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域下打造“巴马瑶族文化特色小镇”

2019-12-26林筱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巴马瑶族长寿

林筱筠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 530028)

1 背景介绍

“全域旅游”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射弩之乡”“世界铜鼓之乡”“中国香猪之乡”等多个殊荣,尽管如此,巴马县下10个乡,包括31个村普遍存在以下困难:①老年人口数量多,占人口约12%以上且呈上涨趋势,已步入老年型社会,缺乏主要劳动力;②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地形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耕地面积小;③水柜供给不足,人畜饮水相对困难;④缺乏稳固住房;⑤受教育程度低,无专业养殖,种植技术。

针对以上难题,在全域旅游视域下大力弘扬瑶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小镇一方面能增加居民人均收入,解决就业难题,另一方面使由来已久的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打开巴马国内外知名度,使当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 巴马介绍

2.1 巴马瑶族文化介绍

巴马境内共有四大瑶族分支:土瑶,番瑶,安定瑶和蓝靛瑶,前三支属于布努语系瑶族,后者为勉语支系瑶族。①“土瑶”属于本地瑶,语言夹壮较多,服装与汉族无异,民族特征不显著;②“番瑶”前称为“反瑶”,因其多次武装反抗封建土司对瑶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后因“反”字颇不雅,进而改名为“番”瑶(另一说法为其民族时常翻山越岭,迁徙生活而得名“番”);其语言沟通不易,但民族特色浓郁;③“安定瑶”中安定是都安旧称,安定瑶语系交流有一定困难,服饰与文化与汉族无异;④“蓝靛瑶”因擅长制蓝靛得名,其传统服饰保存较好,但是生活方式与汉族相似。

本文主要分析讲述布努瑶的核心文化:密洛陀及其诞辰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的祝著节。密洛陀是布努瑶的创始始祖,她开天辟地,创造世间万物。她用蜂蜡捏出汉人,壮族人和瑶族人,分别擅长耕作,能歌善舞,织布打猎。最后她为了创造世界,维护和平而变得苍老,她的孩子们看着她头发越来越白,人越来越衰老而着急,密洛陀告诉大家在她生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当天为她祝寿补粮,就可以寿比南山,永活人世。于是这一天成为瑶族人民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的节日并一直传承至今。

祝著节当天,瑶族老少登山赶会,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场面热闹非凡。节日主要表现形式有:①祭祖:瑶族人民穿着民族服饰背起铜鼓登山祭拜祖先;②跳陀番舞:主要教育小孩如何为人处世;③对山歌:主要歌颂密洛陀的丰功伟绩;④丰收铜鼓舞:这是整个节日最重要的部分:表达对丰收的祈祷;⑤斗鸟:瑶族人民好鸟,喜欢养鸟,斗鸟;⑥射弩:巴马是远近闻名的射弩之乡。

2.2 巴马旅游情况

截止2016年,巴马以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主要工作任务,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改善旅游环节,完善旅游设施,荣获全国县域旅游之星称号。形成具有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18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景区4个。长寿养生旅游和观光旅游成为巴马旅游名片,巴马寿乡探游成功列为广西十大旅游精品,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4万人次,入境游客3.43万人次,分别比2015年增长17.2%和15.5%;国内旅游总收入37.1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6.92万美元,分别增长10.8%和16.3%。

随着“养生”概念不断兴起,每年涌入巴马的“候鸟人”不断攀升,巴马长寿养生之旅得以迅速发展。环绕巴马热门景点的百魔屯,坡月,平安屯,坡纳屯,那彩屯等长寿乡自然成为“候鸟人”的栖息地和观光游客的短暂体验空间。其他旅游方式如:农家乐,地质观光,田园观光等也逐渐受到游客喜爱。

3 “巴马瑶族文化特色小镇”可行性分析

3.1 资源

3.1.1 自然资源

巴马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下是主要景点:

百魔洞景区位于坡月村,平均高约70米,宽50米,主游路线约4000米,是巴马最为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洞内空气负离子达2万-7万个每立方厘米,洞口泉水是弱碱性小分子团水;

大洛水晶宫景区位于牛洞屯岩溶峰簇的山坡上,高约10-35米,宽约8-40米,长度大概600米,以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景观为显著特色,洞内负离子含量达3.6万-7万个每立方厘米;

百鸟岩景区位于甲籇镇烈屯,一石壁把洞口一分为二,两洞内测相通,左洞穴宽40米,高15米,深500米,洞内有众多石英,石柱,石幔等,被誉为“洞中九寨”;

仁寿山庄景区位于那桃乡敢烟屯,“敢烟”是地方方言,意为岩洞不断冒烟雾,村庄仿佛处在云雾中,常年烟雾缭绕,若隐若现,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源地;

盘阳河发源于凤山境内,全长145公里,其中巴马境内有82公里,河水四进四出地下溶洞,水清见底,色如绿玉。盘阳河既是生命之河,又是长寿之河。河水清澈纯净,时而避入地下受到净化;时而露出地表,带出高密度负氧离子滋润着地表空气;

赐福湖是岩滩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大湖。位于巴马县城东8公里处,站在湖边高处,俯视湖面,许多山岭大半截被水淹没,露出水面的山头便成了数百个岛屿和半岛,成为展现在游人面前碧水常驻的赐福湖。湖水深不可测,是乘舟、垂钓、游览库区新村和湖光山色的理想胜景。

3.1.2 人文资源

长寿饮食文化,长寿老人的膳食结构基本上是"四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低动物蛋白、高纤维。他们吃的是自己种的无污染蔬菜和粗粮,以火麻油茶炒菜,主食是玉米、大米,并配以野菜、红薯等,只吃少量肉。

西山红色旅游景区地处巴马东北部,是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被誉为广西革命的“井冈山”,是巴马红色旅游的核心与主体,格斯特原始森林景观奇特,融参观学习,瞻仰缅怀,文化体验,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之外,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部,中共右江特委、右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3 社会资源

儒礼桃花源的仁寿文化源线路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位于那桃乡达西屯,是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体,会议培训,生态科普,农业观光,寿乡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养生度假胜地;

赐福湖长寿岛景区位于坡贵屯,也是长寿旅游标志性的综合景区,这里既能欣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又可以品味当地特色,如巴马香猪,油鱼,银鱼和火麻等美味。

“候鸟人”农家住宿以甲籇乡坡月村为示范点,初步形成旅居养老服务体系,本地人自主经营农家旅馆,提供长租或短租服务,并针对“候鸟人”提供疗养会所和养老地产;

果园种植型旅游型村庄以那社乡大洛村为主,通过产业精准扶贫开发种植火龙果,百香果,珍珠李等特色水果;甲籇乡百马村纳屯开发特色民宿,农耕体验,有机农场,果蔬采摘,休闲度假一系列养生旅游模式。

3.2 产品

巴马香猪是野猪驯化而成。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外地人食之甚感鲜香,逐传名为“香猪”。巴马香猪肉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猪,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猪的226%;

巴马火麻的火麻籽是植物中最集中、最完整、最平衡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火麻油是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也是唯一能够溶于水的油,是被公认的最具营养平衡性的油脂;

巴马山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巴马长寿老人有吃山茶油的习惯,山茶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很少,与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相比,山茶油的油酸含量最高,达80%以上。油酸是食用油中一种重要营养成分;

火麻仁压榨而成。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火麻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或粘质土壤为宜。

火麻汤润肠通便、降三高(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养生、美容养颜的保健功效:润燥滑肠通便,滋养补虚,祛斑、护肤、美容养颜,延缓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癌防癌作用;

巴马珍珠黄玉米颗粒小、圆且硬,米多粉少,生长期长,没有施用农药和化肥,不受任何污染。巴马的玉米营养丰富,比一般大米含的蛋白质高,食用易于消化,产热量很低,含不饱和脂肪;

3.3 产业

全域旅游概念中,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在产业融合中共同发展,互相渗透,发生聚变而产生全新的产业链:

气候养生+农家住宿:半坡乡百魔屯百魔洞,是“候鸟人”在巴马的聚集地之一。每天早晨,一大批来自外地的“候鸟人”聚集在洞口练功吸氧,有的则干脆在洞内光着膀子以各种姿势接受“磁疗”。原本仅有200多村民的百魔屯,如今每年有1万多人次的“候鸟人”在此居住生活。而据不完全统计,过去8年到巴马旅游的游客数量增加了23倍,全县每年会有超过10万人次的“候鸟人”前来居住生活。为了满足外地人的住宿需求,村民利用自家宅基地,和外地老板合作办起了公寓;

地质观光+果树种植:大洛村是巴马4A级景区---水晶宫所在地,因此具有生命探秘,生态养生,地质观光等复合型功能,依托产业精准扶贫开发,村庄中大量开发种植火龙果,百香果,珍珠李等特色水果;

长寿文化+长寿食品:通过推广拜访高龄长寿老人等长寿文化体验项目,在简单交流中体验农活,长寿秘诀,同时经营自产自销的有机农副产品,如铁皮石斛,玉蝴蝶,鸭脚粟,黄玉米等粗粮;

养生运动+寓医于食:赐福村又名中医村,配合壮,瑶中医理疗,为游客提供慢节奏的疗养环境,促进养生保健与健康食疗均衡发展,成为了以中医药养生的特色旅游性村庄。

通过对巴马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产品与融合交错的产业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打造以观赏自然资源,体验瑶族歌舞,感受铜鼓文化,长寿文化,品尝养生食品为主的瑶族文化特色小镇具备可行性。

4 “巴马瑶族文化特色小镇”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巴马旅游资源,产品和产业链的研究调查发现,可以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土特产品与交融发展的产业链,依托瑶族文化特色,打造可以全方位体验瑶族文化的特色小镇。

4.1 3D体验自然风光:巴马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大洛水晶宫景区、百魔天坑景区、水波天窗景区、赐福湖景区、龙洪田园风光景区、弄友原始森林、盘阳河、那社“命”河景区、好龙天坑等。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还原各景区风光,以3D形式呈现一览无遗,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巴马各大风景名胜;

4.2 打造文化长廊:梳理长寿文化:补粮、送寿、敬老、祝寿等习俗,归纳长寿秘诀,普及养生知识,整理长寿老人生活规律;另一方面展现当年红军开展革命斗争的遗址和遗迹照片,呈现革命历史与事迹,让更多游客了解巴马是集旅游,养生,休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4.3 重现祝著节,凝练瑶族文化核心:祭祀祖母密洛陀,打铜鼓,跳铜鼓舞,对唱山歌,射弩,赛陀螺,斗鸟等一系列活动,生动展现瑶族人民传统娱乐方式,既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是游客们近距离体验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4.4 开设农家乐:游客可以体验自产自营的菜品,如长寿老人的食谱,火麻油炒素菜,以玉米,红薯等粗粮为主食,体验当地即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高纤维食材。

5 总结

巴马秀美的自然风光,人杰地灵的生态环境,特有的长寿现象,多彩的瑶族风情与光荣的革命历史造就了其瞩目的旅游热潮,当地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产品与产业,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角度打造瑶族文化特色小镇——一个集观,赏,游,品,购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胜地,以全域旅游发展助推实施旅游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总结与改善巴马养生旅游开发模式,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巴马瑶族长寿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世界最长寿的人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