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2019-12-26邢真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稿件媒介课程

邢真真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623)

从类语言、口头语言到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再到新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传播行业现状和新媒体环境下全能型新闻人的人才需求,要求新闻编辑除了传统上的稿件选择与优化等工作之外,也要尽可能参与到新闻媒介产品生产过程的决策、组织、策划、推广等层次更高、要求更全面的传播活动中来。新闻编辑课程理应为新闻编辑从业者培养储备人才,但是在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转型时期,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新闻编辑课程却并没有实现同步转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体系滞后,授课内容偏向传统的纸媒

调查发现,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合适自己的新闻编辑教材,各高校新闻编辑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蔡雯、许向东、方洁编著的《新闻编辑学(第三版)》(2014年07月),张子让的《新闻编辑教程》(2010年11月);方毅华的《新闻编辑》(2013年08月),吴飞的《新闻编辑学教程(第二版)》(2015年09月),许正林的《新闻编辑》(2009年09月),谭云明的《新闻编辑》(2008年01月),郑兴东编著的《报纸编辑学教程》(2001年12月),方毅华的《新闻编辑》(2013年08月)等。查看这些常用教材的出版时间,最早的是2001年出版,距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最新的是2015年出版,距今也已有4年。理论书籍的编著要求较高,涉及面广,从编著、校对到出版耗神耗力,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再加上当下的新闻传播活动正处在新老媒介交替的转型期,新的媒介、新的传播手段可以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变化,又增加了理论整理的难度。这些源于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会导致新闻编辑专业的理论体系整理稍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很难进行实时更新。

其次,这些常用教材由于行业历史经验、编者职业和书籍编排的限制,多数更倾向于报纸期刊编辑,比如报纸期刊的版面排版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总是成为避无可避的重点章节内容,选择的阐释案例中也多是来自《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等传统纸质媒体,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和网络新媒体的编辑则较少涉及。

诚然,多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并不会完全参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可以按照需要查看学术论文进行适时调整、补充新近理论,增加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目,比如《网络新闻编辑(修订版)》(邓炘炘著)、《 新媒体编辑》(詹新惠著)、《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杨璐、贾艳艳主编)、《电视新闻编辑教程(第二版)》(周勇著)等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新闻编辑内容进行拓展讲解,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弥补新闻编辑课程目前授课内容的相对滞后的问题,有意增加或者直接替换为网络新闻编辑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然而新闻编辑毕竟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再加上教师工作繁忙,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些调整和补充让授课内容或过于赘余,或存在缺失和不完整,导致最后的授课仍然多偏向于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期刊媒体。

2 授课理念偏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

新闻编辑是媒介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编辑们根据新闻传播规律和自身的从业经验策划选题、安排采编记者进行采访写作,或者将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进行优化,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些都需要编辑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在新闻编辑课程中,教师们将前人总结出来的新闻编辑传播规律和各种编辑工作的方法原则一一讲解分析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新闻编辑理论,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新闻编辑实践活动,为将来理解和从事新闻编辑工作和其他相关的新闻业务活动奠定基础。

在现今新媒体的环境下,要想做到这一点,课程相关的硬件配置上,灵活的室内室外教学区域、随时随地的信息化实训设备几乎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实际的编辑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制于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实训设备的限制,许多高校并不能灵活的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课室和实训场所。多数情况下,教师只能固定的多媒体教室课室而不是实训室进行授课。

其次,软件配备方面,高职院校的新闻编辑课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他们并没有相关的编辑从业经验或经验较少,进修的渠道不足,这也造成新闻编辑课程更多地倾向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的不足可能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在“媒介定位的客观依据”部分,尽管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知道了媒介定位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制约,外部依据又有受众、媒介控制者、广告客户、传统中介、竞争者等直接因素和政治、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间接因素的区分,但是如果让学生严格按照该理论对某一个具体的媒介产品进行精准的定位调研设计,在没有实践指导情况下,多数学生很难顺利完成。再如,关于“稿件修改”这一应用性较强的章节部分,教师向学生讲授稿件修改的一般角度(对于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和新闻观点立场的修正)、修改的具体方法(校正、压缩、增补、改写、分篇、综合等)以及修改稿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但实际上由于授课进度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每种修改方法均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实训练习,面对问题较多的新闻稿件,学生还是无法快速准确完成稿件修改。更遑论一些理论程度较高的认识和规律,比如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稿件选择的意义和重要性、稿件配置的意义等,学生只能保有感性层面的认知,后期如果相应的编辑实践,就更难以将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效对接了。

3 授课方法以教授法为主,学生自主性不强

关于教育,我国历来都有“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说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是从古至今均得到普遍认可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新闻编辑课程同样如此,甚至作为一门偏重新闻业务的综合性课程,它更是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收学习填鸭式、灌输式教育仍然长期存在。尽管有些老师在课程中,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法之外会辅之以案例法、情景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但整体上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互动、自我探究等方面开发有限,如宋晨宇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践教学变革探索》中总结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低效。”再加上现今很多高校的新闻专业学习实行的是大班化教学方式,这就更加使得教师很难将注意力分配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多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把握不足,无法进行因材施教、适时引导,从而进一步压制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这种授课方法也很难满足当下个性强烈、自我意识较高的90末、00后学生的需要。

4 授课方式相对孤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度不高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过渡和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新闻教育界,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实践的先导蔡雯教授认为,要培养具有“全媒体”技能的新型新闻人才,需要将新闻学专业的多个方向打通共享,专业核心课程要将传统新闻学专业的基础性核心专业课程与基于数字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方面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培养(蔡雯,2009)。然而事实上,尽管许多学校的新闻专业除了传统的新闻核心课程,如新闻传播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编辑等之外,为了跟进新媒体的发展,增开了一些新的理论课程,如网络新闻传播,以及一些新技术类课程,比如新闻网页制作,电视节目视频制作,Photoshop和CorelDraw等图片后期处理课程及电子排版课程(主要讲解AI、InDesign、方正飞腾等软件)等,但是,整体上,传统新闻专业的基础核心专业课程与这些课程的结合度却并不高,新老课程之间仍然是各自为政、彼此孤立,新闻编辑课程也不例外。比如,新闻编辑课程专门有章节讲授新闻图片的编辑排版方法和技巧,但是碍于设备和课程的设置,很难进行现场实践;而专业讲授图片后期处理的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却较多的侧重课程本身的理论或技术体系,比如Photoshop图片后期处理课程教授更多的是如何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各种工具来美化或制作图片,但是具体到新闻图片的针对性处理,比如新闻照片的裁剪、新闻图表的制作等却鲜少涉及。彼此孤立的授课方式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容易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懂得方法或不会操作,或者沉迷于技术,而不会技术的具体应用。

综上,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新闻编辑课程面临着诸多挑战,若要造就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新闻人才,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和实践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探索出新的改革路径。

猜你喜欢

稿件媒介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