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文旅为底色绽放水城淮安魅力

2019-12-26郑楠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水城文旅生态

郑楠

【摘 要】淮安,因“淮水安澜”而得名。历史上的淮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新时期的淮安,因治水得安澜、因兴水而美丽,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魅力之城。近年来,淮安上下正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生态文旅水城”的发展定位,以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厚植生态文化底色,全面构建“游在淮安”品牌,努力将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旅水城和魅力彰显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生态;文旅;水城

一、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它不仅是以生态美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到大自然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吸引功能。凡是生态旅游资源都有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的能力,其吸引力主要在于生态美。

(2)效益功能。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必定能而且也需要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客体功能。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客体,本身就是专门供游客欣赏的。

(4)保护需要。生态旅游资源均是原生或是保护得比较好的生态系统,但其天生脆弱,容易被破坏,极其需要保护。

可见,对于“生态文化旅游”的实质,不是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自然景观为媒介的对“生态文化”的体验,是人们对景观背后所蕴含的沧海桑田、离奇曲折的历史变迁的追寻、探索和思考,对自然的敬畏,对气候、环境、社会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共鸣与反思。

二、水城淮安的生态文旅底色

从淮安的城市自然禀赋、历史脉络和发展而言,生态水城是其靓丽底色和固有名片。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苏北腹地,地区水系较为发达,水资源条件总体较好,地下水储量较丰富,过境水丰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总量2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亿立方米。全市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水面,属于典型的河网城市。特别是境内大型湖泊众多,如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洪泽湖,拥有具有防洪调蓄、水资源供需调节、生态保护等功能,蓄水面积达到1780平方千米,库容39.57亿立方米,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根据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我市拥有各类骨干河道60条,其他大小河道更是数万条,其中仅市区河道就达177条,这些都是打造生态水城的资源优势。

(二)深厚的人文基础支撑

淮安得名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即安澜之意。因地处古淮河之滨,南有长江、钱塘江,北有黄河、海河,“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水运交通“咽喉”,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自古就有“淮上江南”、“壮丽江南第一州”的美誉。

名人事迹多。“临淮自古多名士”,管仲、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刘邦、项羽、韩信、曹操、诸葛亮、朱元璋、施耐庵、吴承恩等等,均在淮安这片土地上留有足迹。特别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也诞生于此,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总理按照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更是对淮河、洪泽湖的治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涉水传说多。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收伏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的淮河水神巫支祁;淮河女妖水母娘娘一担水淹没泗州城,被观音菩萨用铁链锁住;小白龙探母的传说;九牛二虎一只鸡等等。每一个传说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够演绎出一个人文旅游方面的构思。

文物古迹多。淮安城区沿里运河一线具有典型的苏北水乡古镇风貌,人文景观品位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河道总督署、漕运总督署、镇淮楼、文通塔等。同时,运河还串联了码头古镇、清江城、河下古镇、楚州古城等。今日韩信钓鱼台、漂母祠、枚乘亭等,更添为水城淮安增添了几分古韵。

三、彰显生态文旅底色绽放水城淮安魅力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上,淮安把发展的聚焦点集中在“生态文旅水城”上。今天的淮安人正借水生财,书写新时代的“生态文旅”淮安新歌。

(一)以名河为轴线,做优“生态+”布局,走出生态优先新路子。

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淮安市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围绕里运河、大运河、淮河三条轴线,优化“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彰显生态水城特色。一是以水为脉,再现运河之都盛景。加快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全线推进中国漕运城、清江浦1415街区、板闸遗址公园等节点项目,努力把里运河文化长廊变成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成为贯穿主城区、新城区和古城区的核心发展轴,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二是以绿为韵,构建生态宜居环境。构建“两主四副多线”的生态安全防护格局,划定11类56个省级生态红线,到2020年全市开发强度控制在18%以内,生态空间占28%以上,建立覆盖城乡的生态体系和绿色屏障。三是以文为魂,展示古城特色风貌。深度挖掘淮安历史人文积淀,精心打造好文化景点和历史遗存,讲好淮安故事,浸润文化芬芳,充分彰显四河穿城的水文化、南船北马的运河漕运文化、兼容南北的淮扬菜美食文化、伟人故里的红色文化和底蕴深厚的西游记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

(二)以大湖为片区,做好“旅游+”文章,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依托洪泽湖、白马湖片区,充分利用生态、文化和民俗等资源禀赋,做足“旅游+”文章,重点发展乡村游、养生游、全域游,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一是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抓住白马湖列入15个国家重点支持保护湖泊的发展机遇,加快保护性开发,全面实施“四湖一园”工程,即“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和全湖整体打造国家公园,努力把白马湖建成为淮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全国湖泊保护的示范区、湖滨旅游休闲度假区。二是打造健康养生度假地。依托白马湖蜿蜒水岸,规划建设“江苏最美滨湖骑行路线”。依托洪泽湖千年古堰和生态风光,开辟一条集生态自然、水陆互动、低碳慢行的“黄金旅游线”。挖掘利用老子山、蒋坝温泉资源,融合中医药养生、道教养生文化,开发特色度假设施及养生体验项目,打造洪泽湖温泉养生度假精品,建设一流的康体养生度假胜地。三是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湖泊资源特色,科学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点串线、以线成面,形成“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的发展格局。

(三)以生态为底色,做强“特色+”产业,厚植科学发展新优势。

依托淮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以“4+1”现代农业、“4+2”先进制造业和“4+3”特色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高端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一是打响绿色农业品牌。通过举办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打响淮安大米、淮安黑猪、淮安红椒等“淮字号”的地理标志产品和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等优质农产品、水产品品牌,努力把品牌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富民优势。二是发展新型生态工业。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生态之路”,着力打造“4+2”先进制造业绿色升级版。深入推进“263”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加快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是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围绕打造“六在淮安”服务业品牌,即游在淮安、购在淮安、食在淮安、学在淮安、医在淮安、居在淮安,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发展提升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淮安软件园等载体,打造现代服务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水城文旅生态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水城扬州
“生态养生”娱晚年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水城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