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考与建议

2019-12-26刘志强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债权村级债务

刘志强

村级债务一头连着集体,一头连着农户,是多年累积的结果。如何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现状与特点

全区68个村负债总额6759.17万元,每个村均净负债99.4万元,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形成债务总额为231.67万元,向单位借款形成债务总额2012.85万元;有息债务1009万元,无息债务5750万元;兴办企业借款243.98万元,产业结构调整281.68万元,兴办公益事业5944.61万元,分别占总债务的3.6%、4.1%、87.9%;逾期3年以上的债务4399.68万元,占总债务的65.1%。

农村债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债务硬,债权软。农村税费改革后,要求各地不得清收村级债权。债务是村集体必须认可,债权是村集体不能清收,加之村集体债权大多是农户欠款,欠款农户有的已迁走,有的已去世,有的缺乏偿还能力,部分债权可能成为坏账,形成“债务硬”“债权软”的局面。

2.范围广,结构杂。从村级债务来源看既有向金融机构借款,还有欠涉农部门的费用;既有向农户借款,还有拖欠村组干部的工资,以及基本建设尾欠的工程应付款等,牵涉单位多,范围广,结构复杂。

3.锁不定,债继增。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等建设的配套补助资金不足,导致村级债务锁而不定、化而不减,呈现出总额继续上升趋势。

4.有借贷,利息重。这些通过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及个人的借款形成的债务,都需要支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债务,利息也使债务总额不断增长。

5.来源缺,化解难。村级化解债务缺乏资金来源,条件差,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偿还债务能力差。一般农业村,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倾斜,短期内难以发展,集体实力无从增加。

二、成因与影响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年积累逐步形成的。

1.事业债。主要是:通村道路建设实行群众铺底子、政府打面子,而铺底子基本是村集体垫资;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民政补助20万元,一般新建500M2投资在40万-100万之间;幸福互助院民政补助5万元/村,建设一般在10-20万元,每年运行费1万元;每个村设置了村级代办员等岗位,其工资、村庄绿化、人饮工程改造等公益事业缺口部分的资金转化成了新的债务。

2.达标债。主要有小康示范村、双文明村、科技示范村、星级文明户、党团(员)活动室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甚至改水、改灶、改厕等考核、评比、验收,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达标竞赛”,让位卑势弱的村级组织想不背债都难。

3.企业债。80年代初,近郊一些村的村集体在无资金、缺技术、少人才的情况下,对投资发展项目未科学论证,盲目靠借贷和集资兴办企业,大部分村办企业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亏损以致于资不抵债形成债务。

4.利息债。目前,村级债务中,银行贷款和私人借款,占一定比重,特别是在一些债务负担沉重的村,东挪西借的债务每天都在产生新的债务。

村级债务引发的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影响正常工作秩序。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威胁基层政权的稳定。有的找政府、缠领导,有的甚至采取锁门、堵路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秩序。

二是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农民往欠的提留、统筹款,随着时移事易,有的以与现行惠农政策不符为借口不愿还欠。尤其是一些农户欠债不还而一样享受“两补”政策,更让过去遵规守矩的非欠户觉得有失公正、公平。

三是制约五个文明建设。村级债务不解决,党和政府形象在农民心中大打折扣,对村支部村委会领导决策能力表示怀疑,直接导致村级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下降,也制约五个文明的健康发展。

四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一些债务数额较大的村,随着时间越拖越长,利息负担越来越重,必然导致村集体对生产经营、公益事业投入减少,无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三、困难与问题

1.认识不统一,领导不到位。部分干部存在新官不理旧债或对消债工作不重视,认为化解债务是为前任“擦屁股”,有的基层干部因村集体经济脆弱问题,出现畏难情绪,对消债工作信心不足;有的工作不主动,讲困难多,想办法少,等待、观望思想严重。个别村干部认为债务越重越好,没有人与自己争当干部。

2.财务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部分村存在假公开、半公开,公开总账多,公开明细帐少;机构改革后,镇街农经干部“名存实亡”,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陷于停滞,部门间职责交叉、监管不到位。

3.集体经济脆弱,减债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大多发展困难,缺乏经济增长因素,偿还能力差;部分村干部创业动能不够,造血功能不强;一般村可用资金少,所有收入连保运转都困难,根本无钱化债。

四、思路与对策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1.明確责任,增强清偿意识。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的化债工作队伍;明确各镇街一把手和各村委会主任是化解村级债务的第一责任人,把村级债权的回收率、债务偿还率、资产增长率和是否出现新增债务作为其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报酬、评优、提拔等挂钩。对疏于检查、监管不力、处理不及时的,督促整改,并实行责任倒查。

2.摸清总数,挤出债务水分。对债务进行整理,让“大包袱”变成“小包袱”。组织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对村级债务进行彻底清理与审核。对每一项债务都要查出它的资金来源、偿还记录、结转情况、实有余额,看有无空挂户头、以公转私、利息转本、多算利息、结算不清等问题,通过内查外调、结算调账等办法,彻底摸清总数,挤去债务中的水分。

3.创新思路,拓宽化解渠道。区别不同的欠款对象,先内后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全面推行,追收债权;盘活清理闲置资产,采取出租、转让、出售等方法用于偿还债务;对形成的三角债,动员双方协商互抵,冲销集体负债额度;通过村民代表会形成决议,对确实困难的农户予以减免,对非贫困而无法一次性偿还的农户可分年偿还,对愿意用粮食补贴抵扣往欠的,允许基层灵活操作。转移支付偿债,对于确属举债建设农村公益项目所欠债务,要按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要求,争取中央、省、市补偿,允许利用国家扶农、助农资金偿还相应债务。

4.鼓励发展,增强生财能力。积极争取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项目,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支持其大力招商引资、组织劳务输出、实施农业项目;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参股入股,实行股份合作,拓宽村级经济收入渠道,扩大就业门路,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资本技术走,资本技术跟着市场走”的“五跟五走”新路子。

猜你喜欢

债权村级债务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西夏的债权保障措施述论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债权转让担保
债权让与担保等的复合性运用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