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健康服务供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12-26马丽丽杨素琴王进申吴祝兰

卫生软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供给医疗服务

高 熹,殷 璐,马丽丽,杨素琴,王进申,吴祝兰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维护人民健康,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人口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1]。健康事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十三五”时期,我国健康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居民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健康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人口快速老龄化等多重现实和挑战,健康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与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差距在加大[2]。胡善联[3]首次提出,中国卫生与健康的价值观包含公平可及、质量、生命周期服务、健康扶贫和共建共享五个要素。党中央从社会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这也是中国新常态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健康服务供给的角度切题,概述了我国健康服务供给的发展现状,分析和论述了健康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出促进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 健康服务供给的内涵和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一理念,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认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指覆盖每个人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涵盖预防、急病、慢病、康复、养老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4]。《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指出,健康服务业即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健康服务业是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新兴产业[5]。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健康服务主要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无法解决资源供给约束与需求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辅以规范化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的资本投入,形成公共和私人健康服务产品共同供给的局面[6]。本研究认为,健康服务供给是指以维护和促进公民健康为目的,面向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提供的包括了所有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服务和产品,以及政府卫生投入和保险等[7]。健康服务供给基于居民健康需求而形成,随着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加和日益多元,健康服务供给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8]。

相较于一般服务业,健康服务具有着其行业特性。首先,健康服务的供给以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为根本目的,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且当患有疾病时就需要获得相应的健康服务,体现了健康供需具有较强的刚性。健康服务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也容易形成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健康服务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此外,健康服务提供的多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具有着公共服务的特点[8]。

2 我国健康服务供给的发展和现状

2.1 生命伊始的健康服务得到高度重视和保障

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妇幼保健服务体系逐渐健全,遍布城乡的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截至2016年底,全国拥有妇幼保健机构、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共计3937个,妇产科和儿科执业医师达到37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有专兼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9]。国家每年财政投入240亿元用于妇幼健康保健,通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保障等方式,提升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同时,在我国城乡普遍开展包括儿童保健在内的12类免费服务项目,为0~7岁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并大力开展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2016年《第五次中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显示,近40年来,我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持续快速增长,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2.2 医疗供给 “量质双升”,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实现跨越发展

我国致力于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同步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逐步建立起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6年5.37张增加到2017年5.72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174.9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2.44人和2.7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分别达到1.82人和6.28人[1]。此外,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实现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批准的保健食品共16,229个,其中国产15,483个,进口746个。2015年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440家,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10]。

2.3 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积极推动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2016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139,890个,其中养老机构28,592个,床位数378.78万张;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为34,924个,床位数153.54万张;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6,374个,床位数77.12万张。全国养老机构职工数338,79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含护理人员)212,786人。志愿者服务全国达到446,287人次,平均每个养老机构每年有15.6人次[11]。此外,我国政府高度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和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向老年人宣教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辅导,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2.4 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基本实现,健康“兜底网”织密织牢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12]。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了45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在50%和75%以上。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治制度,以及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也已建立,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超过10亿人。此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权益的公平性得到有效提升。

3 健康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1 健康资源总量不足与分布不均并存

我国健康服务资源总量短缺、质量不高、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13]。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服务需求必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从资源总量上来看,即使医疗资源较丰富的城市,从规模、数量及人员配备上仍与庞大的需求严重脱节,在县域和乡镇,医疗资源短缺现象更为严重,基层医疗资源仍过少,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14]。此外,随着国民健康保健意识的觉醒,我国保健品消费快速增长势头已显现,但相关市场的监管发展仍相对滞后,产品的质量、功效等等仍难以达到居民的保健需求[15]。从资源分布来看,城乡失衡问题与东中西部分布不均仍是当下资源分布存在的首要问题。城市对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明显,农村医疗资源在本身欠缺的情况下流失也在加剧;我国东部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与之产生强烈反差的是西部地区匮乏严重[16]。

3.2 健康产品和服务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以及健康消费观念的优化,居民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对高层次、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产品需要求将会快速增长,健康消费的巨大潜力与健康供给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频繁曝光药品安全问题、疫苗问题、医疗事故、假冒伪劣产品等等,这都显示我国健康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待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提升相关品质。同时,针对高层次的健康需求,我国健康市场尚未做好充足准备,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产品和服务的规模、种类、针对性尚不能适应消费需求[17]。此外,在我国健康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相关产业链条尚不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位,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国际技术和产品的依赖度仍然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成本,制约了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进程[18]。

3.3 健康专业人才缺乏

人才因素是制约健康事业发展的又一瓶颈。目前,我国从事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明显匮乏,素质良莠不齐,这与公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急剧上升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成为影响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短板[19]。作为健康服务业主体队伍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目前与我国相应的卫生人才规划要求及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员数量难以满足需要,卫生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匮乏,基层缺乏技术骨干。同时,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尚存在诸多政策障碍和现实因素,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难以实现合理流动[20]。医疗卫生技术以外的人员,如健康管理与促进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人员知识结构更新不够及时,服务团队不够专业。健康服务业关联教育起步晚,缺乏国家主导的健康服务业教育培训规划。我国除专业医生和护士的培养体系相对完善外,健康服务其他相关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21]。此外,健康事业多以公益性为主,从业人员的待遇与金融、律师等高收入群体有很大差距;健康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需投入大量的财力和时间,难以快速实现经济利益,导致在相关科研人才、技术人才流失到其他领域。鉴于健康高新技术的研发难、周期长、成功率低等现实因素,我国目前健康领域高科技人才队伍数量缺口大,流失问题严重。

4 促进健康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4.1 在强化基本健康保障基础上,扩大健康供给和获得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当下及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因此,要继续加大相关投入,增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保障基本的前提下,鼓励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继续发挥东部的带头优势,引领中西部快速发展[22]。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高端健康服务市场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健康需求,促进高端健康服务的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服务发展,以及由此外延的健康服务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23]。从加强医学模式转变教育入手,进一步提升健康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以技术和科技创新推动健康服事业发展。

4.2 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健康服务产业升级发展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健康消费用于保健、健康管理、养生、健康养老等新兴健康服务的需求都将快速增加。且伴随着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新型、便捷、可移动的健康服务和产品需求将加快进入人们的生活。健康服务的提供将不仅仅是保基本及有病治病,将会端口前移,更加关注疾病预防及健康质量的提升。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健康服务供给,既要普及基础性健康服务,又要发展多种业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完善高端健康服务市场以满足居民高层次健康需求,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建设适合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产业体系[24]。

4.3 多措并举,加快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石,针对我国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不足的情况,应从人才教育、内挖潜力、外部引入、激励稳定等多角度入手,稳定、扩大、提升健康人才队伍。要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注重教育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优化教育方向、内容、模式和师资队伍等,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专业和全科人才[25],并针对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能力提升培训规划和资质认定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健康事业,在人才发展方面,给予专业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并建立科学的人才准入机制和适宜的激励方式,从而更好地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流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健康服务行业,促进健康事业持续、稳定发展[26]。

猜你喜欢

供给医疗服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