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种公鸡的管理方案
2019-12-27郝春光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郝春光(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在种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公鸡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为其不仅占母鸡群8%~10%的比例,还肩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 商品代鸡群半数以上的基因物质来自于公鸡。 由此可见只有加强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才能够提高种鸡群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
1 育雏育成期料量控制
在育雏前2 周应刺激公鸡尽量采食更多的饲料, 才能促使鸡群体重达标, 建议第1 周的料量应高于27 克/只·天, 第2 周的料量高于49克/只·天,当体重超过平均体重50~100 克后才进行定量饲喂,第3 周的料量大约在67 克/只·天, 第4 周的料量为70 克/只·天。 要求育雏前4周基本均采用自由采食, 最高料量不要超过70 克/只·天, 否则开始进行限制饲喂后, 公鸡容易出现弓背现象。
第5 周料量按照标准采用54克/只·天,以后每周每只增加2 克料量。 15~20 周公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建议每周增加5~6 克料量,以满足生殖器官的增长。 21~24 周每周增加2~3 克料量, 以防止高峰前体重超标,建议24 周的基础料量为110~112 克/只·天。 在16~26 周期间无论公鸡体重大小, 应确保每周周增重达标, 因为此时公鸡的睾丸发育迅猛, 只有体增重达标才能保证睾丸的重量也达标。
育雏期为了促进鸡只增加采食量,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建议1~3 日龄用23 小时、4~7 日降低到20~22小时、8~14 日采用20 小时光照,从第2 周开始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到25~26 日龄减少到8 小时,一直到加光前维持不变。 这样不仅有利于刺激鸡群的采食, 还可以促使公鸡的肌腱得到充分的发育, 增强腿部的强健性。 具体的光照时间要根据公鸡实际体重情况来减少, 因为体重达标后可以减少喂料量, 而料量决定着光照时间。
2 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
体重控制应遵守 “长-控-长-控”原则:即1~2 周体重必须达标,2~4 周体重超标50~100 克,4~6 周时体重超标准100~200 克, 要求6周末体重达到1150~1200 克。 因为早期体重大小与胫骨长度呈正相关,而胫骨长度与受精率呈正相关,所以只有早期体重较大的鸡只,以后的受精率会较高。 在7~15 周期间应控制公鸡体重增长, 建议应低于标准50~100 克。在16~20 周公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 体重增长幅度应达到标准增幅。 20 周后应保证控制公鸡体重不要增重太多, 只要达到正常增幅就行, 以免后期体重超标影响受精率。
3 胫骨长度与骨骼发育的关系
公鸡骨骼大小和胫骨长度决定着种公鸡是否能够交配成功, 同时胫骨长度还会影响到公母分饲,进而影响到产蛋期公鸡的体况, 可见公鸡胫骨长度适宜至关重要。 育雏育成期是公鸡骨骼和胫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家都知道种公鸡一般在6周龄骨骼和胫骨发育已完成65%,到12 周末已经完成95%。通常用胫骨长度来代表骨骼的发育程度,而胫骨长度与受精率绝对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4 分群和混群
提高公鸡均匀度的有效手段是逐只称重分群,通常建议在第4 周、8 周和12 周进行3 次分群。 分群当天先对鸡群进行抽样称重, 计算出平均体重, 然后根据体重和均匀度情况将公鸡分成大中小3 个群体,其中中鸡占75%, 大鸡和小鸡各占12.5%,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分群。 最后根据体重情况调整料量。
根据公鸡和母鸡的发育状况确定混群时间, 最早在16~17 周进行混群, 大部分情况是在21~22 周混群。 建议混群时公鸡体重比母鸡高30%,大约为500~600 克左右。 混群前应将公鸡进行全群称重,根据公鸡体重的大小分别放入体重不同的母鸡舍,即将体重大的公鸡和体重大的母鸡混养在一起,确保混群后单舍公鸡均匀度达100%。 混群比例在22 周、30周和45 周后分别为:9%~10%、8%~9%和7.5%~8%。
5 产蛋期公母分饲
转群后先训练公鸡在垫料上适应喂料系统, 在混群前穿好公鸡鼻签, 管理中一旦发现公鸡鼻签缺失应及时更换。 架板上的槽式料线应完整无损, 尤其是格栅间距均匀无破坏。 定期维修料线转角器、料箱、电机等容易损坏的部位, 防止间隙过大公鸡偷吃到母鸡饲料。 不对公鸡进行剪冠可以限制其头部钻进防栖栅吃料。
同时公鸡料线的高度也要合适,不能让母鸡偷吃公鸡饲料,并且应固定好公鸡喂料设备, 防止晃动造成饲料浪费和料位不足, 公鸡料位以8 只/盘为宜。 另外给公鸡喂料时应做到快、准、匀,即料线能够精确而快速地运料, 最好安装自动升降系统, 确保公鸡能够同时采食到相同的料量。
6 公鸡料量管理
种公鸡从30 周到淘汰,体重增长应该控制在15%~20%,确保公鸡每周周增重达标。 建议每1~2 周称重一次, 根据体重和评估体况来及时调整料量, 一旦摸到胸肌变软时应立即增加料量。
在25~34 周期间每周料量增加0.5~1 克/只·天,控制此时体重增长、避免公鸡体重超标, 胸型维持在3~4,确保公鸡采食饲料的均匀性。 在35~40 周期间要每周定期评估公鸡的体况,34 周后每3~4 周增加一次料量,每次增加2~3 克/只·天,在40周后料量的增加非常重要, 在整个产蛋期间公鸡的体重始终增加,否则会引起精子质量的下降。
7 定期挑选
工作效率较高的种公鸡往往鸡冠、脸色通红,胸肌较硬,活力充沛,泄殖腔红润, 尾部附近的羽毛较易破损。 每周定期挑出大群内活力减退,胸肌变软,鸡冠、脸色苍白,肛门颜色变浅的鸡只,放进小栏补料,待恢复雄性后再放回大群。 将腿部、关节和脚趾有问题或者体重太大、发病瘦弱的鸡只挑出淘汰, 否则在大群内会造成两级分化, 引起受精率下降。 应确保大群内有效公鸡的数量。
8 管理好备用栏
在鸡舍末端建好备用栏, 占公鸡1%~1.5%的比例, 备用栏密度应为3 只/平方米,料位和水位充足,料量比大群公鸡的料量高10%, 每天将大群内的公鸡进行评估和挑选,挑出的瘦弱公鸡放入备用栏补充喂料, 还可以给这些公鸡饲喂煮熟的鸡蛋或鱼肝油, 待1~2 周左右恢复体况后放回大群, 以免引起争斗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