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服热”看文化自信的发展

2019-12-26张琪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汉服中华文化民族

张琪琪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1 “汉服热”概述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服饰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几乎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能够代表自己文化的服饰,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却在现代化进程中遗失了代表自身特色的服饰。汉服作为从黄帝即位到明朝末年中华民族延续了近四千年的传统服饰,在历朝历代经过各种改造和改良,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自清朝统治开始,汉服被禁穿,加之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全球化浪潮使得中国在文化上开始迷失。今天,提起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服饰,人们还会纠结到底哪种服饰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形象和气质。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霸权主义和西方文化渗透的蔓延和发展,我国开始出现文化认同危机,使得我国开始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追本溯源,“汉服热”由此兴起。

汉服2002年在网络兴起,2003年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街头,引起汉服复兴的倡导者和汉服爱好者们纷纷效仿,便引发了汉服的复兴运动。“汉服热”是我国民间团体或个人出于对汉服、汉文化的热爱,通过穿汉服、行汉礼,向世人展示汉服的美和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通过对传统服饰的复兴,探寻本民族文化的根源,寻求民族文化认同。“汉服热”已经从刚开始在特定群体和部分区域兴起,发展到如今的遍及全国,许多网络和实体汉服店随着汉服的兴起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汉服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如今一些婚礼也开始采用汉服作为婚服,举行传统婚礼,穿汉服拍照录视频成为汉服爱好者们的日常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着汉服。虽然汉服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在经历社会变迁后非正常消亡了,但是其对国民的影响仍然存在。

2 “汉服热”与文化自信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汉服中就体现出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一套简单的汉服中就蕴含了丰富的古代政治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等,是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衣冠”一词也是文明的代名词。《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见我国被称之为华夏民族是基于衣冠礼仪之文明而来。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服与中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汉服热”的兴起是我国文化自信发展的外在表现。文化自信就是指对文化和文化发展有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历史有客观认识、对自身文化价值能充分认同、对自身文化发展有坚定信心所表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我国在近现代发展进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及军事等方面的落后,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抛弃传统文化的倾向,我国的文化自信一度陷入谷底。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在近现代经济科技的落后,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国际话语权缺失,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微小。在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增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我国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文化自信也逐渐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国人寻找一种文化认同,试图找到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名片”,从而发掘其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华夏文明推向全球,汉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最佳选择。正是因为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才更热衷于把更多印有中国符号的文化展现给世界,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通过对汉服的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理解和极大的弘扬,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文化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3 透过“汉服热”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

近年来的“汉服热”掀起了国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复兴,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促进了我国文化自信的提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提供精神上的动力和智慧上的支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世界上更好地立足和发展。透过当今的“汉服热”,对于如何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增强文化自信需深入了解我国文化。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汉服热”的发展只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只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仅通过复兴汉服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片面性。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古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也包括我国在近现代的革命和发展道路上形成的革命文化,还包括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在了解我国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研究传统文化,近现代的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已深深融入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对它们的研究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所必须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深入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精华,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在我国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第二,增强文化自信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汉服热”的兴起带动了一些与汉服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例如汉服的设计加工与销售,古风艺术摄影等,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对“汉服热”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塑造文化自信,只有文化底蕴的积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恰好解决了几者之间的协调问题,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信,使得国人在良好的心态下看到我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蕴含的无穷的价值,比如自然或者人文风光、传统节日习俗、神话传说、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在文化产业的运作下,很快便会在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公民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而文化霸权主义和西方文化渗透会混杂其中,企图通过文化输出和渗透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等强加给他人。只有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利用好自己本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才能在外国文化产品涌入情况下保持镇定的状态,自觉抵制别国的思想文化渗透,坚决拥护本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提升了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也加强了我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得我国文化自信得到了增强。

第三,增强文化自信需博采众长。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须在汲取其他优秀文化中保持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封闭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好的文化一定是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交流借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文化的包容性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所不能比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就不会如此博大精深。中国在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期,与国外的商业贸易往来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中国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对中华民族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一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碰撞的时候,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去除自身中的糟粕,弘扬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做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推陈出新,增强我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要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既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心,又要虚心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不仅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包容的态度,也表现出了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具有的尊重、理解、包容与择善而从的深厚底蕴与优良传统,为我国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经验借鉴与战略定力。

4 结语

“汉服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对文化认同的探寻,是在我国文化自信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它是我国文化自信发展的外在表现。在对“汉服热”的了解中,引发了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思考,在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深入了解我国文化,充分挖掘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博采众长,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历久弥新,使中华民族产生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猜你喜欢

汉服中华文化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们的民族
汉服新“江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上台说汉服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