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2019-12-26张伟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一个企业只有具有了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实施品牌建设不仅与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而且能够互动发展。企业借助自身良好的品牌,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能力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柱的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作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而且最大限度减轻了社会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民营企业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巨大作用。如何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内容之一。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决策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也彰显了企业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身长期发展逐渐形成的、独具的竞争优势。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首先,核心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项要素中,核心技术不仅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是企业占据先机的关键性技术。其次,管理能力创新。企业只有创新其管理能力,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得到相应体现,组织绩效以及组织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第三,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且是其精神支柱与灵魂,是企业建设重要的软实力。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不仅能够获得信任感、依赖感以及自豪感,而且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企业借助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获得提升竞争力,能够有效降低管理费用。第四,创新能力的人才。企业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引领行业潮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不仅要有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员工,而且其员工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独特的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第五,品牌影响力。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以及特色的符号,而且也是该企业产品的重要标志。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一个良好口碑的品牌,其产品才能够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首先,独特性。一个企业很难模仿另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其次,核心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核心能力,才能够获得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够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其产品才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应有的价值。第三,组织性。企业只有具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企业的整合性资源才能够在其运营中保持良好运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第四,延展性。企业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不仅能够使企业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而且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二、我国国民经济中民营企业的地位及竞争力特点分析
民营企业在国家改革与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不仅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地位也愈加重要。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有效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极大程度地缓解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民营企业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与维护了供需平衡,而且最大限度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扩大了就业范围。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随着规模的壮大,其竞争力不仅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民营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地位、竞争能力也逐渐提高。在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特点。民营企业竞争力与其治理结构、诚信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外部制度与政策环境对其竞争力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处于在我国东部的民营企业,竞争力相对高于西部地区。
三、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不仅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且其各方面能力也显著提高。同时,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其发展。
1.企业定位不科学
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够依据市场发展对自身予以科学定位,存在定位不准确或定位模糊等现象。首先,定位不准确。部分民营企业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分析自身条件或者环境因素,以致定位决策存在偏颇。其次,定位模糊。部分民营企业在决策分析方面存在轻视或者能力相对较差,以致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经营目的性较差。这样,企业定位不科学,其竞争力也就不能够得到有效培育。
2.缺乏重组意识
企业如果不能够实现重组,资源配置就得不到有效组合与配置,管理也就得不到整合与提高。首先,观念落后。很多民营企业经营模式属于家族式经营,缺乏较远的战略目标布局,不仅不具有应有的重组意识,而且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以致于竞争力相对较差;不仅不愿与相关企业并购,而且对其他企业的并购存在排斥态度。同时,部分民营企业重组目标不明确,不能够依据自身的竞争力要素予以重组,以致重组失败,甚至自身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其次,核心竞争力要素不能够科学整合。很多民营企业在实施重组前没有科学理解重组的内涵,以致重组后,成员企业之间不能够合理合作,技术、市场以及管理等要素无法予以合理整合。这样,企业不仅不能够形成应有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3.缺乏品牌建设意识
在我国,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品牌建设意识,以致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首先,对品牌缺乏科学认识。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认为,品牌建设只是借助广告创名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或者只是参与机构组织間的评比活动,而不是进行相关的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与开发。这样,不仅不能够有效构建自身品牌,反而会对企业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其次,品牌缺乏技术含量,核心竞争力差。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以及品牌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应有的技术含量,不仅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力较差,而且对研发投入资金较少。第三,不能够有效维护品牌。个别民营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对自身品牌不能够有效维护,经营存在浮躁心理,以致品牌建设不到位。这些情况,都会对品牌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4.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缺乏
企业只有借助健全的激励机制,才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创新活动的有效展开,也才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是,很多民营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薪酬不合理。个别民营企业的员工薪酬,与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差距较大,且薪酬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缺乏激励作用。其次,人才得不到重用。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实施家族式管理模式,核心技术以及资源均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企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环境及自由空间存在一定局限,以致企业不仅不能够有效开展创新活动,而且员工积极性很难予以调动。第三,缺乏健康的、激励性的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只有借助健康的、激励性的企业文化,竞争力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健康向上、具有激励性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挖掘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的士气,而且能够改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只看重企业是否盈利,而不注重构建健康的、激励性的企业文化根基。这种情况,不仅导致民营企业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也就导致人力资源缺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缺乏,往往会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民营企业在实施创新过程中,首先,借助研发实现创新与提升自身竞争力。这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人才。其次,模仿其他企业的生产技术。在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缺乏应有的财力与人力,只能借助创新模仿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其先进设备得不到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文化也不能够及时实施。这都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培养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借助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克服各种内外部制约因素,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改变管理观念,企业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才能够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
1.正确定位,塑造企业家精神
民营企业依据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认真分析自身条件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自身发展予以科学合理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民营企业应充分借助相关成功企业的经验,塑造企业家精神。首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应针对不同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代企业制度予以完善,树立企业家创新精神与竞争精神。其次,完善市场竞争制度与体系。国家相关单位应依据市场运行情况,对市场体系与经济行为予以规范。这样,不仅利于培养规范的经济伦理,而且能够为塑造企业家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应逐渐削弱对市场的过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2.积极培养重组意识,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管理者只有改变经营模式,树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的重组目标,合理整合竞争力要素,企业才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必须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注重人才的选择与培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实施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民营企业不仅要认真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借助制度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与激励。民营企业不仅要形成完善的行为规范,而且应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激励与培养员工的首创精神。其次,积极营造人性化环境。民营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模式,营造人性化工作环境,从而企业顺应社会发展。
同时,民营企业应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首先,实施技术主导战略。民营企业应积极开展研发活动,积极实施相关技术开发活动,从而占据市场的技术主导位置,并做好后续技术的控制力工作。其次,实施技术跟随战略。民营企业应依据科学原理,积极做好技术进步趋势的预测工作,借助引进、吸收、消化以及提高等不同方式,实现技术跟随工作。第三,实施合作攻关战略。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借助自身熟悉市场等优势,与相关高职院校积极合作,从而达到合作攻关的目的。
3.树立品牌建设意识,培育优秀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品牌建设与提升核心竞争力一致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品牌的技术含量,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实施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构建自身品牌。同时,民营企业要积极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不仅要有归属感、优越感,而且应有共同价值观。只有这样,民营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以及外部竞争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提高。首先,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进取。其次,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应充分借助军事化管理以及科学合理的宣传措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形象,而且必须统一企业员工思想,扩大对企业文化的共识。这样,才能够深化与提升企业文化水准。第三,树立长期的战略布局。民营企业应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长期的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民营企业不仅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企业文化的建设,确立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且应积极实施企业文化的软件建设。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必须避免浮躁情绪与短期行为现象。同时,企业实施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员工以及消费者需求。
4.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够得到激发。民营企业不仅要实施合理的薪酬激励、职位激励以及目标激励,而且也要实施相应的情感激勵。同时,民营企业应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决策水平以及人才素质在一定情况下,决定了企业竞争力。民营企业只有充分借助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够提高决策水平以及人才素质。民营企业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极性、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够成为一支奋发向上的团队。
民营企业应积极借助外部挖掘与内部培养的方式,获取人才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中,民营企业借助外部挖掘人才,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自身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民营企业应积极创设条件,不仅对其内部人员予以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而且应对员工归属感予以积极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各种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性。
五、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只有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也才能够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同时,民营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峰.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路径[J].财会学习,2019(27):35-36.
[2]寇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J].商业经济,2019(09):129-130.
[3]王萍.探讨人力资源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9(15):99-100.
作者简介:张伟(1977.02- ),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研究生,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