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单5号”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2019-12-26张晶晶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蓟马定苗玉米螟

张晶晶

沈丘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省界首市、临泉县接壤,处在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区的中心位置。现有耕地114万亩,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热、水等自然条件优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很大比例,在全年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加强管理,夺取玉米高产丰收,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德单5号”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德单5号”玉米新品种生产周期短,生长期间旱、涝、风(倒伏)、雹、阴雨寡照、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要想夺取夏玉米高产,必须把好品种选用这一关。要求所选用的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密植、抗病虫、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

二、足墒早播,力争全苗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说明抢时早播对夏秋作物夺取高产极其重要。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采取贴茬播种的方法,进行抢时早播。一般要求在6月5日前后播种完毕,最晚不迟于6月10日,要做到足墒下种。如果播前土壤墒情不足,应先浇好底墒水,然后播种,也可先播种后浇水。同时,在播种前要搞好种子精选和药剂拌种,最好选择包衣种子,采用机播耧播种,力争一播全苗,打造苗齐、苗匀、苗壮的高产基础。

三、合理密植,以密度夺高产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光、温、水、气等自然资源,夺取玉米高产,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群体,又能够保证每一个单株的健壮生长,进而夺取高产。从当前我区的玉米生产实际情况看,可采取宽窄行方式播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1-24厘米,留苗密度4500—5000株/亩;株距27-31厘米,留苗密度3500-4000株/亩。靠密度夺取高产。

四、科学选用化学除草剂

玉米田杂草种类较多,而目前市场上用于玉米的除草剂品种也较多,正确选用除草剂,可提高除草效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1.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应选用50%乙草胺乳油,150—200ml/亩;或用乙莠混剂即50%乙草胺乳油和40%莠去津胶悬剂按1:1的比例,每亩用量各75ml,随配随用;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

2.出苗后3—5叶期,这时杂草2—3叶期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期,每亩用40%莠去津胶悬剂200—250ml,兑水40—50公斤,在喷雾器喷头上加上防护罩,进行定向喷雾,喷透杂草。

3.玉米拔节后,对植株较大的杂草,可用灭生性除草剂,每亩用20%百草枯水剂200—250ml加水50公斤,在喷头上加防护罩定向喷雾,以免发生药害。

五、适时间定苗,提高整齐度

玉米出苗后,要加强苗期管理。做到及时间定苗,留足苗,保密度。一般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根据产量目标所计划的留苗密度,按设计密度增加5%的数量留苗。间定苗时,坚持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杂留纯的原则,确保苗匀、苗壮。对缺苗断垄处,可利用双株留苗的方法补苗。苗期中耕、松土2-3次,进行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形成壮苗长相。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继续加强管理,多次拔除弱株、病株,在保证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提高田间玉米的整齐度,塑造高产丰收的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

六、按需配方,科学施肥

每100公斤玉米籽粒,吸收纯氮2.6公斤、纯磷(P2O5)0.9公斤,纯钾(K2O)2.43公斤。因此,根据产量目标,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对夺取高产尤为重要。由于夏玉米可利用冬小麦的有机肥和磷肥的后效,一般不用再施有机肥,少施磷肥。每亩施纯氮10公斤—18.5公斤、五氧化二磷3-7公斤。氧化钾8——12公斤、硫酸锌1—1.5公斤。(见夏玉米目标产量与计划施肥数量表)磷、钾肥作基肥施入,或作为苗期追肥一次施入。氮肥作追肥分次施入,一般大田分二次追施,第一次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总量的1/3;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2/3。超高产田块,氮肥应分三次,按照轻施苗肥,重施孕穗肥、补施花粒肥的原则进行追施。第一次在拔节前将总量的30%,加磷、钾肥,一次施入,促根壮苗;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总量的50%,以促穗大粒多;第三次在抽穗至开花期追施总量的20%,延长叶片功能期,以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施肥深度应大于15厘米,以提高肥效。

七、合理排灌,防旱除涝

“德单5号”玉米新品种是需水量较多而且又不耐涝的作物。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苗期耐旱怕涝,若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除,防止芽涝和苗涝;拔节后,一直到乳熟期,需水量均较大,发生旱情时要及时浇水灌溉。特别是抽雄前10天和抽雄后20天,这段时间是玉 米的需水临界期,必须保证供应充足的水分,以免造成“卡脖旱”。

八、加强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青枯)病、粗缩病、矮花叶病、纹枯病、褐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蓟马、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应当根据本区病虫害预测预报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抓好以玉米螟、蓟马、蚜虫为主的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蓟马的发生为害,预防玉米病毒病的发生。中后期抓好玉米螟的防治,可进行两次防治:第一次在大喇叭口期用2.5%辛硫磷颗粒剂丢芯,可收到较好的防效。第二次在抽雄期视螟害发生情况而定,如果螟害严重,大幼虫向下移动尚未蛀入嫩穗或茎杆时,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90%敌百虫0.5公斤,加水12.5公斤,拌细土25公斤混合而成药泥,在玉米授粉后且花丝尚未干时,剪去花丝在穗头上抹上一些药泥,均有较好的防效。玉米蚜虫、蓟马,亩用10%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兼防玉米螟。

2.抓好病害防治。认真做好玉米病害的观察测报,及时施药防治特别是苗期应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等虫媒传播病害。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等病毒病防治,主要是消灭蚜虫、灰飞虱、蓟马等传媒昆虫。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用对路农药进行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褐斑病用12.5%禾果利1000倍液或20%三唑酮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的井冈霉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

九、适时收获

当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玉米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即为完熟期,可进行收获。

猜你喜欢

蓟马定苗玉米螟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