划,缺少各项活动的纪录,团纪教育缺失,使团员丧失了团组织观念;第二,团日活动效果不佳,13.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团日活动,不了解团日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在认为团日活动非常有必要的受访者中,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团日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第三,工作方式亟待创新,43.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团支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创新;第四,作为基层团支部的上级团总支指导、教育不够。第五,团员自身原因。

1.3 团干部的能力欠缺,素质参差不齐

团干部是团支部的一种重要动力要素,团支部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团干部去组织和引导。在对所在支部团干部进行评价时,有5.0%的受访者对于团干部的工作表现不满意,认为团干部存在分工不明确、应付工作、通知不及时、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威信、无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等问题,这样的团支部自然无法体现其先进性与凝聚力。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强,对于团支部工作分工不了解,无法及时履职;第二,缺乏责任心,对待工作存在应付的现象;第三,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不当;第四,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如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处理矛盾等能力不足。团干部的能力素质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为: 团干部选拔任用不科学,培训管理跟不上,团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致使一些能力素质较差的团干部一直从事团支部工作。

1.4 团支部活动吸引力不足,效果不佳

团支部活动是团支部活力的最好体现。团支部活动搞得好,能凝聚人心,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升团干部的威信,反之亦然。在团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评价调研中,55.2%的学生认为支部非常重视且活动有一定成效,56.1%的学生认为很有意义,能够提升自我思想认识。但是,有7.0%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参加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10.8%的受访者表示可有可无,甚至还有5.0%的受访者表示“无聊透了、形式呆板、内容陈旧”。在团支部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很多学生指出团支部活动缺乏文化建设,不接地气,号召力不强。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团组织的活动主题不突出,经常会与一般的班级文体活动合二为一,无法突出团组织活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团支部活动的开展缺乏吸引力,团组织职能的发挥有限;第二,大部分团支部活动的开展是自上而下、按照上级团组织指示而完成的“标准动作”,而根据团支部实际自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占比较小;第三,团日活动多采用讲授式,形式单调。第四,活动欠缺新时代气息,缺乏内涵式活动,与新生代大学生精神需求切合度不高。

2 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途径

笔者认为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有如下几种。组织要素:团支部的定位、制度建设、支委的组成架构;人员要素:团员和团干部,这一要素最为关键;运行要素:团支部日常运行的各种事务,具体包括基础团务和各项活动。从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着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2.1 明确团支部工作职责,健全细化团支部制度

班团有别,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要求,明确团支部工作职责,编制团支部工作手册。高校团干部尤其是院系级的团干部要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培养教育。在班团一体化过程中,区分班团的不同定位和职能,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团支部的工作侧重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等;班委会的工作侧重于各种文艺、体育、文化活动和生活事务等班务开展。团支部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对班委会工作应发挥其指导作用。

健全和细化团支部日常管理、运行、结果评价考核、奖惩管理等制度。基层团支部的考核与团支部的每个成员密切相关,与团支部的每项工作密切相关。对基层团支部的考核,学院团总支应建立过程化的考核记录,及时反馈,便于基层团支部了解工作开展的效果。加强团会、团课的督导和评选工作,可以让团委干事、团总支学生进支部监听,将团会、团课开展参与的情况与团员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挂钩,将基层团支部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优秀团支部”评选的参考,并将团推优的名额向优秀基层团支部倾斜。在制度的规范下,使团支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这是增强团支部活力的基础。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个体、组织,都要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做到违反必究。这样制度才会落到实处,才会真正地为组织服务。

2.2 尊重团员主体地位,突出对团员青年的价值观引领

尊重团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团支部要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结合新时代和“95 后”团员青年的特点,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结合高校专业特色,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精心谋划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团日活动,以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精神思想的成长期,离不开先进价值观的引领。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结合五四、十一、一二·九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工作,抓住两会召开、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等重要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团支部为学习单位,学院团总支加强指导,学校团委综合评定,发挥团支部—学院团总支—校团委三级组织架构模式,在内容上多聚焦团员关心关注的话题,在形式上多探索有效有趣的活动,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思想引领活动的长效机制,增强团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展现党的先进思想对团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3 科学设计团干部的培养管理体系,提高团干部综合能力水平

团干部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日常的团务工作开展,包括团费收缴、团籍注册、团情普查、团内推优以及素质拓展等方面工作。要求团干部熟悉团务工作的整体流程及严格的操作程序,特别是团内推优,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对象是团支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明确掌握推优的程序。二是团支部活动的开展,以活力团支部建设为引导,组织策划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深刻的高品质活动,注重活动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相结合,吸引广大团员参与,充分发挥团组织吸引青年、引领青年的组织优势。

借鉴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规范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团干部的选拔,明确标准,严格程序,根据团章,定期调整,增强团内民主,选出真正代表团员意志的团干部;定期开展基层团支部书记例会,了解基层团务开展情况,解决问题,疏解情绪;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团支书工作坊等,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效率;选拔优秀的基本团干部到校团委、学院团委办公室进行实习。建立团干部的360 度考核细则,全面考核团干部,严格按照团推优的程序和流程,为党组织推选优秀团员。表彰团员青年中的先进典型,基本团支部的先进集体,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增强团干部的积极性。加大对违纪团干部的惩处力度,形成团干部严格自律的氛围。

2.4 创新活动形式,以信息化,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

团支部要找准工作切入点,扎实开展团的活动。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和服务学生团员合理利益的诉求和特有兴趣的满足,使团工作内容融教育性、针对性、娱乐性为一体,吸引凝聚学生团员,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在形式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学生团员的思想和信息接收方式,采用体验式学习等形式,开展贴近学生的活动项目,激发广大学生团员的热情,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在团支部工作过程中,在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团支部活动的品牌建设,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共青团活动的影响和品牌力度。

鼓励团支部采用自主立项申报的方式,制定申报、审批、监督、反馈、评选的全过程工作体系,通过竞标的方式,来控制和提高团日活动质量,保证团日活动的效果。构建团日活动激励机制,鼓励团支部对团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激发团支部活力。

大力加强基层团支部的网络阵地建设,大力推动新媒体建设如微信、公众号、到梦空间等的使用,充分利用网络思政阵地,借助互联网在青年学生中的宣传平台,加强引导,扩大活动宣传,发出校园青年心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

3 结语

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主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才能为广大团员青年创造更坚实更有活力的基层阵地,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员青年团干部
探讨如何发挥团员青年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浅谈在地勘单位改革中如何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工作
浅议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真情关爱 事业关怀加强贫困地区团组织服务青年成才的探索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