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

2019-12-26华裕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目标英语课程

华裕涛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1 导语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针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以及评估方法的全面调整。通识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为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程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视野更为开阔的实践平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内涵得以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科学,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得以真正全面释放。

2 通识教育的内涵

大学的育人目标是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来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生活能力,积极生活态度的完整的人,而不是为特定职业定制工作机器。高等教育事业越是发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就越是与日俱增。“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识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充实着,我们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的追根溯源来探寻大学精神”。[1]

究竟什么才是通识教育呢?“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2]目前,“通识教育之所以引起普遍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专业化教育体系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弊端”。[3]然而,提倡通识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否定专业教育,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大学教育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大学的专业教育是为了避免教育的自由化,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改革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发展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为了克服专业教育的应试导向,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3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

3.1 后续课程的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前提,简单地说就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指导和统筹作用”。[4]在科学的课程目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片面的以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为主,而是在逐步消化知识点的循序渐进过程中,着重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辩证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多年来一直把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这当然是坚持了语言的实践本质。然而一味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会让英语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上功利主义的道路,一旦学生学了之后不会用,不能用,就必然动摇大学英语课程的存在基础。“大学教育的目标要培养本科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以及为就业做准备”。[5]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课,也必然面临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课程目标不能仍然沿袭旧法,片面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后续课程的课程目标必须要让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得以充分体现,真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2 后续课程的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里所说的内容设计既是后续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布局,同时也是指单门特定后续课程的内容选择。在后续课程的整体结构布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好后续课程各大门类的占比尽量做到平均分布。在单门特定后续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则要在保证课程学术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专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调动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要想有效改变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陈旧的局面,首先要对后续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设置。目前,国内各高校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后续课程按照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三大门类进行划分的。由于语言技能类的后续课程同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结合最为紧密,因此,该门类下的后续课程开设门数最多。比如,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听力等。此类课程一般无需英语教师额外“充电”,即可较为轻松的完成授课任务。按照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一些大学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开设了如英美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经典、英美报刊选读等语言文化类课程,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此类课程多和英语教师的科研方向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任课教师只需完善教学设计,亦可胜任授课任务。专业英语门类下,常见的后续课程有商务英语,科技英语,金融英语和法律英语等。此门类后续课程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英语教师在开课前需经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相关专业理论基础。

3.3 后续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设计

后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将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语言教学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对学习者需要语言的目的的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大纲和教学法及材料的设计、教学步骤对于学习语言能力的影响的评估等”。[6]因此,除了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改革以外,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模式也亟待改变。在通识教育教学环境下,后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循序渐进的推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尽可能摆脱应试教育束缚,以利于教师更加全面、细致、客观的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后续课程就应该摆脱传统的单一终结性教学评价模式,全面推进形成性评价。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精心完成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得到升华和体现。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重点被转移到了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上来,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

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人们不断挖掘互联网的巨大潜力,探索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秩序形成了巨大冲击。这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互联网时代全新教学模式的出现丰富了后续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使得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有效。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转移到课外完成,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只是急于完成知识点的讲解,而是从容的对学生答疑解惑,实现与学生的充分互动交流,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终于有了强大的现实基础。

4 结语

“课程的终极目的是要发展受教育者健全的精神、人格和体魄”。[7]通识教育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同时也为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改革打开了思路。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不再是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得到充分释放,这也为增加课程的学术性打下良好基础。

“现代教与学已经远离过去的传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8]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同于以往对于课程设计的小修小补,而是一项自我修正的系统工程,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大学英语课程本质属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之后做出的必然选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必须调动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改革实践。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惠及广大师生,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目标英语课程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