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探索

2019-12-26曲洪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

曲洪艳

摘 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农村贫困地区脱离贫困现状,走上致富道路的有效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七甲镇经济情况与当地民情的实际研究和分析,本文清晰的展现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与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通过对当地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相关脱困扶贫的创新策略,希望可以缓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困境,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困境;路径创新探索

与城市化建设欣欣向荣的情况相反,一些偏远农村的生活状态依旧停留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之中。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开展“精确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农村老百姓脱离贫困现状,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快速提高贫困地区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繁荣向上。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跟进国家节奏,快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建立完善的扶贫机制,推动农村经济体系快速发展,攻克贫困难关,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

一、农村精准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根据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不同的贫困农户现状,进行科学有效的扶贫对象识别工作,进行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主要针对当地的贫困居民,开展“谁贫困就帮扶谁”的精准扶贫工作。全新的扶贫政策不仅是国家加大扶贫力度的表现,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展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性,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贫困农户的基本利益,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分析

1.帮扶对象识别困难。精准扶贫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精和准”,保证帮扶对象的精准性是开展扶贫任务的首要内容。由于扶贫对象是当地的贫困农民,这些受众群体基本处于外出打工、身体残疾、文化水平低的情况,加上农村裙带关系现象严重,建档立案基本属于村干部的工作管辖,其他村民进本接触不到,或者没有防范意识。农户的参与度有缺失,关系扶贫和亲情扶贫现象严重,贫困户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产生重大的阻碍作用。

2.扶贫管理内容粗放。受传统粗放扶贫的理念影响,一些村干部还没有完全理解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实行“一刀切”的扶贫政策,或者在实践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员因为私心和利益驱使,管理制度不规范,挤占他人名额,挪用贫困资金、冒领或者闲置的不良现象发生。也有一些村干部对于当地村民的信息管理不规范,导致扶贫进展出现卡壳状态,没办法有效进行扶贫政策。

3.分配方式不合理。精准扶贫的分配方式在一些地区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加上基本的贫困需求比较多,例如:学习救助、自然灾害、病虫害灾害、低保救助、重大疾病救助、房屋改造等都是导致农村农户贫困的原因。大量的采集信息工作分配到有限的村干部手里,精力和工作量不成正比,导致一些干部只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贫困标准,存在一定的分配隐患和不合理性。

4.监督管理机制不成熟。通过一些暗中调查和采证发现,大量的扶贫资金下发后,经过层层剥削到达农户手里已经所剩无几,一些贪污腐败的不良官员因为贪图利益,将扶贫资金进行各种手段的剥削,不仅贫困户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贫困补助资金是多少,有些真正了解的贫困农户因为受到了贫困金,恐惧当地干部也不会进行举发,检举。

5.贫困农户不配合政府工作。一些贫困农户因自身素质与道德水平问题,不愿意配合相关调查人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隐瞒经济来源,虚报实际情况,迷惑相关村干部,争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贫困资格。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差的农户甚至不愿意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坐吃山空,心安理得的享受国家的扶贫资金。

三、农村精准扶贫路径创新探索

1.完善精确识别机制。想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需要建立精准的信息管理库,通过对当地农户信息的全面采集,实事求是的进行扶贫工作开展,真正的照顾贫困农民,帮助贫困户和困难户脱离贫困状态。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保证每家每户都了解国家政策的施行目标,主动积极的参与信息采集工作。当地有关部门可以成立相关信息采集小组,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可以采取明暗两个信息采集小队,全方位的采集农户信息,争取做到信息准确最大化,同时也要征求民主意见,主动进行举报奖励机制,对于虚假信息的上报者,一定要严惩不贷。

2.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完善农村基础建设相对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简单的多,但是完善农村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与帮助当地整体农户脱贫。“想致富,先修路”,道路基础设施是当地农户走出去的第一步,不仅可以吸引外来人员开发建设当地特色,也能让“圈”内的农民见识到祖国的发展和辉煌,增长自身的见识,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开发创造,脱贫致富。只有全体村民的基本思想和道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将减少大部分的阻力。

3.创新扶贫管理体系。创新永远是符合当代发展的思想理念,进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更离不开创新体制的开展,扶贫管理可以突破传统思维观念的桎梏,从底层贫困农民的工作开始发展,一步步的向上,优化创新管理机制,不仅将责任制度的开展完善到个人,更要让相关人员了解到虚假信息上报以及不合理开展工作的危害性,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腐败问题。例如,相关政府或单位可以建立单独的扶贫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后期管理和相关咨询工作,帮助农民了解最真实有效的相关信息,了解相关的扶贫标准,对号入座,主动上交相关资料完善农户的信息,帮助扶贫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完善。

4.完善精准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完善是重点关注和制止贪污腐败事件的发生,透明化管理帮助老百姓监督有关管理人员和村干部是否有贪污腐败现象,明确的奖励机制帮助老百姓建立对政府的权威公信力和信任感,听党的指挥,配合政府的相关工作,减少以权谋私事件的发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举报平台和相关公众号,帮助一些“敢怒不敢言”的普通百姓勇敢踏出举报的第一步,也可以方便农民了解最新的政府政策与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创新与突破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全新探索途径,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将传统扶贫工作中的弊端进行补充和优化,保证扶贫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农民的道德意识,了解国家政策的具体内容,帮助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推动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 2017 (9):58.

[2] 朱 云 , 吴春锋 , 黄斌琼 . 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研究 [J]. 老区建設 ,2014(15):41-44.

[3] 张琦,冯丹萌,史志乐.十三五期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7(9):145.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
浅议国际能源照付不议合同
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专业化背景下师德研究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价值预期、实践困境与效力发挥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化解策略
“市管县”改革的实践困境及发展探究
忧与爱: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