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政策视角看英语从“平民语言”发展为“贵族语言”*

2019-12-26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治国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拉丁语中古法语

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张治国 郭 勤

提 要:英语的发展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英语都还属于平民语言,但在第三个阶段已发展为贵族语言。本文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是如何从平民语言发展为贵族语言的,最后发现英语在其语言政策的发展上首先不是从地位规划开始的,而是从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着手的,即先把英语本身做强做大,然后才获取社会地位。

1.引言

1.1 术语界定

所谓“平民语言”是指仅用于平民之间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而“贵族语言”是指上层社会和学术界所使用的语言,如官方语言、宫廷语言、法庭语言、文学语言等。英语最初是一种地位较低、使用人口不多的“平民语言”,它是何时以及如何发展为“贵族语言”的呢?

1.2 英语发展的三阶段

根据英语的本体和地位变化,学界往往把英语的历史发展划分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分早期现代英语和晚期现代英语)三个阶段(见图1)。英语在前两个阶段都属于“平民语言”,到了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英语才逐渐登上了“贵族语言”的宝座。英语是如何发展为“贵族语言”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进行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再进行原因分析。

图1 英语发展阶段图

2.历史回顾

2.1 古英语时期之前

2.1.1 英伦早期居民与凯尔特语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这些人被称为“不列吞人或不列塔尼人”(Bretons)。此外,约公元前3世纪,伊比利亚人也从欧洲大陆来到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后来,这些早期定居者被一批批的入侵者驱赶到不列颠岛的西部(今威尔士一带)和西北部山区(今苏格兰和爱尔兰一带)居住。这些早期居民都使用凯尔特语,事实上,凯尔特语是一个语族,它包含好几种语言,如今在英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依然还有人使用着多种凯尔特语:盖尔语(Gaelic)、威尔士语(Welsh)、康沃尔语(Cornish)、马恩岛语(Manx)等。可见,在古英语诞生之前英国当地人就使用着多种凯尔特语,这些语言对后来古英语的发展和传播都有一定影响。

2.1.2 罗马统治与拉丁语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Claudius)率军入侵不列颠,史称“罗马征服”(Roman conquest of Britain)。之后,不列颠就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人在不列颠(主要是其东南地区)进行军事统治,建立奴隶制大田庄,把英国早期定居者或战俘沦为奴隶,同时,增加罗马帝国的移民,强化拉丁语的使用。公元407年,由于不列颠人的反抗以及罗马帝国(确切地说,是西罗马帝国,下同)的衰退,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统治时代宣告结束,其统治英国的时间长达近400年。尽管罗马帝国走了,但罗马帝国所使用的拉丁语对后来英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势力一直延续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结束。这正如以色列著名的语言政策专家博纳德·斯波斯基(2011:90)所言:“帝国已亡而语言犹存。”由此可见,在古英语诞生之前英国就存在着一种强势语言——拉丁语,而且它一直“陪伴”着英语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可以说,拉丁语一直是英语强有力的竞争对象。

2.2 古英语时期

2.2.1 日耳曼人入侵与古英语的诞生

公元5世纪初,罗马驻军从不列颠岛撤离后,居住在丹麦南部和德国北部的盎格鲁人(Anglos)、撒克逊人(Saxons)及朱特人(Jutes)等日耳曼部落经北海趁虚而入,占领了岛上肥沃的平原地带(今英格兰一带),英伦早期居民或被杀,或沦为奴隶,或被驱赶到英国西部和西北部山区。这些入侵者说的是“西日耳曼语的三种不同的,但是能够互相听懂的方言,这三种方言汇合成为古英语”(李赋宁 1991:2)。

到7世纪初,这些入侵者先后建立起七个王国:盎格鲁人在东部和东北部建立默西亚(Mercia)、诺森伯利亚(Northumbria)和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三个王国;撒克逊人在南部建立威塞克斯(Wessex)、埃塞克斯(Essex)和萨塞克斯(Sussex)三个王国;朱特人在东南部建立肯特(Kent)王国。这阶段史称“七国时代”(Septarchy)。这些王国的建立为后来古英语众多的变体或方言(详见本文3.2.4)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且当时没有任何一种英语变体或方言可以担当共同语或通用语(lingua franca)的重任,这对古英语的发展和传播非常不利。

2.2.2 丹麦人入侵与古英语的混码式发展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或称维京人)屡屡入侵英国,直至11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史称“维京时期”(the Viking Age),它可分为“袭击期、定居期和同化期”三个阶段(Fennell 2005:58)。为抗击丹麦人,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Egbert)于公元827年统一了七国,建立了统一的英格兰王国。这不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共同抵抗外来入侵者,也有利于古英语从各种变体或方言中产生一种共同语(即后来的以伦敦所在地的东中部英语方言)。但到9世纪末,丹麦人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公元879年,英格兰阿尔弗烈德大王(King Alfred the Great)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Danelaw)。于是,丹麦语在此地流行并与古英语形成接触和竞争的关系。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Cnut或Canute)宣称兼任英国国王(1016—1035年在位),于是,英国成了丹麦帝国的一部分,英语的地位可想而知。克努特国王死后其子继位,克努特之子死后,英国王位复归于英国人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英语又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丹麦人在英国的影响前后持续近300年,故“丹麦语和斯堪的那维亚语或古诺斯语(Old Norse)对古英语的影响是重大的”(Freeborn 2000:46)。在古英语发展后期或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此时的古英语与丹麦语相互接触,形成混码(其中还有不少来自凯尔特语和拉丁语的借词),与最初的古英语有很大的差别,有人称之为“英语-丹麦语克里奥尔语”(Anglo-Danish Creole)(Milroy 2007:17),其实,此时的英语已经发展到了中古英语阶段。

2.3 中古英语时期

2.3.1 诺曼征服与三语(法语、拉丁语和英语)的地位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诺曼王朝(1066—1154年)由此建立。威廉一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加强对英国的管理,如下令编辑《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引入欧洲大陆的分封土地制度,强化王权,引进法国贵族(原英国贵族大多或被杀或逃离),青睐法国语言和文化(很多新贵族不懂英语,也不想学英语),法语成了英国的“贵族语言”。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和使用法语显然对英国人(尤其是社会精英)是有利的,因此,许多社会地位较高的英国人通过跨国婚姻以及与统治阶级的频繁接触等渠道而学会了法语,以致后来“使用法语和英语主要成了区分社会地位的标志,而不是判断民族所属的方法”(Baugh & Cable 2001:111)。总之,在诺曼王朝统治期间,英国使用着三种较大的语言:法语、拉丁语和英语。法语是统治阶级的语言,是“贵族语言”,用于宫廷、行政和法律等领域;拉丁语是传统强势语言,是学术和宗教语言,用于著述和宗教活动;英语则沦为下层社会劳动者使用的世俗语言,用于平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场合(Knowles 2004:2)。

2.3.2 诺曼王朝之后法语和英语的地位之争

诺曼王朝结束后的两个多世纪里(即从12世纪后半叶至14世纪末),法语和英语在英国的地位之争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态势。

一方面,由于英国王室、贵族与法国在政治、土地拥有(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和法国南部的部分地方)和婚姻等方面都还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人与法国交往频繁,再加上法语过去在英国的影响,因此,法语还是英国的“贵族语言”。但在这期间,法语的地位在逐渐下降,除了法国人失去在英国的政治统治外,主要还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英国与法国的正面关系在减少。例如,1204年,英国约翰王丧失了诺曼底,这大大降低了英国国王、贵族与法国的各种联系,到了1250年,“英国贵族使用法语的最佳理由也已经不存在了”(Baugh & Cable 2001:127)。英国的上层社会开始逐渐地转用英语,到了14世纪初,很多贵族在懂法语的同时,也学会了英语,而他们的小孩则把英语作为自己的母语,把法语视为外语。第二,英国与法国的负面关系在增加。例如,1337年,由于领地和王位继承权的纷争,英格兰和法国之间掀起了断断续续长达116年的百年战争,“法语成了敌国的语言”(Baugh & Cable 2001:138),这进一步削弱了法语在英国的影响,英国法院、学校和宫廷分别于1362年、1385年和1399年停止使用法语。

另一方面,在这期间,英国王朝更迭不断,但英语的外部发展环境还是趋于好转,使得英语的地位在逐渐上升,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英语有了政治保障和社会基础。诺曼王朝统治结束后,英国从此可以自治,这为英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诺曼王朝结束以后,尽管英国社会尚不稳定,但此时的中古英语不再受到入侵者语言的干扰和影响,人们也无需因统治阶级使用不同的语言而要适应双语和混用语码(Milroy 2007:18),大众从而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此外,英语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以下重大事实可以佐证:英国于1215年订立的《大宪章》(Magna Carta)最初是用拉丁文书写的,1297年有了英文版的《大宪章》;1348年,英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多数学校的教学语言;1362年,英国颁布《法庭辩护法令》(Statute of Pleading),规定一切法庭诉讼必须用英语进行,英语从而取代法语成为英国的司法语言,并首次用于议会场合;1362年爱德华三世成为首个用英语发表英国国会演讲的国王;1388年,乔叟(G.Chaucer)开始用英语书写《坎特布雷故事集》;1476年,卡克斯顿(Caxton)建立了英国的第一个英语出版社。第二,英语本身的发展和影响日益显现。截至13世纪中叶,中古英语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13世纪末,“英国社会中最保守的两个部门——教堂和学校也开始越来越强调英语的使用了”(Baugh & Cable 2001:136)。到15世纪,中古英语已经逐渐发展成了早期现代英语,其地位在不少领域都有所提升,英国贵族阶层也陆续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2.4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

2.4.1 英国的统一与早期现代英语地位的提升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是英国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都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这给世界和英语也都带来巨大变化”(Fennell 2005:136)。尤其是英国政治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英语的社会地位,例如,公元153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签订《联合法案》(Treaty of Union),两者合二为一。公元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都通过了《1707年联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并订立了《联合条约》(Treaty of Union),结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公元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都通过了《1800年联合法案》,形成联合王国,但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只有北爱尔兰仍留在联合王国内。英国以英格兰为中心,逐渐把其他几部分合并起来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在其形成过程中联合王国为了建立国家共同语和塑造国家身份都规定了英语为其官方语言。从此,英语有了政治和法律的保证,早期现代英语也就逐渐地在英国的宫廷、行政、法律、学术、学校和宗教等领域取代了法语和拉丁语的地位,成了“贵族语言”。

2.4.2 英国的海外殖民开拓与英语的国际推广

16世纪以后,英国相继出现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为了掠夺资源和扩展贸易,英国从此开始了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同时,把英语也推广到海外,使得英语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

3.原因分析

影响语言地位和语言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年代,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有时还大于语言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语言的地位规划更受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而语言的本体规划更受语言因素的影响,语言的习得规划则同时受到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大的环境来看待语言和语言政策,而不要把语言和语言政策视为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斯波斯基 2004)。在英国,英语从一门弱小语言逐渐发展为一门强势语言,仔细分析,这其中既有语言的内部因素,更有语言的外部原因。

3.1 语言的外部原因

3.1.1 政治原因

可以说,统治阶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地位,也就是说,语言的地位规划与其说是由学者选择,不如说是由统治者决定。古英语时期从5世纪到11世纪,在此期间英语一直处于“平民语言”的地位。在这期间,英国东南部(今英格兰)的统治阶级虽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但他们最初也是入侵者,其社会根基不牢,对于英语的发展,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而且,当时英国尚未统一,时局动荡不安,再加上前统治者罗马帝国的影响,以及后来的丹麦人入侵和维京人的骚扰,因此,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不完整、不牢固、也不连续,他们无暇顾及语言本体亟待发展的古英语的命运。在这一时期,英语需要与拉丁语竞争,结果是拉丁语被视为高阶语言(H.language),英语是低阶语言(L.language),此外,丹麦语、古诺斯语和凯尔特语也都与英语形成竞争关系。

中古英语时期从11世纪中叶至15世纪中叶,前后跨度约400年,英语也一直处于“平民语言”的地位。这一时期,诺曼人统治着英国。“英语沦为英国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们的语言”(李赋宁 1991:95),英语是当时被统治阶级所使用的语言,而上层社会(如宫廷、贵族、僧侣、政府人员、法院和学校等)都使用法语和拉丁语,以示高贵和典雅。在中古英语时期,英语需要与法语、拉丁语竞争,结果是法语和拉丁语都获得高阶语言的地位,而英语仍属低阶语言。

到了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拉丁语式微,法语因诺曼王朝的结束而逐渐退出了英国上层社会的主导地位。英国人有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后,才能保证英语的社会地位。英语便逐渐成了英国的官方语言、法庭语言、宫廷语言、文学语言和教会语言。经过近千年的斗争和发展,英语在英国的地位终于从“平民语言”升为“贵族语言”,可谓“千年等一回”。

3.1.2 社会经济原因

古英语时期,英国还处于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上。中古英语时期英国处于封建社会,根据1086年《末日审判书》的统计,英国当时的人口约150—200万,贵族约占4%,自由农民占12%,农奴及其他依附农民占70%以上。社会矛盾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到了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英国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社会。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了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资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社会矛盾主要涉及资本家和工人或无产阶级的关系。可见,在英语发展的前两个阶段,英国都处在农业社会的发展阶段。此时,人口流动少,语言接触也少。处于社会下层的奴隶和农民使用什么语言与上层社会关系不大。相反,上层社会的人为了显示其地位而不想使用下层社会所使用的英语。在现代英语阶段,英国进入工业社会,它刺激了人口的流动和语言的接触,而“人口流动是英语标准化的关键”(Fennell 2005:97)。同时,它要求人人守时,追求标准和规范化。因此,工业社会要求人们打破阶级观念,建立共同语,而且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此外,经过数次社会变革后,工业阶段的不少社会精英都是从社会下层上去的,他们具备英语能力。因此,到了早期现代英语阶段,从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两方面来看,提高英语地位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3.1.3 宗教原因

古英语时期正是欧洲的“黑暗时期”(Dark Ages),中古英语时期是欧洲的中世纪。在这两个阶段期间,宗教势力都掌握着实权,他们当然会推广使用拉丁语而不是英语。例如,公元6世纪末(597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Pope Saint Gregory I)派修士奥古斯丁(Augustine)到英格兰传教。到7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最初罗马基督教是通过拉丁语或希腊文传播的,也就是说,在传播罗马基督教时,没有使用平民熟悉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直到14世纪末(1382年)才出现英语版圣经。但是,1527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从1529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缴纳贡赋。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An Act for the King' s Highness to be Supreme Head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这一系列的宗教改革终结了拉丁语在英国的宗教语言和学术语言的地位,提高了英语的地位,促进了英语的推广。

3.2 语言的内部原因

一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推广既取决于语言的地位规划,也取决于语言的本体规划,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一门语言本体不行(如没有书写文字、词汇不丰富、语法结构繁难),即使有了地位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发展,就像扶不起的阿斗。英语自诞生起就在众多的语言包围中求生存,不断地兼收并蓄,吸精华,弃糟粕,固体强身,从而促进了英语的本体发展。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古英语是英语的诞生与成长期,中古英语是英语的发展期,现代英语是英语的壮大期。在中古英语晚期,英语的本体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为英语获得“贵族语言”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3.2.1 语音体系的简化

拼写系统的简单化:古英语的书写最初是采用一种北日耳曼字母系统——“卢恩(或如尼)”字母系统(Runes或the Runic alphabet),7世纪以后才逐渐改用拉丁字母系统(Freeborn 2000:24)。全世界使用“卢恩”字母的人较少,该系统的书写也较复杂,这无疑既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也不利于英语的传播。因此,自古英语晚期以后,英语的书写改用了拉丁字母系统。

发音系统的简单化:英语的发音在不断简化,例如,元音大转移或元音大变化(the Great Vowel Shift)大约从1400年(即中古英语末)开始,到1750年(即早期现代英语末)结束,前后持续了350年。元音大转移就是“把所有长元音的发音都提高一个位置”(李赋宁 1991:209),使英语的元音更短,更便于人们的使用。

3.2.2 词汇体系的变化

词汇总量的扩大:加强英语的本体规划,大量吸收外来词,使得外来词和本族词相互补充,从而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李赋宁(1991:3)说:“古英语的基本词汇是西日耳曼语的共同词汇。”古英语吸收了不少外来语,它们主要来自凯尔特语、拉丁语、丹麦语、古诺斯语等(Mitchell & Robinson 2005)。中古英语吸收的外来语主要来自法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等。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正好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的英语吸收了大量的拉丁语、古希腊语和意大利语等语言的词汇。

词汇拼写形式的缩短:李赋宁(1991:8)指出:“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英语最重要的变化是词尾变化的削减。”中古英语时期是英语从综合性语言(即语言结构的不可分性)转变成为分析性语言(即语言结构的可分性)的过渡时期。于是,不少现代英语的本土词汇(即盎格鲁-撒克逊词汇)都比古英语时期的本土词汇更简短,如habban—have(前为古英语词汇,后为现代英语词汇)。

3.2.3 语法体系的简化

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英语语法的简化一直在进行。简化的语法更有利于学习者的掌握和语言的推广。

英语词法不断简化:语言学家斯威特(Sweet 1882,1892)认为,古英语阶段是英语“词形变化完整时期”(period of full inflection),中古英语阶段是英语“词形变化削减时期”(period of leveled inflection),现代英语阶段是英语“词形变化消失时期”(period of lost inflection)。也就是说,古英语里保存了大量的词形变化,但随着英语的发展这些词形变化逐渐消失。例如,古英语的形容词有强变化和弱变化之分;形容词和被其所修饰的名词的性、数、格必须保持一致;古英语的名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有五个格,即主格(nominative case)、生格(genitive case)、与格(dative case)、宾格(accusative case)和工具格(instrumental case)(李赋宁 1991:5)。此外,古英语的名词有“性”的划分——阳性、阴性和中性,而且这种“语法性”(grammatical gender)与“自然性”(natural gender)不一致,如“太阳”(seo sunne)属阴性,“月亮”(se mona)属阳性,“妻子”(pat wif)属中性。上述种种词法现象都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到了现代英语时期,这些词法内容都被删除了。

英语句法逐渐简化:英语在句法上不断删繁就简,例如,古英语里很多倒装句或半倒装句结构,即“副词—动词—主语”(AVS)、“宾语—动词—主语”(OVS)、“宾语—主语—动词”(OSV),但在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时期,这些句法结构基本都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SVO)结构。

3.2.4 共同语的建立

古英语自诞生起就逐渐形成了四种方言:肯特方言(Kentish)、墨西亚方言(Mercian)、诺森伯利亚方言(Northumbrian)和西撒克逊方言(West Saxon)。其中,西撒克逊方言虽最为重要,但难以达到服众的地步。到了中古英语早期,英语有了五种方言:北部方言、西中部方言、东中部方言、西南部方言和东南部方言(也称肯特方言)。在中古英语后期,人们逐渐形成了以首都伦敦所在的东中部方言为民族标准语的共识,这有利于这种英语变体的发展、壮大和推广,同时也有助于来自各地人们间的沟通交流。

共同语特别需要不断地加强本体建设,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英语在这方面表现不俗。15世纪晚期英国引进印刷术,这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的标准化和普及。1604年,英国出版了第一部由罗伯特·考德雷(Robert Cawdrey)编写的英语词典——《英语词汇表》(A Table Alphabeticall)。1755年,约翰逊博士编纂了《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09年,琼斯编写了《英语发音词典》(Daniel Jones Received Pronunciation)。这些词典对英语在拼写、读音和用法方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进而推进了英语正字法(orthography)的发展,助进了英语在英国的推广。

4.结语

英语能从一个底层的“平民语言”发展为上层的“贵族语言”,其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语言政策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纵观英语15世纪之前的发展史,我们发现英语在政策上首先不是从地位规划开始,而是从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着手,即先把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发展得更规范、更现代、更丰富和更科学,同时还扩大和普及英语的标准体,尤其是在社会的基层中进行扩大和普及。而且,这些规划的管理者不是拥有特权的某一政府机构或个体,而是广大的语言工作者或个体(如语法学家、词典编纂家、教师等)。但是,英语要想最终成为“贵族语言”,还得依赖语言的地位规划,而语言的地位规划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此时,英国的政治家及社会精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语自开始就是“平民语言”,它一旦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之后,其推广不是“自上而下”的问题,而是“自下而上”的活动。因此,英语在英国国内的推广和普及就显得非常容易和快速。

此外,英语能从一个底层的“平民语言”发展为上层的“贵族语言”,其社会意义及历史意义是巨大的,从语言政策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成功的。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或故乡,英语在英国的发展壮大及地位提高为英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以及国家形象和国家身份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英语后来走向世界并成为国际性语言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拉丁语中古法语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以意大利传教士为例浅谈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从词汇角度探究英语和法语的相关性
“本”、“体”、“本体”词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