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雨的人

2019-12-26茱萸

诗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恩典茱萸语意

他们互相望了望,在路边医院的

玻璃廊檐下,听匆忙的脚步。

裂开的乌云带来白昼的消息,

往地面倾泻恩典与光束。

一辆货车驰过,面孔和雨披交替

出现在这幅画面的角落。

不断有身影投向雨幕,不断有风刮过。

额上的水珠,滑入新来者的沉默。

都是已经上岸的赶路者,

太陽一照,没人记得水的痕迹。

在这样的晴天,你要走向避雨的人,

成为那群人中最新鲜的一个。

[卢辉赏读] 茱萸是一位很自觉地动用古典意境的诗人,他常常运用古典音律、戏剧情理来拓展语意容量。就拿《避雨的人》来说,这首诗让驳杂俗务与戏剧情理、古典音律与人文元气、心智幻在与精神现象在互联中确立自己的审美架构。比如:“他们互相望了望,在路边医院的玻璃廊檐下,听匆忙的脚步。/裂开的乌云带来白昼的消息,/往地面倾泻恩典与光束。”“都是已经上岸的赶路者,/太阳一照,没人记得水的痕迹。/在这样的晴天,你要走向避雨的人,/成为那群人中最新鲜的一个。”可见,“走向避雨的人”,无论如何回避不了雨——“往地面倾泻恩典与光束”。那么,也许有人会问,“走向避雨的人”究竟确指什么样的对象呢?其实,诗歌写作的语意对象化不必急于确指什么,因为这会让读者被确指的语意掏空思维,像茱萸这样有经验的诗人在诗中用的是一个敞开的、宽泛的故事,并把它作为寓言式的表征,演绎出泛文化的人间剧。从《避雨的人》,我们还可以看到可喜的一面,即学院派的诗人们似乎更热衷于智力形式与自然序列、智力生活与俗务状态的纷争与交集,而茱萸不一样,他并非简单复述汉语的古典语境,而是把汉语古典语境作为清澈的文化幻象,参与现代物质倦怠中心灵的生机启动,并以纯正的汉语写作而又充满个性的触角,努力恢复汉语青瓷孤品的属性。

猜你喜欢

恩典茱萸语意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遍插茱萸却为何
靠近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一束茱萸满乡情
棉花施用恩典牌有机肥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