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造林技术

2019-12-26董明喆杜贵峰吴志强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油松造林技术

董明喆?杜贵峰?吴志强

摘 要:本文作者从林业生产实践出发,给出了油松造林相关技术,对推进本地区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油松;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油松主要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内的山地造林,分布区外因有其他适生的松树,故一般来说引种油松的必要性不大。扩大油松栽培范围主要是干旱沙地和黄土高原沟壑地,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沙地上发展油松则很有前途。

油松造林,要重视选择适宜的地形部位。在較干旱的低山丘陵及西北黄土地区,土壤水分是油松成活、生长的重要因子,因此,一般只能在阴坡、半阴坡造林。为培育油松大径级用材林,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造林地。而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把油松安排在相对瘠薄的造林地上。

二、细致整地

油松造林的整地方法主要取决于造林地条件。常用的方法有:

1.水平条(水平阶)整地

石质山区多采用,规格一般长3米左右,宽50厘米,深30厘米,埂高15—20厘米,呈品字形沿山坡等高线交错排列,条与条间的边缘距离为1米,上下边距为1-1.5米,要求埂牢,土松,草根、石块拣尽。

2.鱼鳞坑整地

三北山区油松造林,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长1—1.2米,宽60—70厘米,深30—40厘米,每坑栽2丛。

3.水平沟整地

黄土高原地区多采用,一般规格长3—4米,上口宽70—80厘米,下底宽50—60厘米,深40—60厘米。挖法和水平条相同。每沟内栽4—6丛。

4.反坡梯田整地

黄土丘陵干旱地区。即在山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将生土石块筑沿,修成里低外高的梯田,使田面形成10—20度的反坡,保持30—50厘米的活土层,宽度1.2—2米,上下两个反坡梯田保留0.3—1.0米的间隔。

5.带状整地

在已固定的平沙地上栽油松,应尽量应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全面整地;容易风蚀,存在重新起沙的威胁时,则用带状整地,带宽不等,因地制宜,一般1—3米,带向与主风向垂直,带间留1—2米宽的原生植被作保护带。在沙梁地可沿水平等高带进行整地。在半流动沙地上要先栽沙蒿、沙柳等固沙先锋草种、树种、然后在其行间再栽油松。

三、密度适宜

油松幼年时生长较慢,干形不够端直,侧枝又较粗壮,再加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所以要适当密植,油松造林多采用丛植(2—5株一丛)在近山,低山接近居民点地方,群众对薪柴及小径级用材有迫切要求,造林密度可大些,每亩440—666株(株行距1×1米,0.7×1.5米或1×1.5米)。在中山地带深厚土壤上培育大、中径级用材林时,造林密度可小些,每亩240—440株。密度过小,则难于郁闭成林或难于培育通直良材。

四、混交造林

1.油松与灌木行间混交

可采用的灌木有紫穗槐、胡枝子、沙棘等。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增多,根系发育良好,保持水土效益增强,且早得收益。据试验,油松紫穗槐混交林下土壤渗水速度比纯林下快5倍。油松灌木混交林适于在比较瘠薄的水土流失地上营造,要防止灌木生长过旺而压抑油松生长,因此行距应保持在1.2米以上,必要时对灌木进行平茬。15年生后,喜光灌木在油松林逐渐消失,为油松生长让出了空间;中龄林(25—30年)后,只要有种源,灌木层在油松林下都能够恢复起来。

2.油松与阔叶伴生树种作行间或带状混交

可用的树种有椴树、花曲柳、山杏等。这种混交林能更好地起到改良土壤及防火、防虫作用,但这种关系较难于调节。大多数阔叶树种初期生长比油松快。为保证油松在混交林中优势,油松带应在3行以上,油松与阔叶树种的行应在1.5米以上。另外,这类混交林对造林地条件要求高,只有为它选用较好的造林地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3.油松与橡栎作带状或块状混交

橡栎类树种中按不同立地条件可分别用蒙古栎、辽东栎等。松栎混交林在自然分布较普遍,优点也较多。但这两个树种同属阳性第一林层树种,要保证它们同时成长起来,必须采用带状或块状混交方法。一般在5年生以前油松生长快于栎类,此时林分尚未郁闭,问题不大;5年以后栎类生长又快于油松,要善于调节处理。

4.油松与其他针叶树种混交

在低山地区,油松与侧柏混交效果较好,可提高林分稳定性,减少病虫害。油松侧方遮荫,对侧柏生长有力。在中山地带或偏北地区油松可与落叶松作带状混交。

五、造林方法

1.植苗造林

油松植苗通常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叶色浓绿、高径规格符合标准,没有病虫害的1—2年生播种苗。春、秋造林用2年生苗把握较大,但用1年生苗只要措施得当,也能取得良好效果。雨季造林则常用1.5年生苗(或2.5年生山地苗)。

油松春季造林应用较广,一般情况都能使用。春季植苗要掌握适时偏早原则,雨季造林要掌握好雨情,一般在雨季前期,透雨后的连阴天栽植。最好不晚于7月下旬,这样可利用根系生长的第二次高峰,加速愈合再生,有利成活。雨季晴天造林(用带土坨的苗)应在早晨、傍晚时间栽植,连晴三天后即应暂停,待再次降雨后继续栽植。秋季造林时间长,在阔叶树落叶后到土壤解冻前均可,但有些地区要防止新栽苗越冬受寒风侵袭而干枯,最好在栽后入冬前采用覆土防“寒”措施,把油松苗地上部分用土盖严,来春土壤解冻后将防寒土扒开,结合进行第一次松土抚育。高寒山区有冻拔害的地方不宜采用秋季造林。

作者简介:董明喆(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呼兰籍,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油松造林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