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山县2019年8月7-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9-12-26杨迅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暴雨过程系统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数据、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区域站雨量资料和地面实况等多种资料分析及物理量诊断分析在秀山县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一槽一脊、副热带高压、弱高压、低涡切变等是引发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秀山县特殊的地形条件导致从东面来的气流分为三支气流,并在盆地中部形成动力抬升作用。再加上县城人口处较为密集,进而加剧了秀山县层积不稳定作用;8月7日18时30分我县及与湖南、贵州的交界地区有较多的对流单体,秀山境内是其中一个较强的对流单体,为县城的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秀山县;暴雨;过程;系统

局地性大暴雨的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暴雨预报是短期天气预报中的重点研究对象。现代天气预报的产品丰富、手段多样,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产品,提高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2019年8月7日到8日出现在秀山县的局地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为提高今后气象服务工作中的暴雨预报水平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外侧,与湖南、贵州两省接壤。其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境内中部为盆地地貌,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河流均属沅江水系,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农业用地,其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秀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降雨充沛,尤其是汛期,降雨量最大且气温较高,易发生局地性暴雨等对流性天气,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业等方面,影响尤为显著。

一、 降雨实况和灾情

1.降雨等级划分

一般降水常分为7级(表1)。暴雨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个量级。形成暴雨必须满足充分的水汽供应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两个条件。因此,考虑暴雨时,必须对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进行分析。

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降雨量的大小,降雨持续时间长是暴雨形成的重要条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命较短,一次中、小系统的活动,只能造成一次短时的暴雨。因此,必须要有多次中(小)尺度系统的连续影响,才能形成时间较长、雨量较大的暴雨。并且,中、小系统的发生、发展通常是以一定的大尺度系统为背景,即暴雨总发生在大范围上升运动区内。

2.降水实况

2019年8月7日08时到8日08时,出现了入汛以来的一场袭击秀山县城的大暴雨,全县53个站点中,共出现了2站大暴雨和8站暴雨。最大降水量为秀山城市站143.4mm,其次是长滩村130.1mm,2站相邻且距离不足5km(见图1~图2)。1h最大雨量为48.1mm,于8月7日22时出现在长滩村。本次暴雨局地强降水特征明显,降水量主要集中在8月7日18时到8月8日01时,期间秀山城市站雨强大于20 mm/h分别是19时47.4mm、22时31.5mm、01时22.2mm。因而造成城市排水系统不能及时排水,出现了城市内涝和民房过水,冲毁了部分农田和基础设施,340 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紧急转移了22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 成因分析

1.大气环流背景及主要影响系统分析

8月6日20时,500hpa图上东亚中高纬地区为一槽一脊,副高主体在朝鲜半岛附近对上述槽形成较强的堵塞,使该槽发展加深至重庆西南部,强台风 “利奇马”位于台湾岛以东洋面,台风外围气流与槽底气流在黔、湘、桂交界处形成弱高压。7日08时,500hpa上述弱高压减弱消失,槽南段闭合形成小低涡环流,重庆中部到贵州中东部形成南北向的风速切变;700hpa和850hpa上重庆中部均有一低涡,该低涡位置上下层对应较好,我地位于其东南侧。7日20时,500hpa湖南西北部到贵州中部有一东北-西南向切变线压在我地上空,700hpa南北向的低涡切变压在我县西侧附近,850hpa层以下受台风外围的偏东波动气流影响,上下层形势在我地配合较好,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2.地形因子的增幅作用分析

我县地形总体西高东低,西面山脉最高海拔800-1600米,但东面是一座海拔600-1000米的山脉,中部有一个三角形盆地海拔400米左右,县城处于盆地中央。从东面来的气流受到東面山脉的阻挡分成三支气流,一支翻越山脉后进入盆地,另一支从东北方向绕行进入盆地,还用一支从东南方向绕行进入盆地,三支气流在盆地汇合并受到西面高山的阻挡,共同在盆地中部形成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另外县城人口较周边密集,夏季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强县城上空的层积不稳定作用。

3.雷达图分析

8月7日18时30分铜仁雷达图中,我县及与湖南、贵州的交界地区有较多的对流单体,秀山境内是其中一个较强的对流单体(图3a),其对流中心正位于县城上空, 中心区域雷达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中显示2-4km高度范围内其强度高达50-60dBZ(图3b)。造成了此时段县城的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达47.4 mm。其后还形成了列车效应,又出现了两次短时强降水,累积雨量达100mm以上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8月7-8日秀山县发生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一槽一脊、副热带高压、弱高压、低涡切变等是引发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2.秀山县特殊的地形条件导致从东面来的气流分为三支气流,并在盆地中部形成动力抬升作用。再加上县城人口较为密集,进而加剧了秀山县层积不稳定作用;

3.8月7日18时30分我县及与湖南、贵州的交界地区有较多的对流单体,秀山境内是其中一个较强的对流单体,为县城的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容,史小康,李耀东.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39(01):66-73.

[2]黎娜,田文法,罗成,郝晓虹.秀山县暴雨成因分析及预报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15-221.

作者简介:杨迅(1973-11-)男,土家族,重庆秀山人,专科,工程师,从事气象综合业务工作。

猜你喜欢

暴雨过程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WJ-700无人机系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暴雨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