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阈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研究

2019-12-26涂艳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留学生中华

涂艳群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更是一种无国界的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在一脉相承的文化血液中、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深厚土壤里。中国传统文化展现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它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精神的传播路径。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培育留学生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专业能力方面,在留学生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也可以让中国在世界更有国家影响力。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来华留学生

对于留学生这个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明确的定义,就是一批以学习为目的,跨越国家和地区,而且在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注册的学生。我国近年来政府文件对在华留学生的定义是指来中国学习的非中国国籍的学生。本文中所讨论的在华留学生是指以学习为目的,在我国的科研机构注册或者高等教育机构注册或者进修,持有普通护照的非中国学生,其中包括非学历生和学历生。

1.2 文化自信

笔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不难看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想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要充分的在发展中发挥民族的创新精神,还要顺应发展的潮流,尊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在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正在走向强国之路,对文化的建设,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是我国日趋强大的基本保障。

1.3 跨文化传播

所谓跨文化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扩展和学科分支,它是文化外交的传播载体,也是文化外交的核心内容,它的研究对象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和国家交往之间的规律和特点,是对不同文化的阐释和理解,也是对人类文化变迁和研究的进程,同时也要涉及到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心理差异,还涉及到文化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发挥发展。

2 高等院校中留学生培养的现状

2.1 对外教育的师资力量单薄

教师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在培育学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留学生教育中,为留学生提供教育资源的教师的素质却令人堪忧,随着国际教育范畴的不断扩大,留学生在高校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能够承担国际教育的教师的数量严重告急,一些学校虽然很欢迎留学生来学校学习,但是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却做的非常不够,他们对留学生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只投入了很少的师资力量去培养高校的留学生,这种人数上的不对等严重限制了对留学生的培养,也限制了中华文化在留学生之间的传播,而且一部分老师的语言关还没有过,这就让他们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中,和留学生的沟通都成问题,更不要谈能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教育现状让中华文化在留学生之间的传播成了很大的问题。

2.2 教学内容的传播浅显化

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高校中呈现了被弱化的趋势,随着留学生的增多,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使得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反而会被一些西洋文化吞并,这样非常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 留学生培育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留学生的培育机制还是不够完善,一方面,培育机制不健全,忽视了教学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课堂上宣传中华文化的力度不够,高校未能建立供留学生使用的社会活动体系,无法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更谈不上传播中华文化。

3 传统文化对培育留学生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审美情趣具有导向作用,也是民族一脉相承的精髓文化,关乎到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和外在表现形式,我国发展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得到了社会各界空前的重视。我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向创造性转化,要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还要加强中国文化和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由此可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广大的留学生,既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世界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提高全世界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性;又是一扇窗户,开启了中外学子文化交流和文化学习的传播途径,让留学生的学习经验变得更加丰富,以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精神源远流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改变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固有印象,有一部分外国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刻板守旧的,这样非常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发生改观,也有助于文化的推陈出新,相互交融。传统文化对留学生的培育和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表现形式,还有中华传统文化对他们思想的渗透。通过文化表现形式的传播,可以让留学生体会到独树一帜、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例如京剧、皮影戏等,以及一些中华的传统节日的主体活动,都可以让外国学子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于留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新颖的,而且也让他们感觉眼前一亮,而后者,就是中华文化对留学生的思想的影响,这就体现在日常对留学生的管理中,丰富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思考,让他们理解到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还有孔孟之道,以及一些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哲理。虽然文化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可以渗透入留学生内心的是人类的文化情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让留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培养留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尊重其他国家信仰的优秀品格,还有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充分的认可,还有更加容易适应中国的环境。

4 构建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途径:

4.1 重视传统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国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的多种表现形式一直为国际友人津津乐道。在构建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实践,在各国家的文化共享中发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交流可以遵循王昌龄所提出的“三境”概念。以意境领悟其真、以物境求得其形、以情境感受其情。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无外乎这三个过程,第一是要让留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特征,在心中要对中华文化有初步的印象,二是要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文化内容,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三是通过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逐渐让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敏锐的文化嗅觉,要消耗他们对外国文化的不平等心理,真正的从内心上包容中国传统文化和真正理解中华文化。让他们理解到中华文化的内涵。我国的教育部已经发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为止,在全国的范围内要建设100个以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要探索具有高校特点和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基地,以推动异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这一政策我们足以看到,我国对异国文化之间交流和向留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这一举措就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进行异国文化学习和交流的空间,让在华留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多方位的对留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可以多方位的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4.2 强化留学生培育的专业性建设

国际教育的师资队伍需要政策和人才的扶持,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为高校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提供师资力量,要引进高科技人才,以弥补现有的教师资源;一方面要培养当前高校的文化教育科目教师的外语水平,而且要加强对这些老师传统文化审美能力的培训,培养留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将高校的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因为这些老师是教育的一线,也直接关乎到他们是否能够更好的培养留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用于交流的语言也是培养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只有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消除了语言的障碍,才能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另外,传播留学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因地制宜,要结合专业课的实践活动,结合当地的一些文化表演和艺术展出,为留学生提供有层次和有计划的课外交流活动。大多数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华文化是很好奇的,所以高校要把握学校的特点,要为留学生创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从多方位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从中真正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高校的留学生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留学生进行管理,必须从管理制度上多下功夫,而且各部门应该分工明确,要不断的对管理措施进行更新和创新,尽可能的聆听留学生的心声,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要在不断的文化渗透中让他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 结语

文化自信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发展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就要从多方位的做好留学生的管理龚总,要让留学生在异国他乡也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做好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真正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留学生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