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污染源普查工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019-12-26胡爽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环境保护

胡爽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意义,即为什么实施污染源普查工作。然后对普查的范围及普查污染物的种类进行了叙述,最后通过对周边生活环境的观察以及对各街道环保工作的了解,总结并分析了污染源普查的必要性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污染物种类;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一、污染源普查的意义

依照引言部分谈到的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我们不难得知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因此,深入展开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这也是我国继2007年12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后继续开展该工作的原因。另外,我国污染源底数不清,而且底数不清已严重影响到了当前环保工作和环保事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査。

二、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具体内容

1.普査的对象范围

污染源普査范围包含“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2)生活源。主要普査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3)农业源。农业源普査的主要范围是农业、畜牧业和渔业。而农业中只选择了种植业,紧紧抓住和环境关系密切的农药、化肥、地膜和秸秆等四大项进行调査。在畜牧业和渔业中主要是人工养殖的。

(4)集中污染处理设施。集中污染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处置厂。

2.普査污染物的种类

(1)废水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或动植物油)、挥发酚、汞、镉、铅、砷、总铬(或六价铬)、氰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2)废气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气排放量、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等。

(3)固體废物普査种类。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放射性废物、危险废物及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三、污染源普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了基础。污染源普査统一使用全国污染源普査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制的软件,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逐级上报,最终上报至全国污染源普査工作办公室。因此,污染源普査建立了国家和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的档案及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了污染源信息库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2.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完善了环境统计的指标体系。通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査及两次污染源普査的更新调査, 国家已经掌握了污染源的总体样本,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关于环境统计的经验。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始,环境统计工作根据污染源普查的成果做了相应的调整。

3.推动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多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在掌握污染源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技术、经费和人员的不足,准确掌握污染源的排污数据成为整个环保系统对企业环境监管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污染源普査,掌握了各类污染物在管辖区域内的行业分布情况及重点企业排放情况。以污染源普査为契机,调整重点监管企业,根据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划分出国控、省控、市控、区控重点污染源及非重点污染源。再根据重点源的类型,调整监测方案、监测频率及监测项目,提高环境监测体系的作用。以污染源普査为契机,掌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污染治理水平,调整监察重点,改进监察措施,提高环境监察的能力。

4.通过普査工作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全国污染源普査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如何通过普査,全面、科学、客观地掌握污染源基本状况,和普査的宣传工作密不可分。在工业源方面,企业有足够的人手安排专人负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在生活源和农业源方面,因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需要对其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和动员工作。因为数据的填报涉及了各行各业,甚至是最基础的各类服务行业,所以普査工作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参与的。另外,从清査阶段开始,到数据上报阶段,普査员张贴大量横幅和简报等, 使未参与到普査工作的民众也了解到污染源普査工作具体实施。因此,通过开展污染源普査,提高了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掌握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普査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通过污染源普査,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分析各个领域污染排放情况和对环境状况的影响,才能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明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城市建设规模以及产业空间布局等,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规范国土开发秩序。

四、结语

总之,全国污染源普査是由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重大国情调査。在普査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污染源普査为我们提供了准确、客观、翔实以及全面的数据,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浅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方法[J].《研究》,2019:86-87.

猜你喜欢

污染源普查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